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三國:漢獻帝被廢之後,劉備為何不接他入蜀,反而要稱帝呢?

看了無數遍三國,才領悟到人生一切都是過眼雲煙,大家好我是二呆.每天持續為大家帶來原創內容,分享三國的意義。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之時,各路諸侯都想趁機成就一番霸業,可誰也不想揹負謀權篡位的罵名,只能以漢朝的臣子的自居。無論實力多大,都要表明自己忠於漢室的決心,否則難以讓天下人信服。曹操正是看明白了這一點,所以他一直都沒有稱帝,反倒趁機把漢獻帝劉協接到許昌,並以他的影響力為自己鋪路。雖然劉協沒有實權,可老百姓卻只認他這個皇帝,各路諸侯也紛紛響應漢室的號召,讓曹操得以迅速成就霸業。只可惜,他礙於天下人的看法,一直沒有實現稱帝的夢想。

再看三國:漢獻帝被廢之後,劉備為何不接他入蜀,反而要稱帝呢?

曹操去世之後,曹丕在奪嫡之戰中勝出,成為曹魏的掌權人。他可沒有曹操那麼多顧慮,直接就廢了劉協,自己當了皇帝。此時,漢獻帝連當傀儡的資格都沒有了!為了顧及顏面,曹丕封劉協為山陽公,讓其徹底成為擺設。很多人都質疑,劉備是漢室宗親,他一直都高舉匡復漢室的大旗。現在劉協被廢,劉備為何不接他到蜀漢來當皇帝呢?反倒自己稱了帝。這話聽著確實有幾分道理,但現實卻遠不如我們想的那麼簡單。也許劉備也想過此事,但他恐怕沒有機會做成這件事。因為曹丕不會輕易放走漢獻帝,而且還會對其嚴加看管。即使是處死劉協,也不會讓他到劉備那裡去。

再看三國:漢獻帝被廢之後,劉備為何不接他入蜀,反而要稱帝呢?

曹操當年就是利用劉協號令天下諸侯的,此事讓很多人都羨慕不已,卻又沒有辦法來制止。現在劉協雖然被廢,但他依然還要留在曹魏,這樣曹丕才能安心當這個皇帝。如果劉協到了劉備那裡,他可能會向天下人唾棄曹丕的篡權之舉。老百姓心裡自然還會向著漢室,到時候曹丕恐怕難以服眾。劉備也可以藉機大做文章,把曹丕貶損成天下人的公敵。到時候他也可以重新玩曹操的戲碼,繼續讓劉協當皇帝。然後再以此來收買人心,壯大的自己報價伍,畢竟當時還有很多能人義士,是抱著效忠漢室的決心才參與到三方陣營的爭鬥當中。所以,曹丕依然會牢牢控制獻帝,不會讓劉備有半點可乘之機。

再看三國:漢獻帝被廢之後,劉備為何不接他入蜀,反而要稱帝呢?

其次,劉協是曹丕的親姐夫,他多少還要顧及自己姐姐的顏面。為了穩固曹家的地位,曹操的女兒們都要充當政治工具,她們也是犧牲了自己的幸福,曹丕也不能太絕情,給劉協一個名分外人看著他好看一些。對於劉協來說,去蜀漢也沒有多大的意義。此前他還希望自己可以堂堂正正的當皇帝,但後來的局勢逐漸讓他死了心。現在的天下已經是另外一番景象,已經沒有漢室的立足之地了!曹操在世的時候,劉協就已經一無所有了!他僅存的一點價值就是漢室的光環,如今也被人剝奪。就算到了蜀地,他也會是這樣的境遇,這樣的皇帝想必劉協也當夠了!

再看三國:漢獻帝被廢之後,劉備為何不接他入蜀,反而要稱帝呢?

另外,劉備也沒必要把劉協接過來。他是一個被廢的皇帝,而且沒能有什麼作為,更沒有拿得出手的政績。如果劉備把政權交給他,劉協恐怕也難以擔此重任。劉備稱帝是眾望所歸,他是靠自己的努力一點一點坐在那們位子上去了,沒有人敢和他搶這個地位。而劉協就不一樣了,他始終都是受制於人,自己也沒有勇氣坐擁劉備打下來的江山。劉備既然已經稱帝,這就說明他是有帝王之心的,又怎能甘心讓位於人呢?當時天下無主,曹丕稱帝很明顯就是要捅破這層窗戶紙。所以劉備必須也要這麼做,向天下人表明自己的立場,否則就是認同了曹丕的行為。

再看三國:漢獻帝被廢之後,劉備為何不接他入蜀,反而要稱帝呢?

三國之中,任何一方陣營都有稱帝的資本。因為他們都有各自的勢力和基業,還有一群擁護自己的部下和百姓。劉孫曹三方,無論誰稱帝都是十分有自信的。而劉協除了屈辱什麼都沒有,他又怎麼好意思當皇帝呢?那當時的形勢下,劉協能夠保命已經實屬不易,真不敢再有其它的奢求了!如果劉協一開始就和劉備在一起,也許他還能有這個機會。但是經歷了這麼多事,一切都已經今非昔比。雖說劉備稱帝,但是夷陵之戰讓蜀漢元氣大傷,要處理的事情一大堆,他自己的處境都這樣艱難,根本沒有必要接劉協過來添亂。因此,漢獻帝這個皇帝註定是要謝幕了!

三國一部很經典的文史作品,不同的年齡去看,總是有不同的領悟。二呆對於三國有自己的見解和觀點,每天堅持原創內容分享給大家,謝謝大家的關注,下期內容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