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蛋殼型情緒”,還需要從內而外,提高孩子的“抗挫力”

文 | 小碧育兒心得(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本文約1659字,閱讀全文約需3分鐘)


遠離“蛋殼型情緒”,還需要從內而外,提高孩子的“抗挫力”

現代養育孩子,除了努力要給孩子良好的物質條件外,心理性格一定要格外關注,不然,當孩子形成蛋殼型情緒,等孩子長大,操心的還在後面。亮亮媽媽就有些後悔自己的教育方式。

亮亮從小跟著奶奶爺爺長大,父母工作非常忙,隔輩養育,導致了亮亮的小霸王脾氣,必須表揚,只要受到批評,一定哭的死去活來,甚至以絕食來要求批評他的人道歉。亮亮媽媽非常不理解,一個男孩子,抗挫能力怎麼如此之差,難道是自己沒有陪伴在身旁的原因嗎?原來孩子的這種情緒稱為蛋殼型情緒。

一、什麼是蛋殼型情緒??

蛋殼型情緒性格對孩子比較容易受到外界情緒影響,孩子的行為和情緒對外界的干預作出太過火的反應。稍微受到外界影響,就做出比較誇張的反應的行為,也就是俗話說的“一罵就哭,一誇就笑”。

遠離“蛋殼型情緒”,還需要從內而外,提高孩子的“抗挫力”


二、蛋殼型情緒,是怎麼養成的?

一是媽媽陪伴過多,爸爸缺席孩子成長過程。一般孩子出生後,媽媽會全職帶寶寶,在養育過程中,媽媽參與過多,爸爸參與過少,就會造成孩子更會和媽媽撒嬌,有媽媽在場的情況下,會愈發的自我嬌慣和情緒起伏巨大。很多孩子是媽媽在時一個樣,媽媽不在身邊一個樣,這也是蛋殼型情緒觸發的重要原因。

第二個方面是隔代養育,深度溺愛。隔代親,老人會比父母更心疼孩子,更愛孩子,會順著孩子的脾氣做事,久而久之,孩子時而小霸王,時而玻璃心的情緒性格就會養成。到了父母面前,父母說的嚴厲一些,或者在集體中不合心意,就會通過哭鬧來釋放自己的情緒,最終形成蛋殼型情緒。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家庭教育是關鍵,我們要培養孩子堅強開朗的性格,就要消除蛋殼型情緒,讓孩子能夠學會控制的自己的情緒。

遠離“蛋殼型情緒”,還需要從內而外,提高孩子的“抗挫力”


三、消除蛋殼型情緒,家長該怎麼做?

作家羅曼羅蘭說: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他的際遇。如果你喜歡保持你的性格,那麼,你就無權拒絕你的際遇。

情緒掌控力也是性格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們如果想讓孩子走的更遠,我們就要從小提高孩子的“抗挫力”,從內而外的消除蛋殼型情緒。

1、家長情緒控制能力強,教會孩子正確管理自己的情緒。

每個孩子都是其家庭教育的鏡子,懦弱膽小的孩子背後,家長多半會強勢;脾氣暴躁的孩子,家長多半以“拳打腳踢”管教孩子;蛋殼型情緒的孩子,家長多半溺愛或自己也是蛋殼型情緒。家長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然後再教會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孩子可以哭,哭後要分析哭的原因,一點點教會孩子掌控自己的情緒。

遠離“蛋殼型情緒”,還需要從內而外,提高孩子的“抗挫力”


2、親子互動學會運用“留白策略”,給孩子自我抗挫力修復時間。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摔倒,立刻去扶起來,看到孩子犯了錯,立刻去善後,從來不會給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時間。這樣做會讓孩子有很大的誤區,我犯錯沒關係的,因為父母會幫助我善後。兒童犯罪心理學家曾指出,父母的過多參與和“積極”幫助孩子解決難題,也是青少年犯罪率高的誘因。所以在親子互動中,我們要適當的運用“留白策略”,給足孩子自我解決問題的時間,給孩子自我提高抗挫能力的修復時間。這樣才能讓孩子明白,我的事情我要自己解決,更有擔當,蛋殼型情緒也會慢慢消除。

3、多多鼓勵孩子參加集體活動或競賽活動,培養“抗挫力”。

有的家長會在孩子上學時,第一時間和老師溝通:我們的孩子是個玻璃心,希望老師能夠多加照顧,不要過多的刺激。其實家長的做法是錯誤的,這樣做的結果是把孩子直接定義成了蛋殼型情緒,已經貼了標籤,並且不給孩子在集體中成長的機會。應該多多鼓勵孩子參加集體活動,課堂上多舉手發言,消除怕出錯,失敗帶來的情緒崩潰。

讓孩子在同齡人的“實戰”中看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能夠更從容的面對每一次挑戰。

遠離“蛋殼型情緒”,還需要從內而外,提高孩子的“抗挫力”


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我們應該讓孩子內心變得強大,能夠從容的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生存競爭中找到宣洩口,找到讓自己變快樂的方法。而不是一直把孩子保護在蛋殼中,讓孩子自己將蛋殼打破更重要。你的孩子有顆玻璃心嗎?歡迎吐槽自家娃。

我是@小碧育兒心得 ,是一名3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

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贊 + 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