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眼看手稿」Nike Hyperdunk+ 2012

一個“+”卻減去了一塊氣墊。

「銘眼看手稿」Nike Hyperdunk+ 2012

在奧運會舉辦的那一年推出團隊籃球鞋已經成為了Nike的慣例,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Nike推出了Hyperdunk 2008,時隔四年後的倫敦奧運會上Nike又帶來了新作品,也就是今天的主角:Hyperdunk+ 2012

「銘眼看手稿」Nike Hyperdunk+ 2012

隨著現在測評欄目的增加,大家也接觸到了更多的籃球鞋知識與理念,但不管是什麼樣的測評或看法,我認為他們的出發點應該都是讓每一位消費者更好地去選擇籃球鞋,不是讓大家為了某一個觀點而爭論不休。

「銘眼看手稿」的主旨只在於手稿,不推薦球鞋、不測評球鞋更不會吹球鞋(除了小銘實在愛得不行的鞋款),我希望通過自己的視角為大家剖析我在手稿發現的東西,「銘眼看手稿」只看手稿上的內容。

「銘眼看手稿」Nike Hyperdunk+ 2012

開始看今天的手稿之前,小銘和大家一起了解幾個關於Hyperdunk+ 2012的小知識,看「銘眼看手稿」長知識!


01 、Hyperdunk+ 2012與上期的Zoom Kobe IV、上上期的Hyperdunk 2008一樣,都被選入了Nike的“改變比賽的20個設計”中(2012年唯一入選鞋款),但我認為它的入選和它的前輩們不同,Hyperdunk+ 2012是靠著下面這個東西上位的。

除了得擁有Hyperdunk+ 2012還得有芯片和一部iPhone 4


02 、廣告中的Nike+ Pressure Sensor在我看來是入選“改變比賽的20個設計”的原因,Hyperdunk+ 2012

內置的Nike+ Pressure Sensor,依靠傳感器,穿著者能夠在手機上得到穿著這雙鞋運動時的數據,通過對數據的分析,達到“改變比賽”的效果。至於它真正的作用如何,它的消失已經給出了答案。


03、Hyperdunk+ 2012Eric AvarLeo ChangTracy Teague等共同設計完成,這時候的Nike祭出了“團隊鞋由團隊設計”的口號,不得不說,Nike講故事一直可以的,這種說法確實有一定的道理。

「銘眼看手稿」Nike Hyperdunk+ 2012

嘮嗑和小帥都得為腳穿Hyperdunk+ 2012的老詹和德隆讓位

04、Hyperdunk+ 2012的代言人是上圖中C位LeBron James,當年廣告中的那雙黑藍配色的Hyperdunk+ 2012不知道成為了多少人日思夜想的鞋款。

「銘眼看手稿」Nike Hyperdunk+ 2012

鞋舌上是LeBron James皇冠Logo的Hyperdunk+ 2012

05、 Hyperdunk+ 2012憑藉其帥氣的外觀,得到了街頭品牌UNDEFEATED的青睞。Nike與其聯手推出了兩種配色的聯名Hyperdunk+ 2012(以套裝形式發售)。五年後Off-White與Nike合作的“The Ten”系列中也有一雙實戰籃球鞋:React Hyperdunk 2017

「銘眼看手稿」Nike Hyperdunk+ 2012

「銘眼看手稿」Nike Hyperdunk+ 2012

「銘眼看手稿」Nike Hyperdunk+ 2012

第十期「銘眼看手稿」的知識相當紮實,繼續往下看,好東西(手稿)在下面呢!


01、手稿中線條的美感

「銘眼看手稿」Nike Hyperdunk+ 2012

「銘眼看手稿」Nike Hyperdunk+ 2012

手稿中最醒目的地方莫過於中底的紋路了,一看便知是Nike獨有的Lunarlon紋路了,Hyperdunk+ 2012的前後掌就搭載了Lunarlon的緩震配置。手稿中的Hyperdunk+ 2012有一種凌厲的感覺,鞋面上代表Flywrie科技的線段簡潔有力,腳踝處的圓形綜合了整體的視覺感受。在手稿中我最在意的是前掌呈三角形的防側翻設計,實物中也保留了這一設計。

「銘眼看手稿」Nike Hyperdunk+ 2012

「銘眼看手稿」Nike Hyperdunk+ 2012

具有辨識力的Lunarlon中底紋路

「銘眼看手稿」Nike Hyperdunk+ 2012

注意:前掌的三角形防側翻設計

02、和哥哥長得蠻像的Hyperdunk+ 2012

「銘眼看手稿」Nike Hyperdunk+ 2012

前面提到Hyperdunk+ 2012是由多位設計師共同設計的,而這張手稿明顯與前面的手稿風格不同,我猜這張手稿是由另一位設計師繪製的。手稿中我們能看到除了鞋面的

Flywire科技與前面手稿相似,其他部分都不同。

外底與中底的設計很有特點,黃色的外底上翻包住了球鞋的中底與後跟,中底的紋路上翻頗有幾分Hyperdunk 2008的味道,且中底與外底均由多個三角形組成。腳踝位置似乎有魔術貼的設計,魔術貼上是大大的“NIKE”字樣。後面一張小小的手稿看起來與Hyperdunk 2008是不是很像?我們放大看看。

