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汽車融資租賃“攪局者”

市場就是市場,儘管業內已經接受了“車市寒冬”現實,但隨著國內汽車融資租賃業態發展勢頭越發強勁,汽車銷售行業“心理陰影”面積正在縮小。

4月20日—24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以線上直播的形式,舉辦了“2020新格局·汽車流通行業藍皮書論壇”,“汽車融資租賃”是線上和線下共議的一個話題,很多學者預測,“增量轉存量”車市背景下,這一業態只要持續向好發展,定會成為存量消化的最大潛力股。

《民生週刊》記者注意到,“車市寒冬”始於2018年前後,在此期間,汽車融資租賃逆勢而上且驚喜不斷,讓市場刮目相看。於是,這一金融業態被業界寄予了“足以加速車市返春”之厚望。某權威調查研究機構也預測,到2021年,國內汽車融資租賃市場規模將達3897億元。

汽車融資租賃在汽車銷售領域被視作“救市良方”無可厚非,但有法律專家提醒廣大消費者,一定要擦亮眼睛,警惕汽車融資租賃“攪局者”。

汽車融資租賃“吸引力”

何為汽車融資租賃?《民生週刊》記者發現網絡上對其定義有多種,但表述較為集中的是,“以汽車為物品進行融資並按月還款的用車方式”。

“這種業態的經營模式,簡單理解,就是一個具備資質租賃平臺負責購進車輛,而後作為出租人,把車租給承租人。”北京市潤來律師事務所主任郭彥來說。

他進一步解釋說:“假設我們與租賃平臺簽訂一個兩年的汽車租賃期,獲得了車輛的使用權,然後再每月支付租金。兩年期滿後,我們可以選擇這輛車要或不要。如果要,那麼就按照這輛車殘值補上差價後購入,租賃平臺就可以將名下的這輛車過戶給購買人;如果不要,那就按照合同規定,將車輛還給租賃平臺。”

“雖然車只是代步工具,但作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成為有車一族是目前很多家庭或個人的追求。可是,對於一些暫時不具備購車經濟條件的群體而言,特別是‘90後’‘00後’這一群體,汽車融資租賃提供了較有吸引力的用車方案,同時也打開了需要進一步被開發的三線以下城市汽車市場。”資深汽車自媒體人周海濱說。

他指出,目前我們熟知的購車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全款購車,另外一種是做銀行貸款分期還貸,無論哪一種,前期都需要佔用工薪階層大量本金,而且手續辦理起來會相對繁瑣。汽車融資租賃的優勢是將兩種方式進行互補,消費者可以用較低的價格體驗到性價比較高的用車甚至是購車服務。

再過幾天,就是河北衡水市民李榮榮(化名)27歲的生日了。去年生日前夕,她通過某口碑不錯的汽車融資租賃平臺選了一款心儀已久的某品牌轎車。

李榮榮告訴《民生週刊》記者,為了這款愛車,她曾到衡水周邊的石家莊、滄州等城市4S門店詢價,結果都在21.5萬元~22萬元。對於大學畢業工作沒兩年的她來說,全款購車是難以承受的。

然而,為了送給自己一份特別的生日禮物,李榮榮在閨蜜的推薦下,找到了汽車融資租賃平臺,首付2.13萬元便提了愛車。

“車與人之間是有感情的。這臺車我開了正好一年,也帶給我很多好運,尤其是找到了男朋友。過兩天我們去平臺把剩下的錢交了,讓它真正屬於我。”李榮榮說。

警惕汽車融資租賃“攪局者”

作為一家汽車融資租賃公司,“中融時代”負責為其總公司新能源汽車項目融資。圖鄭旭

利用平臺“設陷阱”?

儘管汽車融資租賃業態被行業普遍看好,對於用車及購車群體也有吸引力,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萬事萬物沒有絕對的美,市場上已有個別公司舉著汽車融資租賃的大旗,做著“設計陷阱”的買賣。

據媒體報道,2016年5月,河南各地許多以工薪階層為主體的民間投資者到某汽車融資租賃公司維權。維權者向媒體反映,稱他們此前與該公司簽訂了《汽車投資託管理財合同書》,根據合同,他們將數十萬元的存款託管給這家公司,讓其購車用來出租。

媒體援引維權者代表的話稱,該公司對他們承諾,託管以後投資人每月可領取投資收益金1972元,並且連續領取36個月,合同到期後,公司會以全款回購投資人的車輛,對於投資者而言等於淨賺一輛新車。

高回報率讓投資者們趨之若鶩,甚至有些人一投資就是10多輛。然而沒過多久,投資者就發現收不到被承諾的收益金,實地踏訪才發現,這家公司似乎也早已人去樓空,只能見到被僱來看管場地的一兩個人。後經有關部門調查,投資者購買的車輛則是被抵押借款了,追回難度特別大。

