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許氏喜劇的票房統治力多強?1978年連李小龍成龍電影都敵不過

1978年,萬眾期待的李小龍遺作《死亡遊戲》在歷時5年的補拍後終於得以與觀眾見面,而成龍風靡國際的《醉拳》,以及劉家良執導的經典少林片《少林三十六房》也在這一年正式上映,不過這幾部片子的在港票房都敵不過一部電影,那就是許氏兄弟的諷刺喜劇片——《賣身契》。

當年許氏喜劇的票房統治力多強?1978年連李小龍成龍電影都敵不過

本片是許氏影業推出的第四部電影,主角仍然文、英、傑三兄弟,故事講述了薛志文(許冠文飾)是一名電視藝員,他已與鼠臺簽約一年,可亮相的機會卻寥寥無幾,為了在電視上多露臉,即使是做魔術師的“靶子”,他也盡力爭取。

當年許氏喜劇的票房統治力多強?1978年連李小龍成龍電影都敵不過


當年許氏喜劇的票房統治力多強?1978年連李小龍成龍電影都敵不過

因鼠臺換了新的王經理(鮑翠鈴飾)上任,這使得他在東家的處境更加艱難。

正當志文為以後的工作發愁之際,隔壁的白貓電視臺請他去做《大搏殺》的節目主持,結果其表演天才得到了白貓經理的賞識,要與他簽訂5年合約。

當年許氏喜劇的票房統治力多強?1978年連李小龍成龍電影都敵不過


當年許氏喜劇的票房統治力多強?1978年連李小龍成龍電影都敵不過

為了順利過檔白貓電視臺,志文找到王經理提出解除合約,但卻遭到對方拒絕。

當年許氏喜劇的票房統治力多強?1978年連李小龍成龍電影都敵不過

不得已,他只能讓酷愛發明的弟弟蝌蚪(許冠英飾)協助自己去王經理的辦公室將合同偷走,結果不僅害得弟弟差點墜樓,還誤將他鎖進了保險櫃。

當年許氏喜劇的票房統治力多強?1978年連李小龍成龍電影都敵不過


當年許氏喜劇的票房統治力多強?1978年連李小龍成龍電影都敵不過

王經理的手下Kingkong(鄭富雄飾)發現志文偷走了合同,對他展開了一路追逐,幸得弟弟的好友,魔術師朱世傑(許冠傑飾)出手解圍。

當年許氏喜劇的票房統治力多強?1978年連李小龍成龍電影都敵不過

志文請朱世傑幫他一起救出蝌蚪,不料王經理早已在此設下圈套等志文他們上鉤。

在雙方的打鬥中,志文和世傑誤打誤撞闖進電視直播現場,而蝌蚪為了制服Kingkong,在觀眾當中投下自己發明的一枚笑彈,最後反而營造出了極佳的現場互動效果,還助鼠臺創下了收視新高。

當年許氏喜劇的票房統治力多強?1978年連李小龍成龍電影都敵不過


當年許氏喜劇的票房統治力多強?1978年連李小龍成龍電影都敵不過

此事之後,鼠臺董事長炒掉了王經理,並聘請志文,世傑接替她的工作,並允諾會投資由蝌蚪發明的“身歷其境電視機”,但前提條件是要他們簽下空白合約。

“不是鴿子屎臭,是賣身契臭”,影片以這樣一句臺詞作為最後的收尾,也帶出了許冠文真正想要諷刺的主題。

當年許氏喜劇的票房統治力多強?1978年連李小龍成龍電影都敵不過


當年許氏喜劇的票房統治力多強?1978年連李小龍成龍電影都敵不過

本片可以說是許氏喜劇的一部“集大成”之作,它既有一個特定的故事舞臺(電視臺),驚險刺激的動作(蝌蚪偷合同時從樓上掉下),還有一環扣一環的笑點以及小品一般的段子,戲劇元素十分豐富。片中很多打鬥戲也是基於電視臺的佈景、魔術師的道具而設計,真正做到了“就地取材,因地制宜”。

當年許氏喜劇的票房統治力多強?1978年連李小龍成龍電影都敵不過


當年許氏喜劇的票房統治力多強?1978年連李小龍成龍電影都敵不過

後來,成龍的《警察故事》系列裡出現了不少一邊在城市中追逐一邊躲避障礙物的驚險鏡頭,其實早在這部《賣身契》裡,許冠文就已經構思出這樣的概念了。

當年許氏喜劇的票房統治力多強?1978年連李小龍成龍電影都敵不過

片中的滑稽場面非常多,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一開頭薛志文在幕後伴舞時因肢體動作不和諧而引發的笑料,還有蝌蚪發明的“身歷其境電視機”可以通過拍手掌來換臺,結果薛志文一興奮連拍手掌,導致電視機短路爆炸。

當年許氏喜劇的票房統治力多強?1978年連李小龍成龍電影都敵不過


當年許氏喜劇的票房統治力多強?1978年連李小龍成龍電影都敵不過

雖然本片的總主題是諷刺藝員簽約電視臺後就像賣了身一樣沒有了自由,但批判人性的貪婪慾望也是許氏喜劇不變的主旨,這一點,在片中《大搏殺》節目一場戲體現得淋漓盡致,剛開始,參賽者博到了50萬支票,後來又想得到500萬支票,最終又把自己寵物和老公的命押在了價值5億的油井,可最終博到的只是一瓶價值5塊5毛的阿拉伯麻油,人財兩空的結局,實在是令人哭笑不得。

當年許氏喜劇的票房統治力多強?1978年連李小龍成龍電影都敵不過

當時,許氏電影就是香港影壇的“王者”,從本片斬獲782萬港元票房,並打敗李小龍、成龍、劉家良電影並勇奪當年港片票房冠軍,就足以說明他們的票房號召力所在了。

綜合來說,許氏喜劇能夠在當時籠住大批觀眾的心,正在於其貼近生活,貼近本土,又以底層小人物為切入點,笑料誇張之餘又不乏寫實元素,風格超現實當中又帶有平凡和質樸。而這部《賣身契》的成功,也給予了四兄弟更強的信心和動力去準備接下來的《摩登保鏢》(1981),從而為許氏影業再度創下票房輝煌。(文/沙沐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