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隱修人(五十七)一切都是精氣神換來的

南山隱修人(五十七)一切都是精氣神換來的

在終南山八卦頂,師父張至順老道長再三叮嚀:“你現在年輕氣力足,但是千萬要省著不要消散完了,為什麼年老人有病?因為他的氣血不夠了。你現在即便不修道,但是等你事業有成了,五、六十歲就不要再往前去了,一定要抓緊開始,千萬不要等過六十四歲,那怎麼都來不及了!”


六十四歲,我以為是六十歲退休之後,再給幾年好好改造,重新做人的機會的意思。剪輯 《清靜經註解消長品第十六》,“上士無爭,下士好爭”的時候,竟然發現當時師父隨口一說,竟然是有出處的:

上士如進陽,君子道長也。下士如進陰,小人道長也。陰陽消長之理,進退存亡之道,亦不可不知也。人之初生時,身軟如綿,坤柔之象也。九百六十日變一爻,初生屬坤,至二歲零八月,進一陽,變坤為復......至五十六歲,進五陰,變觀為剝,趁此快修,困學可成。再若不修,至六十四歲,進六陰,變剝為坤,純陰無陽,卦氣已足,趁此餘陽未盡,若肯修煉,還可陰中返陽,死裡逃生;倘若再不修,待至餘陽已盡,無常至矣,一口氣不來,嗚呼哀哉,豈不是大夢一場?奉勸世人,無論年老年少,總宜急早回頭為妙耳,切莫死後方悔,欲修可能得乎?

南山隱修人(五十七)一切都是精氣神換來的

師父常勸弟子,你們把一身精力放在工作事業也是對的,但是記住,錢是掙不完的,差不多夠用就好了。千萬不要等到陽氣盡了,身體不好了,再想起來養生、修行,那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道家貴生,“聖人深慮天下,莫貴於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雖欲聲,目雖欲色,鼻雖欲芬香,口雖欲滋味,害於生則止。在四官者不欲,利於生者則弗為。”


在師父看來,一個人自己的生命都不愛惜,也很難做到愛惜別人的生命。就像一個親生父母都不孝順的人,你相信他會大愛天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