事實上,自去年10月以來,《民生週刊》已接到多個投訴電話,反映市場有一些汽車融資租賃公司利用融資租賃概念,四處引誘民間投資者或是投資,或是理財,並許諾高額回報。有些投資者感覺當中有詐,想索回本金,卻發現比登天還難。其中就涉及陝西全通實業集團旗下的中融時代融資租賃(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融時代”)。記者遂對其展開調查。

據“天眼查”提供的信息顯示:“中融時代”成立於2017年4月1日,法定代表人為許志。經營範圍為:融資租賃業務;租賃業務;向國內外購買租賃資產;租賃財產的殘值處理及維修;租賃交易諮詢和擔保;兼營與主營業務相關的商業保理業務(非銀行融資類);汽車租賃(不包括帶操作人員的汽車出租)。

信息同時顯示,“中融時代”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陝西、山東、山西、廣西、福建設有多家分公司。

2019年11月5日,記者按照註冊地信息,暗訪了設在遼寧省遼陽市凱旋門廣場3號樓12層的“中融時代”遼陽分公司。

這裡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發展新能源汽車是當前國家極力推動的產業,而陝西全通實業集團就是一家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實體。作為集團下屬企業,“中融時代”負責面向社會融資,為集團發展新能源汽車項目提供支持。

工作人員稱,現在市場上的確有不少汽車融資租賃公司,但基本上是以燃油私家車為主營業務。“中融時代”則不同,做得是以新能源為動力的物流貨車,因而前景很樂觀,“把錢投在這裡比投在其他地方都強,絕對保本。”

按照工作人員的說法,除了把融來的資金投入到新能源汽車生產線上,“中融時代”還有一種運作模式是,投資人投入一筆不少於5萬元的資金,與該公司簽訂委託租賃協議,而後該公司用投資人的投資款購買指定車型。這一過程中,公司雖只是租賃的運營方,但車輛行駛本必須寫公司名字。

車輛購入後,該公司一方面負責對接租賃資源,把車輛租出去以獲得租金收益;另一方面根據投資人投資額度,進行車輛匹配。匹配完成後,該公司會按投資比例從租金收益中拿出一部分返給投資者。

“比如一臺新能源貨車公司是40萬買的,如果只你投了10萬,就要和其他投資人共同擁有這臺車;如果你一下投50萬,就能自己擁有這臺車;如果你投了100萬,你自己至少有兩臺……”工作人員解釋說,“我們公司好就好在,無論找沒找到租賃資源,都不影響投資人的投資收益。如果你投了50萬,每個月至少能給你返4000塊的租金。”

在接下來的暗訪中,記者還與“中融時代”西安分公司方面進行了接觸,其工作人員的說法與遼陽分公司工作人員的說法基本一致。唯有不同的是,為了證明投資“中融時代”所獲收益是可觀的,該公司一李姓負責人還向記者提供了一份《委託租賃產品收益表》。

“委託租賃雖是金融租賃的一種形式,但根據我國現行的監管法規規定,委託租賃中的委託人必須是法人,不能是自然人。不僅如此,租賃機構不能擁有租賃物件的所有權,只可以按照委託人的要求代為辦理租賃。收取的費用只能是雙方商定的委託租賃費。”北京市潤來律師事務所主任郭彥來強調說。

為新業態健康發展護航

業內人士指出,汽車融資租賃在我國的市場滲透率並不高,2017年僅為5%,而歐美一些國家卻達到了40%以上,因此有些企業就利用其“新鮮”性,包裝自己以往的“藥葫蘆”,裡面究竟賣的什麼藥,打開便知。

事實上,汽車融資租賃作為我國金融領域的一種新業態,一路走來可謂一波三折。

資料顯示,早在1995年,金融機構便開始接觸汽車信貸消費業務,但由於彼時國內個人信用體系尚未建立,亂象橫生,汽車金融業務被勒令停辦。

此後,隨著《汽車消費貸款管理辦法》《關於開展個人消費信貸的指導意見》陸續出臺,汽車消費信貸才正式獲得監管部門認可。

在經歷了以銀行與保險為主導,以及以汽車廠商為主導的兩大汽車金融時期後,直至2016年,我國才出臺《關於加大對新消費領域金融支持的指導意見》,汽車融資租賃行業活力得以激發。

“2020新格局·汽車流通行業藍皮書論壇”期間,多位網友呼籲各界應共同努力,為汽車融資租賃健康發展保駕護航,清除“攪局者”,使其成為貨真價實的“救市良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