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齡未婚姑娘的自白:我已亭亭,無懼亦無憂

本文由讀者講述整理,故使用第一人稱。

情節如有雷同,請勿對號入座。

一位大齡未婚姑娘的自白:我已亭亭,無懼亦無憂

01

我31歲,長相清秀,在行政單位上班,一直未婚,屬於典型的大齡女青年。

愛對別人生活指手畫腳的人可能要說了:“你原生家庭不幸福吧?你在戀愛道路上深受傷害吧?你這人特悲觀消極吧?”抱歉,讓大家失望了。我原生家庭很幸福,年近六旬的父母如今出去散步還浪漫地牽著手;自20歲那年投入第一場戀愛至今,我的每位前任都認為我是個極有教養的好姑娘;我不悲觀厭世,工作踏實人緣極好渾身充滿正能量。

“那你為什麼至今還單著?”肯定又有人跳出來問了。

好吧,我首先要說明,婚姻制度發展到今天,沒有哪條法律規定,公民在某個年齡段必須結婚,否則將被繩之以法。這就說明,婚姻只是人類關係的一種選擇,而非唯一。結婚也是男女相處的一種模式,並非最優。

相比很多人天天唸叨的最終歸屬,我認為自由的內心才是一個人尤其是女人最強大的資本。

“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想必善辯者又要和我理論了。我談過幾場戀愛,有那麼幾次,我甚至差點步入婚姻。很不幸的是,這衝動很快消失後,我又堅定地迴歸到單身貴族的行列。有一種單身叫從不遷就,我欣賞這態度。

我的第一場戀愛,發生在20歲。他是我的大學同學,乾淨得體玉樹臨風,喜歡設計愛好音樂,經常抱著吉他在操場上為我唱高曉松的《模範情書》,惹得身邊的小姐妹羨慕嫉妒恨,滿足了我這個女文青對浪漫愛情的許多幻想。

我曾想過畢業後和他結婚的N多橋段:我做飯洗衣他彈琴唱歌,他設計創作我端茶倒水……但一年多後,我們就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不久就分了。後來,我考上了研究生,他抱著吉他開始為別的姑娘唱歌。

一位大齡未婚姑娘的自白:我已亭亭,無懼亦無憂

02

年輕時,以為天長地久是件說說就能實現的事兒,長大後,發現過好每一天才最重要。

讀研究生期間,我遇見了人生的第二場戀愛。他在500強企業上班,有背景有實力,陽光健康,對我無微不至,送我生日禮物時連我室友的都順手買了。

我有過很重的公主病,在他面前撒嬌賣萌無底線,也為他的所作所為患得患失神經質,甚至一度認定他就是騎著白馬解救自己的王子。現實是,白馬難覓,王子更少。當發現他和公司裡另一個女人曖昧不清時,我果斷提出分手。他試圖解釋與挽留,但我已不願在猜忌中度日如年。

現在想,戀愛就是刷經驗,再多的理論都不如一次實際戀愛鍛鍊人的心理和情商。

此後,我依然認真去愛,但關係還沒有那麼好時,會變得越來越剋制。我始終相信那套理論:對於女人來說,剋制與主見,是成就自我的終極奧秘。因為你會發現,剋制的成本永遠比後悔要低得多。

研究生畢業後,我曾在外地漂過一段,有過幾段不鹹不淡的感情,被年長自己9歲的離異大叔狂追過,也和比自己小5歲的小鮮肉牽過手。但一說到談婚論嫁,我便想逃跑。我覺得自己的心還沒定下來,與誰結婚都不會長久。

何況,相熟的女孩子滿懷憧憬地步入婚姻後,歲月靜好的成了愛說家長裡短的平庸主婦,雞犬不寧的常找我訴說生活猙獰的面目。這更讓我堅信,成為更好的自己遠比嫁個更好的人重要得多。

28歲以後,同齡的女孩子開始在穩定的環境中過上一成不變的生活。在父母的催促下,在親友團的張羅下,我頻頻與門當戶對的男人相親。其中一位也是公務員,他很迷戀我,我父母也很喜歡他。但不知為何,一想到和他結婚我就彷彿看到了往後幾十年的人生,很快就逃之夭夭。

一位大齡未婚姑娘的自白:我已亭亭,無懼亦無憂

03

有人說,這世上最好的感情無非是在一起風輕雲淡幾十年。問題是,即便是風輕雲淡,也得心甘情願啊。我不願因家人結婚,更不會因年齡大結婚,我只想為自己結婚。

我讀了那麼多的書,做過那麼多的夢,歷經那麼多的悲歡離合,那麼用心地去經營自己,隨便把自己嫁了,就太虧待自己了。我一直都這麼努力,不能委屈了自己。

2014年初,我狠心從體制內辭職,來到北京闖蕩。現在,我與朋友合開了一家文化公司,沒日沒夜地忙,但內心感到很自由很放鬆。不過短短一年時間,公司現在已步入正軌盈利百萬。我想,所有的努力與倔強並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有多了不起,而是能讓自己打心眼裡看得起自己。

當然,我也在談戀愛,對方是一個與我實力旗鼓相當的男人,愛旅行愛運動,喜挑戰喜變幻,但目前我們都沒有結婚的想法。既然這個世界最大的不變就是改變,我們又何必為沒有到來的明天患得患失呢。“與其在紛擾中生不如死,不如在愉悅中向死而生。”信然。

在這裡,我只想說,愛情猶如這世間萬物一樣,會發芽成長,也會枯萎消亡。

人心要比愛情廣袤得多,那裡應該種植知識、友情與夢想,那裡也要播撒真誠、堅強與良善,只要你努力向上,希望總會破土而出,就像冬去春會來,人生總要掀開新一頁,愛情總會迎來下一季。

但前提是,你要亭亭,不憂亦不懼。

—— 結束,是另一種開始 ——

一位大齡未婚姑娘的自白:我已亭亭,無懼亦無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