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案卷裡的高密康家莊站


清末膠濟鐵路的開通,對高密經濟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民國時期,高密境內有高密、芝蘭莊、姚哥莊、康家莊、蔡家莊五座車站。其中的康家莊設置較晚,設立於1929年,初名毛家莊站,後改名辛莊站,後又改名康莊站,亦為當時膠濟鐵路上的重要樞紐,商業繁盛。


歷史案卷裡的高密康家莊站

這是當年的康家莊車站,站雖小,亦頗有風格。

歷史案卷裡的高密康家莊站

這是民國時期鐵道部關於辛莊站改為康家莊站的一道指令,為當時鐵道部長顧孟餘簽發。1933年1月1日起,辛莊站正式改名康莊站。當時國民政府交通部亦有類似的指令。

歷史案卷裡的高密康家莊站

這是民國時期膠濟鐵路旅行指南記載的康家莊站,盛產棉花、豆油、花生,宰牛業亦為重要產業。

歷史案卷裡的高密康家莊站

這是山東郵務輿地圖裡的康莊。

歷史案卷裡的高密康家莊站

這是康家莊人、山東辛亥革命先驅劉冠三肖像,其子劉耀東(曾任登封、平原縣知事、旅長、香河縣長)、女兒劉耀西(國大代表)亦是民國風流人物。高密早期共產黨員、曾任魯北地委書記(後叛黨)的楊笙甫亦是康家莊人。

歷史案卷裡的高密康家莊站

這是民國時期高密棉田分佈圖,康莊佔有重要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