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認真生活的人都是了不起的自己——《了不起的我》讀後感


每個認真生活的人都是了不起的自己——《了不起的我》讀後感


1.活著的東西都是費功夫的。

很喜歡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在他的電影《海街日記》有句臺詞是這樣說的:活著的東西都是很費功夫的。

是的,人生苦難重重。只要我們活在這世界上就是會遭遇這樣的苦難,那樣的煩惱。

它可能是我們看到別人每年讀一兩百本書,忙著改變自己,而自己買了一堆書,每本書質量好到都可以拿出去賣。

可能是我們看到別人都是穿衣顯瘦,脫衣有肉,天天在朋友圈曬好身材。而自己天天喊減肥,卻還是管不住嘴,邁不出腿。

可能是我們剛剛結束一段感情,感覺自己整個世界都像地震一樣陷下去了。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最傷心的人。

可能是我們在工作中遇到困難,又或者遭遇工作瓶頸,正在陷入深深的迷茫和自我懷疑中。

這時候我們都知道我們要想辦法去改變自己,我們為此都會陷入深深的思考,我們會去想:一個人要走過多少路,才能被稱之為人。

如果我們把這個問題拋給鮑勃·迪倫老頭子,我想得到的是答案在風中飄揚。(PS:有時間可以帶來QQ音樂聽聽鮑勃·迪倫的 《blowing in the wind》)

而如果我們把這個問題問那個有點靦腆,真誠的陳海賢老師,他的答案是:我們要努力去控制我們能夠控制的事,而不要妄圖控制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我們要做到課題分離,只做好自己的事。


2.每天進步一點點。

別人每年讀一兩百本書都是別人的事,別人穿衣顯瘦,脫衣有肉,身材好那也是別人的事。這些都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事,我們能夠控制的事就是做好自己的事。

比如我們可以用小步子原理讓自己慢慢的去改變,去看更多的書,慢慢管住嘴,邁出腿。想都是問題,做都是答案。

人生不是我們和他人的競爭,人生是我們和自己的競爭,是今天的我們和昨天的我們的競爭,是理想中的我們和現實中的我們的競爭,我們要做的就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進步一點點。

每個認真生活的人都是了不起的自己——《了不起的我》讀後感


3.擁有是人際關係中最大的幻覺。

我們在感情上受挫,感受世界都崩塌了。覺得自己是這世界上最痛苦的人。當我們擁有的時候,我們總說,這是我的家人,我的戀人,我的什麼人,好像我們真正擁有某個人一樣。

其實擁有是人際關係中最大的幻覺,沒有人能夠擁有另一個人,我們只是在各自的旅程相遇,彼此同行。孤獨才是人生的常態。我們每個人來到世界上,都是獨自旅行,即使有人相伴,終究要各奔東西。

每個認真生活的人都是了不起的自己——《了不起的我》讀後感


4.工作就是去發現和發展那個可能的自我。


當我們在工作中遇到困難,又或者說找不到工作的意義,會很自然就會陷入深深的迷茫和自我懷疑裡。

這時候我們就要知道工作不僅是我們參與社會的途徑,也是塑造自我,體現自我價值的途徑。每一個職業背後都有一個自我,我們職業轉型的過程就是選擇其中一個可能的自我,讓它跟世界發生互動的過程。

當我們因為工作陷入迷茫和自我懷疑時,我們要問自己想要什麼樣的自我,然後再去選擇一個可能的自我,慢慢探索。每個選擇背後都有一個自我,那個自我是可能就是我們希望成為的自我,當我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世界都將為我們讓路。

說了這麼多,也就是說無論是你在生活中遇到問題,還是在感情中迷失自己,又或者不知道如何活出自我的時候,都可以翻開這本書——《了不起的我》。

我們要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是可以改變的,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有勇氣去直麵人生路上的種種難題,都可以不斷脫去自我的舊殼,並從中長出嶄新的自我,我們都可以收穫歲月和經歷凝聚成的智慧,最終成為了不起的自己。

在你存在之前,這個世界就已經存在了。在你死後,世界還會繼續存在,那你的存在有什麼意義呢?也許是給世界一個機會,讓世界通過你的自我發展,變得更好。別辜負這次機會。

PS:見自己喜歡的人,看自己喜歡看的書,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和自己喜歡的一切在一起。這就是了不起的人生。終於見到在網絡時空深交了六七年的陳海賢老師。還一起合了影。我就是了不起的自己。

每個認真生活的人都是了不起的自己——《了不起的我》讀後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