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買保險要趁早?

為什麼買保險要趁早?

風險,不是你小心就沒事了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為什麼要買保險?我們說過“有風險,才需要保險”。因為風險不等人,所以我們不知道風險哪天會到來,我們永遠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會先到。

總有人說:“我很小心,不會有風險。”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風險不是你小心就沒事了,你小心,別人不小心,小心也沒用。比如,過去發生的公交車縱火,天津海港的大爆炸,還有各國的恐怖襲擊,許多受傷的人都是無辜的人,沒招誰也沒惹誰,災難發生了,自己真的是很冤枉。

每個人每天都面臨著意外風險和疾病風險。我們面臨的風險到底有多大呢?中國人的死亡率大概是7‰,也就是說,每一年一千人當中就有七個人離開這個世界。

中國合計大概有13.7億人口,平均每年死亡959萬左右,每天死亡26274人,平均每分鐘18個人。車禍每年死亡20萬左右,過勞死的60萬左右,疾病死亡超過800萬。

2015年,新發癌症病例429萬,死亡281萬,相當於每天有12000人新發癌症,死亡7500人,也就是說每分鐘有8人得癌症,每分鐘有5人因為癌症死亡。當然,每個健康平安的人都會認為這和我沒有關係。我們總是僥倖地認為:“會輪到我嗎?”但問題是:“下一個該是誰呢?”

買不買保險,可以這樣來理解,假如有1000個人被五花大綁一字排開(包含你和我),後面有一千個武警端著槍,對著我們的後腦勺,我們知道,只有七個武警的槍裡有子彈,一會兒一聲令下,就會開槍,也就是意味著會有七個人死亡。

這個時候,突然來了個賣保險的說:“給我500元,馬上就帶你離開。不交錢的,必須開完槍以後才可以離開。”請問,會有人不交錢嗎?會有人認為只有7‰的概率不一定能輪到我嗎?我相信,任何正常的人都會選擇交錢走人,因為命比這500塊錢重要,雖然我們身後的槍裡可能沒子彈,但是如果真有子彈,一切都沒有了。

其實,意外和疾病就像一把槍一樣,每天都對著我們,一年,一千個人裡面有七個人會中槍,輪到誰不一定。輪到的是災難,沒輪到的是幸運;發生在別人身上是故事,發生在自己身上是事故;發生在別人身上是萬一,發生在自己身上叫一萬。這些話我們都已經耳熟能詳,但常常並不記在心上。所以,買保險還是越早買越安全,不買保險,都是因為有一種僥倖的心理。

風險不等人今天買最合適

住院醫療保險,一般都有30天甚至90天的等待期。重大疾病保險有90天、180天甚至一年的觀察期。也就是說,必須過了等待期或者觀察期才會生效才有用。

所以這些保險我們也要儘早買,越早買生效越早,才會有用。總有人覺得買早了,老用不著,不合適。那麼,怎麼算合適呢?如果知道四十歲會生病,那麼三十九歲買最合適;三十歲會生病,二十九歲買最合適。如果你買的保險產品,它的觀察期是九十天,那麼就是在生病前九十天買最合適。

講到這裡,任何正常的人都會發現,誰能算計得那麼準呢?是的,風險是無法計算的,所以今天買是最合適的時間,此時此刻就是最佳的時機。

另外,保險費率的制定,一般都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的,這也意味著越早買越便宜。另外,年齡增加了,購買保險需要體檢的概率也越來越高,其實許多人體檢不能滿足投保的要求,也許就再也買不了保險,所以這也是早買的理由。

當然有人擔心,現在買了保險,將來出的產品更好怎麼辦?如果我們的假設是產品越來越好,那永遠都不能買保險,因為一出新產品,我們就後悔,可是風險又不等人。如果我們還沒買保險,沒買到最合適的產品,風險就發生了,那麼再好的產品和我們又有什麼關係呢?

如果我們的假設是未來產品越來越不好,那麼今天買就是最合適的時機。如果買了,將來遇到更好的產品怎麼辦呢?如果有能力,那就再買一點。我們說過“保險是存錢”,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是越多越好,只要不影響你的生活質量。

分紅型保險、養老(儲蓄型)保險,當然也是越早買越好,因為投資是需要時間的,“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話在保險行業得到了充分的驗證。

我們年輕,擁有未來的時間就長,早點買保險,讓錢早點兒參與保險公司運作,就能獲得更多的分紅,獲得更早的保障,這對我們來講沒有任何壞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