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沐川:昔日“貧困村”今日“四好村”的扶貧搬遷蝶變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記者李平貴報道

2020年是“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收官之年,樂山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如何?

近日,國家發改委《中國經濟導報》記者深入易地扶貧搬遷一線,對烏蒙山片區樂山市沐川縣高筍鄉安坪村的易地扶貧搬遷情況進行了實地採訪。

乐山沐川:昔日“贫困村”今日“四好村”的扶贫搬迁蝶变

8組夏群英的舊房

乐山沐川:昔日“贫困村”今日“四好村”的扶贫搬迁蝶变

安坪村搬遷後的新貌

乐山沐川:昔日“贫困村”今日“四好村”的扶贫搬迁蝶变

產業園

乐山沐川:昔日“贫困村”今日“四好村”的扶贫搬迁蝶变

收入分紅

乐山沐川:昔日“贫困村”今日“四好村”的扶贫搬迁蝶变

8組夏群英奶奶的新居

沐川縣高筍鄉黨委書記師玉容向記者介紹,安坪村2014年列入四川省定“貧困村”,也是“後進村”,全村9個村民小組,有341戶120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3戶185人。這些年,安坪村以“產村相融、文旅互動”為總體思路,以“黨建引領、脫貧繡花”為總體抓手,採用“小組團、微田園”方式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建成新村聚居點,實施一戶一策,配套主導產業,強化新村治理,確保貧困戶“搬得進、穩得住、能致富”。

安坪村在2017年底實現了整村脫貧退出,貧困發生率從14.51降至零。昔日“貧困村”“後進村”蝶變成“四好村”“示範村”,榮獲“樂山市2018年脫貧攻堅奮進獎”, “沐川縣脫貧攻堅團體獎”,評為樂山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樂山市2019年鄉村振興示範村,省級“四好村”。

中國經濟導報:安坪村舊貌換新顏的成功蝶變,高筍鄉黨委政府實施了哪些有力有效的具體舉措?

高筍鄉黨委書記師玉容:我們採取以“三近三統”新建聚居,讓新村“靚”起來。

首先充分尊重搬遷戶意願,因地制宜編制規劃,宜聚則聚、宜散則散,精準搬遷對象,守住政策紅線,採取“三近三統”形式修建新村聚居點,集中安置農戶31戶125人(其中貧困戶26戶109人),易地搬遷分散安置9戶,修建村組道路20公里,實施安全飲水、農網改造、環境治理全覆蓋,田園新村美起來亮起來。

一是堅持“三統”規範建設。即統一建設,採用統規聯建方式,由搬遷戶成立“聯建委員會”,自主選擇有資質的施工隊伍按照圖紙進行統一施工建設;統一建築風格,住房設計考慮鄉村旅遊因素,採用白牆灰瓦的川西南民居風格,考慮搬遷戶未來發展因素,選擇可加建戶型;統一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建設聯戶路、公廁、路燈、供排水管網等基礎設施,配套黨群服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文化活動廣場等公共服務設施,讓村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一站式服務,生活品質大大提升。

二是堅持“三靠近”安置聚居。即靠近城鎮,安坪村安置點距高筍鄉集鎮僅1公里,解決搬遷戶購物辦事距離遠的問題;靠近交通道路,安置點位於沐舟路邊,交通便利,解決搬遷戶“出行難”;靠近產業園區,在聚居點附近培育發展李子產業園區2000畝、茶葉500畝,實現產村相融,同步引導貧困戶外出務工31人,安置公益崗位12人,使搬遷戶真正實現了“安居”。

中國經濟導報: 老百姓住進了新家園,對生活生產的後顧之憂,是如何解決穩得住、能致富?

