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每天洗手幾十次,因“潔癖”被孤立,和潔癖說再見並不難

家族堂哥的孩子小葵今年上初二,是老家重點初中的學生,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任何事情在別人眼裡都能做到完美,他自己也是個追求完美的人。自從上了初中,學習成績一落千丈,也沒有什麼朋友,每天都是形單影隻。

小葵的班主任曾經找過堂哥,說小葵好像有嚴重的潔癖,他的同學都知道這個事情,並且已經嚴重到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後來,堂哥找小葵談話才弄清楚了所有的問題。

自從小葵上初中以來,由於是封閉式管理,所有的孩子都得住校。他的宿舍沒有淋浴,所以每天都要用自己的水桶打水洗漱。每次洗漱前都要把水桶裡裡外外清理好幾遍,再加上洗澡,差不多要用掉一個半小時左右,舍友們對他極為不滿,嚴重影響了別人休息。

每次上課之前,他都要把自己的桌椅用溼巾擦了一遍又一遍,剛開始只是用溼巾,後來連消毒液都用上了。他的東西從來不準任何人碰,一旦有同學不小心碰了他的東西,他都要重新消毒清理。久而久之,沒有人原因跟他說話,沒有人和他玩。

最近一段時間,連上課都不能集中注意力,考試的試卷也要清理,耗費大量的時間。為此,老師也找他談過,可都無濟於事。

小葵自己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但是自己根本無法控制,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十分的焦慮,想改變自己,卻又無可奈何,每天都被自己的“潔癖”折磨的“精疲力盡”。


孩子每天洗手幾十次,因“潔癖”被孤立,和潔癖說再見並不難

“潔癖”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印象中有潔癖的人通常都對自己的身體和使用的東西有著異常的清潔傾向。

潔癖也是強迫症的一種,是把正常的衛生範圍內的事物認為是髒的,為此會感到焦慮,並且不由自主的強迫性清潔的行為,是屬於心理疾病的一種,嚴重者會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和社交。

孩子潔癖的表現

孩子的潔癖通常表現為做事比較拖拉,任何事情都追求完美,包括寫作業也是一筆一畫的描寫,不允許自己有任何失誤的地方,作業本稍微有點髒或者汙點就會拼命擦,想盡一切辦法弄乾淨,哪怕換一個作業本。

對自己的身體要求更為嚴格,有事沒事都在洗手,只要接觸了不是自己的東西就會第一時間洗手,在清潔身體上花費大量的時間。

不允許任何人觸碰自己的身體和東西,在有潔癖的孩子看來,除了自己之外的任何人都是“不乾淨”的,都會汙染自己的東西,從而表現出對其他人的排斥行為。

拿小葵來說,他的床鋪永遠不能除自己之外的第二個人坐,更別說躺,只要被他發現,就會表現出明顯的緊張和不安,然後呵斥別人離開,自己從頭到尾重新清理床鋪。


孩子每天洗手幾十次,因“潔癖”被孤立,和潔癖說再見並不難


潔癖形成的原因

潔癖的成因包括遺傳因素、不良教育和精神打擊三個因素。

小葵的家裡沒有人有潔癖,堂哥他們一家人都是農村的,整天和黃土地打交道,沒有任何潔癖的表現。那麼,就可以排除遺傳因素。

針對小葵的潔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 生理方面

初中是一個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時間段,大部分的孩子會在初中開始表現出青春期的特徵。

根據《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統計,大約三分之二的潔癖在孩子25歲以前就已經形成,因此,青春期是孩子產生潔癖的多發階段。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和生理的發育有較大的變化,身體裡的激素同樣發生很大的變化,因此,這個階段的孩子最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潔癖就是常見的心理問題之一。

  • 心理方面

有關小葵的很多行為,家裡人都知道他對事情有著執著的完美傾向,任何事情,只要是他親力親為的,就必須做到完美,哪怕有一點瑕疵也不行,因此,在處理很多事情上表現出來嚴重的拖拉,在別人眼裡就是做事磨磨蹭蹭,效率低下。

每當想把一件事情做得完美的同時,伴隨著的永遠是焦慮,尤其是“潔癖”的人,焦慮情緒是處理事情時最常見的情緒,對自己的焦慮情緒無法完全控制,也就顯得自己著急,別人著急,事情還沒有做好。


孩子每天洗手幾十次,因“潔癖”被孤立,和潔癖說再見並不難

因此,有潔癖的人幾乎都是完美主義者。

  • 社會方面

對周邊的潔癖人群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類人幾乎同時在初中開始逐漸將“潔癖”行為顯示出來。由於環境的突然變化,身邊的人也發生變化,帶給心理上的落差感比較大。因此,很多人在剛進入初中時還會有失眠、情緒不穩定的情況出現。

小葵的父母都是80後,所處的社會環境是一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兩個人都希望小葵能夠比別人有出息,能夠在父母的圈子裡給自己爭光。

因此,小葵受到的教育就是任何事情做的都不能比其他人差,不允許讓別人有閒言碎語。父母對小葵的要求也是極為嚴格,任何錯誤都會受到嚴厲的懲罰,才導致小葵從小做事情就特別謹慎,儘可能的把事情做得完美,不讓任何人挑出毛病,缺點就成了孩子致命的弱點,成了孩子拼命想改變的地方。

所有的環境影響帶給孩子的就是對自己身體的掌控也要達到完美的地步。


孩子每天洗手幾十次,因“潔癖”被孤立,和潔癖說再見並不難

拿洗手來說,普通人洗一遍就可以了,乾淨就行了。但是,對於潔癖的人來說完全不夠,一定要通過自己的一套標準行為來界定是否洗乾淨。

“潔癖”能否改變?