「銘眼看手稿」Nike Hyperdunk+ 2012

放大後的手稿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左上角應該是設計師的備註:①雙層外底設計。②靈敏的外底橡膠。這兩點剛好對應了手稿中外底的設計。但這張放大後的手稿又與剛剛的手稿略有區別,腳踝處沒有了“魔術貼”設計,取而代之的是圓形鏤空。實物Hyperdunk+ 2012的腳踝處就是採用了圓形鏤空這一設計。

「銘眼看手稿」Nike Hyperdunk+ 2012

03、概念圖也是手稿的一部分

「銘眼看手稿」Nike Hyperdunk+ 2012

「銘眼看手稿」Nike Hyperdunk+ 2012

兩張手稿展示了Hyperdunk+ 2012的兩種形態,它們之間的差別有三處

①兩種形態的鞋面網面結構不同,藍色款是小孔狀結構,綠色款是圍繞腳踝處的同心圓結構,同時藍色款熱熔面覆蓋面積會稍稍多於綠色款。

鞋舌不同,藍色款上採用了普通的分離式鞋舌,而綠色款則採用了一體式鞋舌。同時藍色款後跟有一塊和Hyperdunk 2008後跟相似的穩定模塊,綠色款則沒有。實物Hyperdunk+ 2012的後跟造型保留了藍色款中的形狀。

③在藍色款的中底與外底之間有一條細細的線

,綠色款上則沒有。可能綠色款採用的是中底與外底一體的設計,這種設計同樣出現在採用Lunarlon材料的跑鞋LunarEpic Flyknit上。實物Hyperdunk+ 2012可能考慮到Lunarlon耐用性穩定性等原因,還是採用了中底與外底分離的設計。

「銘眼看手稿」Nike Hyperdunk+ 2012

「銘眼看手稿」Nike Hyperdunk+ 2012

「銘眼看手稿」Nike Hyperdunk+ 2012

Nike LunarEpic Flyknit上的Lunarlon外底

「銘眼看手稿」Nike Hyperdunk+ 2012

手稿中是Hyperdunk+ 2012“三視圖”,從中可以看到鞋底紋路Nike+ Pressure Sensor的標誌中底抗扭片鞋底紋路大體由前掌的三組

同心圓與後掌的一組同心圓組成,前掌還有三條切槽。實物Hyperdunk+ 2012的外底紋路由多個同心圓組成,同時保留了前掌的切槽設計。

手稿上塗黑的抗扭片根本不能看出採用了什麼材質。關於Hyperdunk+ 2012抗扭片的材質問題,似乎有兩種說法:①美版上採用的碳板,亞版上採用的玻璃纖維;②美版和亞版都是玻璃纖維。如果你知道亞洲版與美版上抗扭片材質,希望在評論區裡說出你的看法。

「銘眼看手稿」Nike Hyperdunk+ 2012

Hyperdunk+ 2012上的抗扭片到底是碳板還是玻璃纖維呢

04、Nike藏起來的一張手稿被我發現了

「銘眼看手稿」Nike Hyperdunk+ 2012

這張是Hyperdunk+ 2012入選“改變比賽的20個設計”的介紹圖,被四張手稿遮住的部分就是我的發現,於是我就把這張Nike

“藏起來”的手稿截取了出來,和大家一起看看。

「銘眼看手稿」Nike Hyperdunk+ 2012

手稿中我發現了兩個重要的細節:①Hyperdunk+ 2012的前後掌有掏空的區域,應該是拿來放置Lunarlon的,從手稿中能大致看出Lunarlon的大小,可能球員版Hyperdunk+ 2012前後掌的掏空區域裡放

Zoom Air氣墊也是可以的吧(手動狗頭)。②手稿中鞋底紋路上紅色的區域可能是Nike+ Pressure Sensor的電路,它們正好分佈於整個鞋底,方便採集穿著者運動時的數據

由於遮擋原因,我並不能看到這張手稿的全貌,但我相信這張手稿還不止這些內容。

「銘眼看手稿」Nike Hyperdunk+ 2012

Nike式的“未來”

「銘眼看手稿」Nike Hyperdunk+ 2012

在頗具未來感的黑藍配色Hyperdunk+ 2012上多了一項名為Nike+ Pressure Senor的科技,Hyperdunk系列在科技上似乎做著加法,但Zoom Air氣墊卻悄悄消失了,號稱能夠改變比賽的

Nike+ Pressure Senor也直接在下一代Hyperdunk上消失得無影無蹤。Nike+ Pressure Senor是一個噱頭的說法似乎早已板上釘釘,但我想這個科技為Nike帶來的並不是真正地改變比賽,而是一次手機、球鞋、穿著者實現交互的可能。去年推出的Adapt BB實現了手機、球鞋、穿著者的交互,這雙自動繫帶的籃球鞋看起來也改變了“一點”比賽。

在看了Hyperdunk+ 2012手稿之後的你,有什麼和我不一樣的看法嗎?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與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