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宗師千利休,奈何捲入政治風波,死因蹊蹺無人知

千利休是日本戰國時代茶道界著名的一代宗師,他本人所推崇的茶道文化對現實的影響極大。千利休引領的茶文化十分盛行,一度吸引了眾多名流人士拜在他的門下。作為一名茶人,有著如此強大的影響力,卻在晚年的時候捲入政治風波,最終也來了殺身之禍,但是究其死因來說,謎團重重,後世學家為此提出了不同的說法。

第一種說法和錢財有關。千利休是著名的茶人,茶道文化是文明久遠的。在《多聞院日記》一書中就記載著千利休曾經以高價出售廉價的茶具,將茶具的價格提高了很多倍而從中謀取暴利,久而久之便會引起周圍人的不滿,畢竟收斂身外之財危險性還是很高的,招來殺身之禍也是能夠說得過去的。

日本茶道宗師千利休,奈何捲入政治風波,死因蹊蹺無人知

第二種說法是由於千利休在大德寺山門前樹立了自己的一具木像。大德寺素來以茶湯文化聞名,其中也名僧輩出,據說著名的一休和尚就是出身於這裡。在這裡經常會有眾多的貴族出入,千利休雖然是一個茶人,有著很大的名氣,但是在這裡樹立自己的肖像難免會讓其他的人感覺其居心叵測。因此很多人認為,正是由於這一舉動使得千利休引起了豐臣秀吉這樣的貴族的猜疑,尤其是對於一些權貴人士來說,這樣的舉動是非常不可取的,因此在最後被人陷害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

日本茶道宗師千利休,奈何捲入政治風波,死因蹊蹺無人知

第三種說法稍微有些調侃的意思。千利休一直崇尚的是寂靜茶道,當時的豐臣秀吉比較崇尚奢華,因此在茶室方面營造得十分隆重,招來了非常多的貴賓。千利休和豐臣秀吉兩人對於茶會組織的方式有著很大的分歧,一個人認為不能夠太過於奢靡,另一方認為又不能沒有情趣,由此兩個人的分歧越來越大,自然而然的會遭到豐臣秀吉的不滿。另外還出現了豐臣秀吉想要千利休的女兒為妾卻遭到拒絕、千千利休反對豐臣秀吉的政治等種種原因,不過終究沒有一個適合的說法。

日本茶道宗師千利休,奈何捲入政治風波,死因蹊蹺無人知

在眾多說法當中最符合的便是豐臣秀吉為了排除側近政治,千利休成為了豐臣秀吉政權鬥爭中的犧牲品,這一說法也得到了史學家宮本義己的贊同。在小田原一役之後,日本國內的反對勢力已經基本得到穩定。像千利休這樣負責外交事務的政治人才,已經不能再繼續生存下去,政權需要進行變革。豐臣秀吉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採取了多種手段。為了防止外交大臣與舊勢力的勾結,不得不採取新的措施,卸掉一批政治人物。千利休作為一名茶人介入到政治事件當中已經有些不合時宜,又因為影響力過大,剷除才能安心。

日本茶道宗師千利休,奈何捲入政治風波,死因蹊蹺無人知

千利休在茶道文化上久負盛名,在政治上也有著一席之地,作為重要的外交大臣,在戰爭中和各國的交涉立下了不小的功勞,是國與國之間的潤滑劑。由於大名已經歸順,自然而然就沒有了這些外交大臣的地方了。留下這些人難免會給自己引來後患,若是與大名聯合,那將又是一場政治鬥爭。因此,豐臣秀吉將這些大臣也不放在眼裡,不予以重用。卻唯獨千利休不行,要怪也只能怪千利休的名氣太大了,這對於豐臣秀吉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危險,因此只能將其去除。然而具體千利休的死因到底如何?沒有明確的答案,但是唯一一點可以確認的是,捲入政治鬥爭當中實在是一個危險的因素,如果心安理得地就做一名茶人,那麼也不會招來殺身之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