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方言“迷漢”與“迷匠”

近日,山東電視臺“齊魯頻道”對青島方言“迷漢”一詞做了詮釋,並配上了一段小品。具體臺詞沒記住,大概的意思是:“迷漢”是給那些做事不用腦子,不能對事情做出正確判斷,行事草率的人冠以的貶稱。還說,“迷漢”是指那些“智商低”(原話是“情商低”,可能是口誤)的人,並且也有稱之謂“迷匠”的。


  從意思上來講,這種詮釋基本符合這兩個詞的現在含義。但嚴格地講,“迷漢”和“迷匠”是有區別的!
  首先這兩個詞的出處不同。再者,兩詞的貶指對象也不同!
  先說“迷漢”。這是個引申詞。其實,這個詞應該是“泥漢”!(青島地區的方言把“泥”發音為“迷”,四聲)。大概山東電視臺的編輯們不知道該詞的出處,用“迷漢”標出了這一方言。以至於跟“迷匠”混為一談。
  “泥漢”,顧名思義,就是與泥土打交道的人。說白了,就是莊稼漢!在從前這又是一種職業。舊中國一些農民自己沒有土地,並且除了會農活外別無它技。為生計所迫,只好受僱與有地的人家。那些常年受僱與某一家,一年到頭吃住在“東家”家裡的長工,青島地區的農村對從事這種工作的人稱為“泥漢”。小時候,經常從長輩們的聊天中聽到說誰家誰家家境殷實,常年僱著“泥漢”;某某一直給人家當“泥漢”云云。
  由於這些“泥漢”大都是些個老實巴交的貧窮農民,本身沒什麼文化又是寄人籬下,故常抱逆來順受之心理。若遇無良的東家,即使被其算計,也只能忍氣吞聲!
  後來人們把那些行為唯諾,處事木訥者與“泥漢”聯繫在一起。再以後“泥漢”這一概念又延括了“弱智”、“二”,等成分。以至最終成了一個帶有嘲笑色彩的貶稱!常常能聽到:“這夥計真泥漢!”等類似的話。到此,原本是一個職業稱謂,變成了一個借代詞了!

青島方言“迷漢”與“迷匠”

再說說“迷匠”。這是個典型的市井俚語。其應用範圍很小!只是在“打夠級”這種撲克遊戲才會頻繁地出現。通常是指牌技低,打牌不動腦子,不顧聯邦等等皆被嗤之為“迷”!
  至於為什麼要用“迷”來概括,有這樣一種說法,有人出了臭牌,這時聯邦埋怨道:“腦子迷糊啦?”出壞了牌的立刻愧疚地回道:“迷糊了!真迷糊了”!再開始打牌時,聯邦就會提前告誡:“這把白迷了昂”!這時往往就會遭到對家的譏笑:嫩這個聯邦撲克打得太“迷”了!就是個“迷撲克”!漸漸的“迷撲克”就成了牌技水平低的代詞了。而“迷匠”的稱謂則近乎於挖苦了。譬如說:某某真成了個“迷匠”了!就是說在牌上這個某某除了“迷”之外,再也不會別的了。“迷”成了他的特長了!
  自從青島有了“夠級”這種撲克遊戲,衍生出了好多市井俚語,卻是戲謔揶揄,譏諷挖苦者見多!離題偏了!這裡就不贅述了!

本文作者為島城文史研究者盛顯軍老師,2012年8月25日發表於青島城市檔案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