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千載基業長青,卻將毀於一旦

上次我們說到張居正他的父親去世了,但是他的事業才剛剛開始,他不想放棄自己創造的事業,如果一旦放棄了也可能再回不到這個起點了。所以他沒有選擇,只能留下來,因為馮保不想讓他做皇帝,不想讓他走,皇帝他媽也不讓他走,當然最重要的是他自己也不想走。

他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千載基業長青,卻將毀於一旦

他雖然不想走,但是還是要裝裝樣子的,於是他演了一齣戲像皇上表明自己一定要回去兒皇帝告訴他的是不行,與此同時許多大臣們也紛紛上書表示張居正絕對不能走,言辭激烈,好像他一走地球就要完蛋似的,可謂是用心良苦啊。

他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千載基業長青,卻將毀於一旦

戲演到這裡也差不多該停止了,再搞下去就是鋪張浪費自己的感情了。然後正準備收場的時候,事情看似馬上就要結束的時候,一切風平浪靜,擦乾眼淚再次出發,他認為沒有人可以撼動他的地位的時候。

他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千載基業長青,卻將毀於一旦

其實是她錯了,錯的還非常的離譜,真正的挑戰才從這裡剛剛開始而已。幾天後翰林院的編修吳中行和翰林院檢討的趙用賢上書,一起彈劾張居正父親亡故不回家的行為。雖然他們兩個人都是芝麻小官,也就是兩個基層的幹部,也就能幹幹抄寫工作,平時連上朝資格都沒有,而且張居正以前的敵人不是朝廷的高官,就是黑道老大,學界的首領,並且還是特別的不經打,一碰就垮,這麼兩個小角色,他說他動動手指頭也能給他們像螞蟻一樣捏死了。

他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千載基業長青,卻將毀於一旦

但是事實卻相反,就是這麼兩個小角色差點給張大人給滅了,為什麼呢因為兩位兄弟雖然官有點小,但是有一個特殊的身份,他們都是張居正的學生,根據史料記載才驚奇的發現,原來吳兄弟和趙兄弟都是當時的進士和之前遭殃劉臺是同班同學。那可有好戲看了,左挑右撿的就挑了這幾個白眼狼自己給自己過意不去,這下好了,當年只有一個二傻子,已經搞得自己狼狽不堪呢,這回竟然出了兩個那就收拾不了了,因為一個二傻子加另一個二傻子並不等於二傻子,而是二傻子的平方。

他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千載基業長青,卻將毀於一旦

就在張居正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就又出大事了,就在二傻子們舉報老師的第二天裡,刑部的萬郎還有主事也都來告張居正的望,希望他早早我們去回家,去盡一下自己做兒子的職責。當張居正看到這幾個充滿殺氣,搞自己的小紙條的時候,終於意識到,真正的危機正在向自己一步一步的逼近。經過那麼多年的戰鬥,用盡各種手段,幾乎除掉了所有與他作對的敵人終於坐上最高的寶座,然而此時君臨天下的時候,他發現一個新的更為強大的敵人再次和他對立了起來。

他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千載基業長青,卻將毀於一旦

那些原本聽話小光光們一下子似乎改變了一廠,成為他的對手,這次不是一個,而是一群他們攻擊的理由也多種多樣,什麼經濟上的,作風上的,方式更是數不勝數,讓人都十分的詫異,並且私下裡還有人議論,甚至還有人上街貼反動標語直接言語攻擊張居正本人。他對於現在的這一切,他十分趕到了,吃驚卻不意外,因為他很清楚帶來這些敵人的正是他自己,具體來說是他五年前的小紙條。

他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千載基業長青,卻將毀於一旦

在五年前他將寫有考試乘法的小紙條,送到皇上面前時,交出了自己改革的理想,同時還附帶了一個小小的陰謀,因為在那個小紙條中有這樣的幾句話,說的是地方官辦事不是很利索,中央各部拉管中央各部辦事也不利索,由六科監察機關來管,他們還是怪的不行,不如還是由我來管吧,事情換句話在這句話上面,根據名單的法律法令,中央各部管理地方正常給適中以及玉石購物也很正常,內閣大學士管理嚴官,這就不正常了。

他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千載基業長青,卻將毀於一旦

在幾百年前,朱元璋小哥哥在創立國家機構的時候,就是因為考慮向權太大了,就撤銷了丞相這一職位,將權力交給六部,但是這位兄弟連睡覺都要睜隻眼,後來一琢磨也覺得還是不行,於是又設立了六科,這又是後來的六科給事中六科的領導都叫做事中,俗稱科長,下屬人員也不多,除了兵部跟失蹤十幾個人之外,其餘的五個部門都是十個人大概,而且這幫人的品級也很低。所以六部級別高,權力小羊倌級別小權力卻很大,誰也壓不倒神這種天才的創意,大明王朝搞了幾百年一向太平無事,而到了張先生這裡情況就改變了很多。

他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千載基業長青,卻將毀於一旦

因為他自己以外互相制約,互相限制,這是一種民主的方式,但是民主還是需要成本的一件事情交代下去,你講一句我講一句,他講一句,爭得天翻地覆,說的是稀裡糊塗,其實一點業務也不懂,結果十天半個月還是啥事沒有搞成,所以張先生對這種廢話說的很多,卻不幹實事的人非常的討厭的。所以他覺得應該找一個聰明的人來管理這些人,那麼這個聰明的人就是他自己了,指揮著大家辦事情就行,沒必要浪費什麼口水,於是在他做老大的時候,連平時監督他人的六科都要考核功績,所以也正是因為如此,他的手伸的太長了。這就是張居正一時糊塗,聰明反被聰明誤的道理,讓世人們諸多警惕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