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批評學生更容易接受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為人師長者,難免會經常給“患者”開出“批評”這劑良藥,但如何讓“患者”口服心服,怎樣才能使忠言由“逆耳”變為“順耳”,從而使學生樂於接受並達到預期效果呢?在此,就我個人的感受,談一些真實的體會和想法。


一、迂迴曲折式的批評
漢語的表達非常靈活,同一個意思可以用多種表達方式,可以直截了當,也可以迂迴曲折,一種說法是:“罰你打掃教室衛生”另一種說法是:“獎勵你一次勞動光榮的機會;”一種說法是:“你怎麼上課時間睡覺,站起來!”另一種說法是:“為了提高你的學習效率,讓老師陪你站一會好嗎?”一種說法是“看你這作業亂七八糟的,再寫十遍”,另一種說法是“改掉一個壞的習慣真不容易,再寫幾遍吧,你能行!”不同的表達方式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作為老師,應講究點語言藝術。
二、幽默式的批評
具有高超藝術的教育者常常運用幽默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幽默既妙趣橫生,令人發笑,又精闢入理,令人回味。在批評過程中,使用富有哲理的故事、有趣的雙關語、形象的比喻、詼諧的發言等等,使批評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學生遲到了,滿以為老師要批評他,而你在門口“恭候”他時卻說:“對不起,老師今天又比你來早了。”一句意外的玩笑話,也許會讓學生感到更加不好意思;學生在黑板上寫了一行字,歪了,一邊高,一邊低,滿以為老師會說讓他注意,以後把字寫正點,而你卻大家讚賞他的書法富有詩意,“一行白鷺上青天……”這一幽默式的批評更能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

三、先揚後抑式的批評
有經驗的教師一般採取“讚賞——批評——激勵”的方式來批評教育學生。人才學家卡耐基說:“聽到別人對我們的某些長處表示讚賞後,再聽到批評,心裡往往好受得多”。所以,首先肯定其優點,然後指出其不足,再進行激勵,這樣,不但學生容易接受,而且會增添前進的信心和勇氣。有一次,一個學生在掃完地以後,垃圾沒有倒而是放在牆角邊,於是,老師這樣批評他:第一步——讚揚:“今天的地面掃得很乾淨”,第二步——提醒(實為批評);“只是還有一個地方需要再完善一下”,第三步一激勵:“這是個小問題,我相信,以後不會再有了”。聽完老師的話,這個學生立即把垃圾掃起來倒掉了。
四、間接提醒式的批評
有的教師在勸告學生時也注意了表揚,但習慣在後面來一個明顯的轉折——“但是”。比如說.:“你最近進步較快,但是,你上課不注意聽講,課後不認真複習”,結果,不僅勸告沒有奏效,而且前面的表揚也被學生認為是虛情假意。如果教師以間接提醒代替直接批評,委婉表示對學生的要求,比如說:“你最近進步較快,如果你能進一步抓好課堂聽講和課後複習兩個環節,相信你的學習成績會提高更快”。這樣,學生會更樂於接受。

五、巧下臺階式的批評
在大庭廣眾之下,不留情面的批評,可能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造成僵局。此時,教師最好是“放他一馬”,給學生找個臺階,幫助學生下臺,化解尷尬的局面。同時不忘提出暗示或事後進行批評教育。有一次,有個學生把一把木製米尺弄壞了,有學生報告到數學老師那裡。大家對老師如何處理這件事拭目以待。這位老師向大家解釋,這把米尺原來就有一道小裂縫,只是大家沒發現而已,老師家裡正好有一把米尺放著沒用,拿來用就是了。事後,這個學生主動找到數學老師,承認了自己的錯誤,自覺賠償了一把新米尺,並逐漸改正了以前的許多缺點,從後進生轉化為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這種“巧下臺階,放他一馬”,以退為進的方法,既是對學生人格的尊重,讓他明白教師對他的愛、對他的希望。留一片空白,使學生清楚自己的錯誤,這對幫助他矯正自己的行為,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圍魏救趙式的批評
對於學生的缺點,教師可以不作正面批評,而是通過表揚其他同學來進行對比鼓勵。如:一位學生作業潦草,令其重作,也依然如故。這時,教師找了一本字跡工整的作業給他,並對他說:“你看這本作業寫得多好啊!你只要認真,我相信也能寫得這樣好。”自此以後,該生作業潦草的毛病居然得到了克服。

七、因人而異、聲東擊西式的批評
批評學生,有針對個別的,有針對全班的;有公開的、有秘密的,或大或小、或隱或顯,都應因學生的個性差異、因學生犯錯誤時的心理而異,因學生過錯的程度而異,因學生改過的積極性而異。一次,我發現本班周X在校大把大把地花錢,而我知道他的家境並不是太好。於是有天課外,我把他叫到教室外的走廊上,我問道:“你看到了什麼?”這時節,正是農民插秧的大忙時節,不遠處的田間地頭不少農民正頭頂烈日,揮汗如雨。他頓了一會兒,答道:“農民在栽秧”。我又問道:“你估計你父母在幹什麼?”他明白了我的意思,頓時滿臉緋紅。這以後,該生還真徹底改掉了亂花錢的惡習。
八現身說法式的批評
其實,我們老師若能大膽亮出自己的底牌,多一些現身說法,多一些換位理解,遇事冷靜一點,說話的語氣友善一點,或許更能贏得學生的尊重,更易喚醒學生改正錯誤的勇氣。一次,我找到犯了錯誤的譚X後,非常坦率地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評,毫不保留的承認了自己在工作中的疏漏,這位學生沒等我把話說完便唏唏噓噓地打斷了我:“老師,您別說了,我知道我錯在哪兒。”如果我們老師不願、不會向學生道歉,那麼我們的學生能向我們說“對不起”嗎?

最後,我認為,對待犯錯誤的學生要敢於批評,更要善於批評。總之,思想教育的最佳效果莫過於“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了。

怎樣批評學生更容易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