師玉容:我們以“三大模式”配套產業,讓腰包“鼓”起來。

搬遷戶住進新家園,如何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這是至關重要。我們採取了“長短結合、種養疊加”的總體思路,多元化、規模化培育發展產業,讓鄉親腰包慢慢“鼓”起來。

一是“黨員+基地”引領模式。面對集體經濟為零,主導產業尚無,農戶發展積極性不高的現狀,首先採取“黨員+基地”引領模式,一邊從市司法局爭取到茵紅李種苗款6萬元,一邊組織黨員同志和村組幹部率先發展,帶動91戶農戶在2015年底率先打造了300畝茵紅李示範基地, 1.8萬株李樹在2018年7月實現初步掛果投產,戶均增收3000元。

二是“農戶+合作社”發展模式。通過外出參觀、夜校培訓,農戶發展積極性越來越高,將李子園規模擴大至2000畝,農戶產業覆蓋率達90%,待正式投產後,人均增收4000元。同步發展茶葉、小米椒、西瓜500畝,林下養殖土雜雞2萬隻、生態豬600餘頭。成立水果專業合作社,註冊品牌商標,搭建電商銷售平臺,實施訂單銷售,徹底解決鄉親們發展產業後顧之憂。

三是“資產+收益”扶貧模式。針對一些貧困戶老弱病殘,缺失勞動力的現狀,採取“資產+收益”扶貧模式,組織28戶貧困戶將12040只雞苗,委託向陽坪養雞專業合作社集中代養,每年可分得紅利36120元,戶均1275元。同時,村集體產業扶持資金入股15萬元到該合作社,兩年分得紅利3萬元。

中國經濟導報: 鄉親們搬遷到新居生活,如何讓鄉親們的“精、氣、神”得到很好的提升?

師玉容:我們以“四大載體”扶志扶智,讓大家精神“富”起來。

新村聚居點建起來後,搬遷戶雖然住上了新房,但如果沒有精氣神,沒有好習慣,等、靠、要肯定不行。我們依託農民夜校、五星評比、民俗活動和法律護航“四大載體”,扶貧扶智“哺育”新村新風,不斷激發脫貧奔小康內生動力。

一是農民夜校“點亮”大山扶貧路。堅持上好新知課、技能課和新風課“三大課堂”,採取領導講政策、專家講技能、典型講經驗、群眾講感恩“四講”模式,累計舉辦農民夜校126期,場場座無虛席,參與人數達3200餘人次,培養科技示範戶12戶、新型職業農民8名,組織村民外出參觀學習200餘人次,學知識、掌技能、樹新風,激發幹群脫貧奔康內生動力。

二是五星評比“點醒”群眾比趕超。大力推行五星家庭評比機制和好習慣、好風氣獎懲激勵機制,每年開展致富之星、和睦之星、守法之星、孝愛之星和潔美之星“五星家庭”評選表揚,已評選表彰“全優小組”2個、“五星家庭”15戶、“單星家庭”50戶,,張榜表揚,發放物資,以獎促治、以獎立志,匯聚形成“你爭我趕、你超我比”文明新風。

三是民俗活動“點燃”群眾新希望。組建黨群志願者服務隊、廣場舞蹈隊等5支隊伍,組織開展農民春晚、農民運動會、歡度重陽節、喜迎國慶、夏令營等主題活動50餘場次,不斷豐富群眾生活,融洽幹群關係,群眾幸福指數大幅度提升。深入挖掘農耕、紅色和平安“三大文化”,連續舉辦三屆沐川縣“鄉約安坪”庖湯文化旅遊節,吸引4000餘市民朋友來村體檢,農戶銷售農副產品增收50餘萬元。

四是法律護航“點金”鄉村振興路。將法治思維貫穿脫貧攻堅工作始終,建成公共法律服務室,聘請當法律顧問,邀請律師、公證員、法律服務工作者經常性送法到村,開展法制專題講座,發放普法宣傳資料,及時調處矛盾糾紛,現場提供法律服務,爭取司法救助。建立法律服務小分隊,培養法律明白人,聯繫樂山4家律師事務所牽手助學4名貧困大學生,用法律“護航”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如今, 記者看到村黨群服務中心彩旗飄揚,新房一幢接一幢,公路一條連一條,農業產業水果、蔬菜一片連一片,鄉親們的笑臉一個賽一個······安坪新村“春賞花、夏摘果、秋垂釣、冬刨湯”的美麗畫卷正在這裡徐徐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