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裡的江南

中國古典主義的世界觀在某些事物上的看法和歐洲經驗主義基本一致,比如兩者都認為,沒有一種奇蹟是毫無根據的,也沒有一種興盛是毫無緣由的。江南成為數百年以來的富庶之地,江南人創建的江南城市群被列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尤其近四十年以來長三角經濟圈的世界性崛起,除了江南士紳對天命的精確選擇之外,和江南人家尤其是江南世家大族薪火相傳的譜牒文化,關係密切。只不過,在常州譜牒與祠堂文化研究會會長,江南現代士紳朱炳國先生看來,江南譜牒文化的價值和意義,並不僅限於此。

家譜裡的江南


(一)一個城市的歉意

朱炳國究竟是什麼人?坊間有人描述他是一個奮力將雙手伸向歷史,並企圖在滾滾紅塵中把古典江南從時間的深處再度拉回的人。而部分史學界人士也將朱炳國看成是江南家譜學界的一個傳奇。朱炳國是僅憑一人之力建立了江南可能是最全的家譜藏館。但這不是朱炳國獲得史學界推崇的關鍵。朱炳國受推崇,是由於許多靠世家大族支撐的江南舊事,包括那些生動而充滿細節的民間歷史,民間角色,一直通過朱炳國的家譜藏館復活。對於世界史學家來說,這顯然是最令人驚喜的部分。此外,朱炳國在家譜學上的努力,國內文化界和史學界最頂級的專家也給與了高度肯定。其中就包括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中國文物界泰斗謝辰生老先生,都分別對朱炳國進行過加持。

家譜裡的江南


朱炳國風雨人生數十年整理江南舊故,經歷過許多艱難歲月。有自己的,也有時代的。屬於自己的部分,通常指的是他眼睜睜看著個體商販手中的江南世家譜牒只因他無錢贖回而繼續輾轉紅塵。屬於時代的部分,一般指的是他見證過太多望族家譜被整個時代拋棄而無數個廢品回收站凋零,奄奄一息。那時節連夏季都變得寒冷起來。但令人感佩的是,這位執拗的江南士子,仍是一手拉扯著煙雨江南的世家往事,一手修繕著龍城常州的家族敘事。一些在後來的日子受惠於朱炳國館藏的大族世子,在聽聞朱炳國的往事後,也嘆息著講他是一個甘願為江南城事抱殘守缺的人,哪怕舊日的城垣早已零落成泥。

家譜裡的江南


朱炳國的確感動過許多人,至少,歷屆在常州為官的在位時總是要到朱炳國處探古訪幽,尋根問祖,並給出一些你可以認為是廢話的叮囑。不過我相信,如果你也有機會聽聞過朱炳國早年收藏家譜時那些辛苦而透明的經歷,並見證過二十一世紀的朱炳國蔚為大觀的家譜館藏,而你恰好又出生在一個有譜牒傳統的地方,你大概也會以為,那些被朱炳國收藏的家族,歸檔的城市,續修的史志,甚至還包括無遠弗屆的整個社會,確實都應該向這位隱居在常州前後北岸呂宮府的朱炳國先生,獻上一份歉意,或一個敬手禮,以此彌補一個社群和一個城市數十年對他付出的虧欠。

不過,朱炳國常像老派的江南士紳一樣,不太樂意接受過分誇大自己付出的說辭。這位身兼《譜牒文化》雜誌主編的朱炳國早年間收藏家譜的動機,在他都處理的雲淡風輕的。然而,當你知曉了譜牒文化和富庶的江南社會那種隱秘的聯繫,或者說,當你認知到江南家譜傳統和江南價值共同體之間那種確定的邏輯關係,你就會明白在江南譜牒文化遭遇浩劫的那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朱炳國以微小之力奮力撲救的舉措,所包含的價值和意義。

家譜裡的江南


(二)譜牒文化的祝福

現在看,朱炳國對江南譜牒文化的拯救數十年,已有正果。在江南,修譜已成一場運動,並大有風起雲湧之勢。算是朱炳國的一種安慰吧。只不過,朱炳國希望的譜牒文化,發展至今,他希望能邁向更高位階。

譜牒文化原則上是一個具有普適性的權力法則。一方面能幫助確認我們的生物性歸屬,另一方面,也在協助我們揹負起祖先的規訓、教條、權力、責任、榮耀,使命和義務。並讓我們以此為核心,建立起關於生活的價值和意義。

