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身不婚主義,我們的世界你懂嗎?

首先要澄清一下‘獨身不婚’。很多人,都把它的意思理解為不戀愛也不結婚,非也,它其實包括二種意思二種狀態,一種是:沒戀愛也不結婚,另一種是雖戀愛但不結婚(比如徐靜蕾)。現在後一種人佔絕大多數。這二種並沒有絕對的分水嶺。很多人現在是第一種狀態,當她遇上三觀相合的對的人後便是後一種狀態。只是大千世界,芸芸眾生,要遇上三觀相合的對人的委實是不容易的。(而且這個不以結婚為前提但也絕不是玩玩而已的戀愛也和以結婚為前提和玩式戀愛是完全不同的,)

獨身不婚主義,我們的世界你懂嗎?

今年算起來是我獨身的第四個年頭吧。也是年過得最舒心的一次。

都以為不婚的人過年會很淒涼。其實非也,過年的時侯,恰恰是不婚族人最為自由自在快樂逍遙的時侯。

記得以前有另一半的時侯,每當過年是我們矛盾最多的時侯。到底三十在哪家過?到底該 給每邊的父每多少過年費?到底在每家呆幾天,要拜該哪幾家親戚?都會是我們爭論的目標。二個人的愛情簡單甜蜜,而一旦擴大到二個大家庭的關係就複雜而苦澀了。記得那時為了達到二家的平衡,我們常常三十的中午在我家吃年飯,然後晚上則開六七個小時的車趕回他家吃年飯。好幾個年三十,都是在高速公路上,冒著紛飛的大雪,心急火撩的趕路中度過的。而且有時還會遇上車胎爆了等突發情況,讓人的心情冰凍到了極點。這樣的次數多了,我們的感情不受影響是不可能的。

而自從分手後,過年堅定地回我家,高鐵二個多小時就能到。安全舒心。也不用去費盡心思迎合他家的一家老小,自顧過得輕鬆快活就行。過年的幾天,晚上十點半就上床,早上睡到自然醒,倒是難得地好好休息了幾天。

《重慶晨報》曾對婚戀情況做過一次調查,結果顯示:31.8%的單身女性願意不結婚。

為什麼選擇不婚呢?

選擇不結婚的原因各不相同。

有些人,比如徐靜蕾,比如我自已,小時候見多了父母的吵架,五天一大吵、三天一小吵,婚姻在她們眼中並無多少快樂可言,而象一場鬥爭。雖是人民內部矛盾,卻也傷筋動骨,充滿了不愉快;有些人,看到太多的婚內出軌、撕逼、打官司和離婚,害怕自已成為其中的一員;還有一些人,愛情誠可貴,婚姻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生性不羈愛自由,不喜歡被束縛,很清楚的知道自己不適合走入婚姻的圍城。無論是哪一種,都是她們的自我選擇,自我負責。大可不必把個人認知或傳統文化的焦慮,強迫到她們身上,對她們進行道德的綁架。

而思想裡雖存在這個苗頭,真正走上獨身不婚之路還是往往有一定催化劑的。

就我來說,沒分手前一直是和前男友一起經營公司(當時我並不是不婚主義而是已經準備好了即將結婚)。他常在外面出差駐點跑業務,我則在公司管理內部大小事宜。一年見不了幾次面,每次還是員工親戚一大堆,公事瑣事一大串,他回來就是陪客戶陪領導搞關係,往往都是喝的爛醉讓我扶著回家倒頭就睡,連單獨在一起說說情話談談心的時間都沒有。很多人都是婚後才體會到喪偶式婚姻,我很幸運,婚前就體驗到了無男友式戀愛。雖然是同一個公司,但我是一個人上班,一個人下班,一個人處理大大小小焦頭爛額的事,一個人吃飯一個人散步。

我是獨立性和自 制力都比較強的那種人,男友不在身邊,幾乎所有的事都自已處理,怕給他添麻煩,不讓他擔心分心。可以說,工作上我很強,比他還要強,而生活上我很乖很傳統非常自覺地為他守身如玉。但是我日復一日能這樣堅持下去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彼此相愛彼此忠貞。當有一天,他出軌的事實擺在眼前,這份堅持就一下子分崩離析了。

我毫不猶豫地和他分了手,並且為了不拖泥帶水,離開了我傾注了大量心血的公司。分手之後最初的那一年,還是很想再找一個的。不可否認,有賭氣的成份在裡面。但慢慢地,發現不再記掛一個人,不再有那邊一大家子人婆婆媽媽趕情送禮的事讓我煩惱,是多麼輕鬆自由的一種生活狀態啊。沒有男朋友,不再一葉嶂目,處處可見森林。空閒的時間,我學跆拳道,學舞蹈、學游泳,把自已的生活安排得充實忙碌。跳舞的時間多了,體重減了二十多斤,還由此找到了自已的另一份事業。以前為了怕男友擔心,從不敢去跳雙人舞,現在也放開了去跳。不用受到男友知道了會不會不高興這種觀點的束縛,不用為了男友家的各種瑣事花費自已的精力。能自由支配的時間一下子變多了,可以 去外地進修學習半個月一個月,追求自已的夢想;也可以背上揹包,帶上相機,瀟灑走一回,真正自由飛翔。現在的我,雖然不比幾年前年輕,但是身材,精神狀態都比以前好太多太多了。這四年裡我沒有再談戀愛,但是幸福感、 快樂感都遠超有男友的那幾年。我想我今後也很難再談戀愛了,因為一個人的日子真的很有意思很舒服很充實。就像俞飛鴻說的:我們精神世界足夠豐富。但也並非完全排斥談戀愛,如果有一天真的遇上了一個對的人。只是不會再打算結婚了。沒有結婚打算的戀愛會是一場輕鬆得多的戀愛,因為我們不需要見雙方父母、無需應付 人情世故。