《今天不煩惱》節目其中一期的男嘉賓,就有著嚴重的潔癖,不和任何人握手,即使握手也是第一時間拿出消毒液給手消毒,別人坐過的椅子自己必須重新消毒擦拭才能坐,主持人和現場的觀眾都被驚的目瞪口呆,就連自己的女朋友也直呼“受不了”。


孩子每天洗手幾十次,因“潔癖”被孤立,和潔癖說再見並不難

孩子每天洗手幾十次,因“潔癖”被孤立,和潔癖說再見並不難

記得前段時間看過的一個視頻,一位女士在動車上,用一次性塑料布把自己的座位整個包裹起來,小心翼翼地縮在座位上,這一行為也是讓周圍的乘客開了眼界。


孩子每天洗手幾十次,因“潔癖”被孤立,和潔癖說再見並不難

其實,我們周圍發現有潔癖的幾乎都是成年人,無一例外都會或多或少的影響個人生活乃至感情。那麼孩子的潔癖能不能糾正過來?

很多家長都特別擔心一旦孩子的潔癖嚴重起來,會影響未來的發展。其實,孩子時期的潔癖還處在最初的階段,距離成熟期還有很長的時間。因此糾正起來也比成年人容易很多。

  • 家庭方面的改變

家庭環境是孩子接觸最為直接的環境,家庭教育的方式也直接決定了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發展情況,因此,改變家庭教育風格,改善家庭教育的方式是改善孩子“潔癖”最基礎的因素。

溫暖和諧的家庭氛圍有助於孩子在心理上放鬆對完美的追求,從而減輕因強迫現象引起的焦慮。對孩子的要求要結合實際情況,採取“內送外緊”的方式。

除此之外,父母要定期瞭解孩子的情況和心理活動,多向老師瞭解孩子近期在學校的學習生活,儘可能的將孩子調整到學生較少,有寬容心的同學居住的宿舍,首先應該減少因孩子的潔癖給其他同學帶來影響,進而影響孩子在學校的人際關係。

  • 心理干預引導:暴露訓練

可以肯定的是“潔癖”是心理問題之一,屬於強迫症的範疇,因此,父母在引導孩子改善的時候首先要解決的是減少孩子的焦慮情緒,儘可能採用溫和而有節奏的方式進行心理干預,從而達到改善潔癖的目的。

改善潔癖最根本的是讓孩子明白且能主動理解自己的很多清潔行為是多餘的,並不能對現狀起到任何改善作用,相反還會影響周圍的人或者事,讓孩子主動放棄過度清潔的行為,並在心理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安慰。

暴露訓練是針對有潔癖的孩子採取的最有效的手段,概括地說就是把孩子有意的安置在他認為不乾淨的地方,並採取一定的措施阻止孩子自己清潔,從而達到對“不必要”的清潔釋懷的目的。


孩子每天洗手幾十次,因“潔癖”被孤立,和潔癖說再見並不難

舉例:小葵的父母針對小葵的潔癖和改善方法向老師做了說明,並取得老師的同意和配合。老師多次組織孩子們進行“田園教育”,自己動手挖坑,種樹,並一再強調任何人不得缺席或者不勞動,採取團隊協作比賽的方式。

剛開始小葵表現的特別緊張,經常一個人站在一邊不知所措,想做點什麼卻又不敢動手。但是,隨著其他團隊的前進和他的團隊成員不斷勸勉,小葵第一次沒有用任何防護措施,光手挖坑,種樹。

活動結束之後,老師單獨對小葵進行溝通,讓他理解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和集體榮譽與個人利益之間的取捨,讓小葵感受到榮譽的同時,從心理上減輕潔癖的焦慮負擔。

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老師和父母採用了不同的活動,進一步改善小葵的潔癖行為,打掃圖書館、做小小收銀員、甚至佈置不準洗水桶的家庭作業。

每次活動之後父母和家長都會和小葵溝通活動的體會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通過一系列的訓練和鼓勵,小葵的強迫清潔行為減少了很多,並且已經可以正常的和同學相處,不會影響到學習生活,連他的同學都很明顯地感覺到小葵的情緒和態度轉變很大。

雖然潔癖在生活中不常見,也在孩子身上不常見,但是,一旦發生,就會對孩子的生活和心理造成巨大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導致更嚴重的心理問題。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同時,最不應該忽視的就是孩子的心理活動,任何心理活動都可能向不利於孩子成長的方向發展。

一旦發現自己的孩子有潔癖,首先要做的是寬容,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是導致此行為的根本原因,才能及時的改善孩子的強迫行為。



我是90後靜兒媽咪,兩個孩子的全職媽媽,在不斷探索更加適合孩子教育、培養的路上一直在前進。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轉發、分享、點贊、收藏,提出自己的寶貴意見或建議。

文|90後靜兒媽咪

圖|來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