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賣場購物用機打票,為何風靡一時的會員制卻遇到了瓶頸?

由於工作地附近有一座麥德龍賣場,賣場通體藍色,對比巨大的黃色英文店名,顯得十分時尚國際化,似乎總在提醒我要去逛一逛。以前對麥德龍接觸不多,並不十分了解,於是決定特地過去一探究竟。

不過實際看得的場景卻不像我想象的那樣繁華,一眼望去,只見貨品不見人,反而是冷冷清清,停車場也不見有少車輛。整個賣場相比本地的其他超市,比如歐尚、家樂福等,也未見什麼特別的地方,於是隨便拿了兩個法棍和一盒蛋撻準備離開,但在收銀處被告知,必須要出示會員卡才能購物,幸好旁邊有一位女士幫忙刷卡,才得以離開。

這家賣場購物用機打票,為何風靡一時的會員制卻遇到了瓶頸?

一、麥德龍超市現狀

好奇之下筆者扒開媒體關於麥德龍的相關報道,貌似情況還真不是十分的美好。

麥德龍正式進駐中國市場已經23年有餘了,雖然目前在國內擁有近90家門店,營收達200多億元,但相比同期進駐中國的家樂福、沃爾瑪等賣場品牌,差距還真不是一點點。2013年,家樂福在中國門店超過236家,沃爾瑪則超過400家。

麥德龍相比之下則顯得步履蹣跚,不僅店面數量落後,整體銷售業績增長也後繼無力。2014年,中國地區麥德龍的銷售額僅為189億,增速縮減至8%,2015年及2016年更是連續兩年萎靡不振,增速僅為1%。

2008年算是麥德龍的銷售頂峰期,總營收曾達到了655.29億歐元,此後業績便開始連續下滑,到2015年只剩下592.16億歐元,2016年則暴跌63%,只剩下218.70歐元,運營上的問題逐漸顯現。

自2011年開始,麥德龍即開始尋求市場轉型,曾將賣場下沉至二三線城市,並在上海開了4家便利店合麥家,但最終也一無所獲,以關店告終。

2018年,麥德龍還一度被媒體傳聞說要尋找新買家,賣出股權撤離中國市場。

這家賣場購物用機打票,為何風靡一時的會員制卻遇到了瓶頸?

二、會員制營銷溯源

緣何一個德國排名第一,歐洲排名第二,世界排名第三的賣場巨頭,在中國的發展卻一再遭到市場冷遇,前程未卜呢?除了被媒體之前解讀的外資企業在國內面臨水土不服的原因外,麥德龍的傳統會員制運營模式,大概是最有爭議的話題了。

會員制起源於美國國外500強企業的外資巨頭,1996年,沃爾瑪率先在深圳開出國內第一家會員制終端門店—深圳山姆會員店,同年,麥德龍第一家會員制現購自運賣場上海普陀店也誕生,隨後,會員制便逐漸各個商家推廣效仿,1998年,由萬科發起的中國地產界最早的會員組織——萬客會誕生,這算是本土企業最早的會員制案例。

但作為倉儲形式的會員制超市,麥德龍從一開始就控制會員數量,他們通過優化企業用戶,也收到了一定效果。事實上,在前幾年間麥德龍在國內的市場利潤也是在逐年上漲的,並在2008年營收實現了歷史最高銷售增長。

但在接下來的幾年,隨著中國互聯網的興起,麥德龍在中國的會員制發展突然像遇到了冰山一樣,價格失去優勢成為其市場競爭的死循環,加之普通消費者被拒之門外,積累了大量的不好口碑。相比沃爾瑪、家樂福方面來講,大多超市開在城市中心商業廣場,麥德龍則卻選在大城市城鄉結合部的高速公路或是主幹道附近,很難聚集到高粘度的C端客戶,儘管後期開放了個人會員註冊並降低了收費門檻,但一切並不那麼容易,或者說來的有點兒太遲了。

部分業內人士表示,麥德龍的會員制賣場從一開始就不適合中國國情,雖然在國外很成功,但外資企業不瞭解中國國情和民情,加上互聯網電商平臺的崛起,消費者的關注熱度完全發生了轉移。

即便如此,會員制外資零售巨頭依舊我行我素。早在2004年,沃爾瑪就將旗下高端業態山姆會員店引入中國,並按150元/年收取年費,

儘管沃爾瑪方面稱,收費會員制已經逐漸被中國消費者接受與認可,但據《中國企業家》記者瞭解,山姆會員店及麥德龍的商品價格普遍比大賣場及京東進口、天貓國際的商品價格貴近10%左右,在體驗上也不如線上平臺方便。“中國的批發市場價格優勢明顯,大部分有自己的成熟運營體系,團購業務的發展,也瓜分了會員店不少的市場份額,會對外資零售商衝擊很大。”商超從業者王博表示,外資會員店想要在中國市場勝出,還需要有更長的時間來檢驗。

這家賣場購物用機打票,為何風靡一時的會員制卻遇到了瓶頸?

三、會員制模式注意事項

那麼問題來了,會員制到底是否是真正限制麥德龍發展的真正原因和瓶頸呢?,根據筆者的分析,其實也不全是模式本身的問題,而是在我國現有國情下,會員制營銷需要按正確的方法操作尤其是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會員制模式需要基於自身的品牌價值,而非相反。

會員制根本上是一種鎖客模式,大部分會員制需要付費的,因此其前提是需要用戶對商家提供服務的品牌價值產生足夠的認同,所以總體看來,會員制更適合品牌知名度高的市場成熟品牌,這也是沃爾瑪山姆會員店雖然發展緩慢,但尚且不倒的重要原因,因為實際上是由整個沃爾瑪賣場為其背書的。

麥德龍的弱勢在於市場知名度不高,廣告推廣力度弱,在大部分人的認知裡,尚不足以支撐會員價值。當然,麥德龍在國內也算是生不逢時,面臨國內電商平臺的圍堵,價格並不具有真正的競爭力。

(二)會員制用在某些特定行業,尤其是大眾消費品行業,不應孤立進行或成為主推模式,做為輔助模式才是能錦上添花的優選模式。

會員制本聲是一種客戶優選策略,其目的是定位更精準的目標群體,具有一定的市場區隔效果,但在我國,市場是由C端消費者說了算的,麥德龍倉儲式會員制銷售將大批普通消費者拒之門外,註定很難獲得消費者口碑上的支持,而國內B端定向採購比較分散,客戶忠誠度不高,所以單獨主推模式,得失參半,損失了更大的C端市場。但如若在零售終端同時開通會員制,則顯得更加理性和可接受了,事實上證明也是比較成功的。

(三)再好的會員制都要結合市場推廣及廣告公關策略,以保證足夠的用戶流量和人氣。

在中國,消費者購物沒有西方發達國家那麼知性,看廣告買東西還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而對比麥德龍,除了門店密集度不夠外,媒體投入的推廣也比其他品牌賣場少很多,店址又遠離市中心,尤其是面臨如此激烈競爭的國內市場,存在感越來越低,模式上和陳舊很難刺激到客戶的購買熱情,市場出現瞭如今的結果應該說還是符合邏輯的吧!

各位好友,你們是怎麼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