家譜裡的江南


換言之,家譜學不僅負責支撐孔儒哲學成蔚然大觀,也還應該觸及人類社會的一些本原性命題。比如“我是誰,從哪裡來”,“我存在的目的,我領受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諸如此類。這些普世的命題,是崇高於天的,不同於我們的家譜繼承習慣。我們是通過孔儒的文化譜系、聖人譜系、皇族譜系,建立我們的信仰和價值觀。

我們應該為此遺憾嗎?事實上,譜牒文化的確並非國人獨有。由猶太先民撰寫,被西方人推崇為正典的《聖經》,某種角度也是一部最顯赫的亞當家族的家譜學。而且,這部以世界為場景的家譜,在為猶太人設定信仰準則的同時,也順帶著規範了整個人類的行為和信仰生活,而且,其在全地的影響力垂範至今。

比較而言,清人張澍借《姓氏尋源》一書所言的“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參天之木,必有其根;人之有祖,亦如是焉。”,包括清代史學家章學誠的“夫家有譜、州有志、國有史,其義一也“之論,不客氣地講,很有可能屬於一個低維度的價值假說。當然,這個判斷可能會因受到古文用字的約束,而顯得片面。

家譜裡的江南


不過有一點是明確的。譜牒文化有一項世俗功能,依據朱炳國的說法,這個文化是對一個家庭、一個家族,乃至一個社區的祝福,在我國,譜牒文化盛行的江南,福建,客家,潮汕等地區,都領受過這樣的祝福。

甚至,譜牒文化是對一個城市,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祝福。我們就以江南的常州為例,常州包括整個江南,之所以能夠成為整個中國的文化高地,經濟高地,是價值高地,和常州呂氏家族,唐氏家族,毗陵莊氏等家族在歷史上的崛起和譜系生活的建立,有直接的關聯。在譜牒文化的支持下,毗陵莊氏明清時期出過82名舉人,35名進士。在莊氏家族的譜系中,還有兄弟鼎甲、兄弟會魁、兄弟三進士、兄弟二進士、三代八進士、七世十九進士、同榜三進士等成就。甚至莊氏一脈發展到當代,依舊雄風不減,莊逢甘、莊逢辰、莊逢源並列為國家三院士。在絕對的意義上,是江南的這些世家大族如參天大樹般的成長,使得常州人的價值生活,得到直接的滋養。

家譜裡的江南


所以譜牒文化不止是關乎個人和家庭的,還關乎城市,關乎社會,關乎民族和國家。也關乎精神和信仰。譜牒文化是一個家族和社會,乃至和自然神明立下的一個約定。從祖先而來的家譜,會讓你從生命出發去思考整個人類的意義。

(三)想象的江南共同體

當然,朱炳國很可能和所有從具體事物出發,最終卻促成偉業的人一樣,開始時未必能意識到他的這一愛好內涵的意義。而且,即使在後來陸續加入的史學界朋友,將家譜收藏的至高境界打開給朱炳國看,他大概也只是一笑而過。

朱炳國曾經誠懇地否決過加諸在身上的崇高詞彙。他甚至將自己的收藏描述為:“別人不要的祖宗,我暫時代他們保管珍藏”。直到今日,他成為家譜收藏大家,他堅持的這些傳統、觀點、和看法,還是沒有改變。

家譜裡的江南


然而時代已經改變。朱炳國的名字和所有老去的信仰一樣,很有可能正在成為舊時代的一個符號?朱炳國大約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這位常常以沉默和微笑面對世界的江南當代士紳,也常遭遇到當代譜牒文化的一些隱秘的原則:在構成權力、夢想、自由意志、大國崛起、世族慾望等一系列關鍵價值中,沒有信仰,只有財富,財富很可能是唯一的真相。

朱炳國當然清楚,這是一道鏤刻在歷史深處的命題,如月光一樣古老,也如傷口一樣,令人絕望。好在朱炳國擁有一種罕見的西西弗斯的忍耐力,為了喚回一個叫江南價值的轉身,他可以讓譜牒文化在屬於他的時間上停留很久,而無論遭遇多少風雨。就像遙遠的家譜起源,從古到今,已有3000年。並和國史、方誌一道,向著無限的未來伸展。

家譜裡的江南


朱炳國會如此這般浪漫嗎?凡從事收藏的人都知道,譜牒文化是容不得任何激情的,只負責收留孤獨和寂寞。不過,新時期以來,朱炳國希望在譜牒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中,能重新有一個開始。朱炳國的這個盼望,不單是為了那個想象的江南共同體。江南的才子佳人,早已經老去了。朱炳國大約是希望他正在推動的譜牒文化,能夠成為一個族群進階的通道,真正使社區有信仰,大族有責任,江南有盼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