抗疫戰場 廣電這張“網”夠給力!

“哪裡有需要,我們的服務就第一時間到哪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天津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恪守“黨媒政網、民生廣電”的職責和使命,以覆蓋全市的有線電視網絡為基礎,發揮“智慧廣電”的技術優勢和服務優勢,為我市疫情防控工作貢獻“廣電力量”。

政務之網

廣電速度詮釋責任擔當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天津市第一時間啟動一級應急響應,設在市衛健委的疫情防控指揮部成了戰“疫”的神經中樞。天津廣電網絡將此前為衛健委搭建的衛生專網保障等級提升為最高級,全天候保暢通;第一時間接通市衛健委至天津廣播電視臺的直播鏈路,滿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系列新聞發佈會的傳輸需求;3個小時完成指揮部60個點位的辦公網組網任務,確保疫情防控指揮高效有序進行。

2月6日到12日,天津廣電網絡緊急組織13家分公司,連夜奮戰,提前完成20餘家發熱門診醫療機構及部分區級防疫指揮部的網絡建設。同時,疫情期間開放廣電雲視頻會議系統,免費提供1500多個遠程賬號,積極支持各單位的防疫指揮和復工復產工作。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這張“網”的應急功能發揮了重要作用,配合辦公網和雲視頻會議的應用,為疫情防控指揮調度提供了“千里眼”“順風耳”。

民生之網

暖心惠民彰顯國企本色

疫情發生以來,天津廣電網絡共13個分公司、13個職能部門1500多名員工全力堅守崗位:96596呼叫中心7×24小時不間斷提供諮詢、報修服務;全市所有網格員照常上班,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為用戶提供安裝維修服務;運維和播出技術人員加強後臺設備線路巡檢,加強流量實時監控調度,加強24小時應急值班響應,確保全市有線電視安全穩定傳輸。

市教委聯合海河傳媒中心推出“廣電雲課堂”初高三畢業年級複習專題指導課程。天津廣電網絡各部門聯動快速響應,僅用10天就完成兩個頻道的上線準備。2月10日,“廣電雲課堂”順利上線,每天有超過10萬名初高三畢業生通過有線電視免費收看直播課程。

電視頻道的免費播出,1500多人的逆行堅守,“廣電雲課堂”的義務搭建,所有的這些,實實在在彰顯了國企擔當和為民的本色。

智慧之網

創新應用助力科學防疫

“別扎堆聊天了,張家長李家短,和咱家有啥關係?”在疫情防控期間,濱海新區茶澱街“大喇叭”接地氣的宣傳口號,居民們喜歡聽也記得住。這些“大喇叭”可跟過去的不一樣,這是天津廣電網絡“雪亮工程”項目的應急廣播,漢沽街、寨上街、茶澱街共8個社區都配上了這樣的“大喇叭”。這些“大喇叭”分別裝在智慧社區的攝像杆上,把音頻連接到前端社區控制平臺,一鍵操作就能讓小區的每個角落都能聽到疫情防控知識和外省流動人員登記等防控宣傳。

“雪亮工程”“智慧社區”,智慧廣電在基層治理方面的應用派上了大用場。天津廣電網絡“付村智慧社區”項目1月15日剛剛開始試運行,在疫情防控上,智慧社區的各項應用優勢明顯:智慧社區人臉和車輛識別系統,解決了人員盯控難題,有效管控了流動人口,降低了人防可能帶來的交叉感染的概率;村民通過“掌心付村”和“智慧付村”平臺,可實時在電腦端和手機端接收村委會發布的疫情防控信息和衛生防疫知識。利用全市域的網絡優勢和電視終端覆蓋優勢,未來結合5G和人工智能推廣,智慧廣電將在智慧家庭、智慧養老、智慧醫療等方面有更大的作為。

融合之網

協同共享發揮改革優勢

海河傳媒中心媒體深度融合,天津廣電網絡是參與者,更是受益者。在防控疫情的這場戰役中,海河傳媒中心全媒體協同作戰,融合聚力、優勢盡顯。為完成“廣電雲課堂”項目,海河傳媒中心四大平臺整合發力、資源共享、分工明確、步調一致:天津廣電網絡是牽頭單位,負責與市教委接洽配合,拿到第一手課程視頻源、搭建好兩個播出頻道後,負責為天津網絡廣播電視臺IPTV提供直播信號源,同時負責為北方網和津雲客戶端提供視頻源。一套資源四家共享,節約人力、物力,實現效能最大化。

在信息傳播上,全媒體宣發、全天候響應。“網絡為主、移動優先”,新媒體主打“快”,“廣電雲課堂”開課的信息津雲客戶端第一時間發佈,不到10分鐘實現上萬次閱讀;自媒體主打“靈”,利用人際傳播,精準靈活,“天津廣播”公眾號一篇推文閱讀量6.2萬;傳統媒體發揮版面和時長優勢,高頻次、深解讀。可以說,在抗擊疫情的媒體大考中,海河傳媒中心用實際行動落實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和全效媒體”的要求。

融入海河傳媒中心的天津廣電網絡,不僅在疫情防控中表現出色,更重要的是獲得了內容延展的機遇、平臺延展的空間、服務升級的動力、技術升級的支撐,為轉型融合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抗疫的戰場上,天津廣電網絡“黨媒政網”的作用得到發揮,“民生廣電”的屬性充分體現,在城市服務中的價值被重新定義。廣電這張“網”在未來的日子裡,將進一步完善和提升,帶給這座城市更多的溫度和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