其實選擇獨身不婚主義的人裡面優秀 的人很多。最打眼的明星如徐靜蕾,和黃立行 戀愛多年了,依然不婚。她認為感情不需要婚姻來維繫,不結婚未必不是一件好的事情,徐靜蕾和黃立行的戀情,已經走過了七個春秋,如果一定要給這段感情打分,徐靜蕾打了“一百分”。

她說:為什麼要結婚呢?一份100分的愛情,並不會因為結婚變成120分。還有 俞飛鴻 ,她說:“我並不覺得大齡單身是個什麼問題,單身或婚姻,我覺得哪個更舒服,就處在哪個階段”。

獨身不婚主義,我們的世界你懂嗎?

當然這種生活方式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未必適合其他人,重點就在於一定要開心和彼此獨立以及不違前社會道德。(所以雖然我們只戀愛不結婚,但是對象也只限於和我們一樣的單身男女,絕對不會去碰那些已婚人士。)如果只戀愛不結婚的狀態讓你很自在,很幸福,大可不必因為外界壓力,因為父母催婚,因為兩個人談了很多年戀愛,因為周圍的親戚朋友都結婚了,因為羨慕或者合群,而選擇婚姻。

為什麼一定要結婚呢?比起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獨身難道不是一種更加舒心的狀態嗎?原以為找一個人可以 幫你擋風遮雨,後來才知道,你的風雨原來都是他帶來的,那又為什麼非得要一個他呢?都說現代女性,要: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寫得了代碼,查得出異常,殺得了木馬, 翻得了圍牆,開得起好車,買得起新房,鬥得過二奶,打得過流氓…… 那房子我自已買,燈泡我自已換,電腦你也不比我玩得好……我必須這麼能幹,一應事全都 包了,要你又有何用呢?結婚前我明明是高貴 、美麗 的公主, 月月有新衣, 消費不打折, 結婚後就變成老媽子,女傭人,這又是何苦呢?花自已掙的錢還要看老公臉色,還要和他商量,有了孩子以後更是把自已生生練成了三頭六臂的超人。因為看穿,所以獨身。因為獨立、所以獨身。

獨身最大的好處就是特別節約時間,把 雙方大家庭 亂七八糟婆婆媽媽瑣事的浪費值降到最低,這些時間你可以拿來工作,拿來學跳舞學畫畫修身養性。我們把已婚婦女拿來照料家庭的所有時間精力都拿來提升自已了,能不比她們更優秀更出眾更舒心麼!

當然獨身也不是全無煩惱的。最大的煩惱就是別人問起你的婚姻狀態時,如果實話實說,她會很不理解地問很多,那麼你又得解釋很多,解釋多了,累。如果你想拿已婚什麼的來搪塞一下也不行,因為接下來她又會問你老公是幹嘛的?孩子多大了有幾個之類,同樣累!所以後來,對陌生人的詢問,我一般都說:抱歉,個人私事,不回答!

另外就是找工作,這個年齡,還未婚未育,任何單位都會把你看作極度危險份子吧,他們寧願找年紀更輕一些未婚的,或是已婚已育的,這樣穩定係數強一些。而你就象一顆不定時炸彈。

再就是父每的擔心吧,父母愛之切,則為之計深遠,生怕你獨身一人,勢單力薄。每個父母都希望看到子女結婚生子,人生才圓滿。比如就算你在陌生的城市已獨自生活多年,在工作上也頗有 起色 ,早就能獨擋一面,但父母對你,依然是放心不下的,他們不相信你一個人也能永過好好地生活。我就出現過這樣的情況,在老家工作的時侯,爸爸媽媽非要跟著我,說要照料我直到我結婚, 事實上,我讀大學就是在外地啊,從那時起就一直獨立生活著啊,他們對這些似乎都視而不見!

太多的小說和電視劇都在引導著一種價值觀:女人一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有限的青春裡,遇見一個對的人,然後結婚生兒育女,這樣才是眾人眼中正常的完整的生活。但是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如果遇不上怎麼辦?就算遇上了這麼一個當時看起來若彩虹的人,後來發現他不過是一渣男怎麼辦? 離婚了我們的生活就失敗了不完整了嗎?

非也!有人陪著你過日子可以過,自已一個人獨立過日子當然也能過!任何人都要學會和自已獨處。即使知道這個社會不公平,有許多偏見,但依然選擇做我自己。這是需要勇氣的,也需要一定精神足夠富足的底氣!

其實結婚沒有什麼值得羨慕的呢?婚姻是一張紙,能保護的只有財產,保證不了幸福。

知道嗎?現在人到中年的已婚女性,對於自已另一半的一種最真實的稱呼,早已不是“老公”,不是“親愛的”,而是“隊友”了(而很多還毫不掩飾地稱為:豬一樣的隊友)。因為只有到了一定年紀才會真正體會到:婚姻不過是大家處在一個屋簷下過日子,是每天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你婚姻的對象只不過是在撫育孩子照顧老人、共同對付學校賦於家長的各種學習任務時能互相搭把手,僅此而已。所以用同一個戰壕的戰友、同一個隊伍的隊友這樣的稱呼再確切不過。

戀愛是瀰漫在荷爾蒙中的浪漫,婚姻才是真刀實槍的戰場,危機四伏硝煙瀰漫。如果可以只戀愛,為何非要結婚非要讓自已那麼累?

只戀愛不結婚,我的選擇我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