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唯一保存較好的舊宗祠 紀念著一位愛讀書的湘軍將領

長沙唯一保存較好的舊宗祠 紀念著一位愛讀書的湘軍將領

今日,是世界第25個世界讀書日。全世界都在共同享受閱讀的愉悅,邂逅著一個個偉大的靈魂,觸摸他們的思想。

200多年前,湘軍將領常大淳應該也是同樣的心境。他置書樓“潭蔭閣”,藏書四萬餘種,並碑刻千餘本、硯石數百方,名冠湖南四大藏書家之首。

常大淳受到了族人的崇敬。族人在長沙縣北山鎮新橋段屋裡組修建常家祠堂,結構端莊、古樸凝重。作為長沙地區唯一保存較好的舊宗祠,常家祠堂抵擋了歲月的侵蝕,成為家族生生不息的根。

新湖南客戶端特別策劃《讀故事 品古建》,在第25個世界讀書日走進常家祠堂。

长沙唯一保存较好的旧宗祠 纪念着一位爱读书的湘军将领
长沙唯一保存较好的旧宗祠 纪念着一位爱读书的湘军将领

那位文武全才且死於忠烈的先祖,受到族人的崇敬

常家祠堂建於清光緒年間(1875-1909),為常氏家族的一支從衡陽遷居長沙後所建。

宗族中的精英,往往成為族人共拜的偶像級人物。常氏這一脈,最受崇拜的是常遇春及常大淳。常遇春是明初的著名將領,為大多數人所知,常大淳似乎並沒有那麼大的名氣,然而看其生平,便能理解常氏族人對他的崇敬之情。

常大淳是湖南衡陽人,明朝開國將軍常遇春之後,道光進士,歷任監察御史、安徽按察使、湖北布政使、浙江巡撫等。咸豐二年(1852)任湖北巡撫期間,為防扼太平軍入鄂,加強水陸設施,招募水軍,不遺餘力。咸豐三年太平軍攻克武昌後,投井自殉。詔贈總督,諡文節。

长沙唯一保存较好的旧宗祠 纪念着一位爱读书的湘军将领

常大淳的名氣不是因為他是開平王常遇春之後,也不是他死後咸豐帝贈總督、諡文節,而是他位居湖南四大藏書家之首的名頭。

常大淳乃一介文官,愛書成癖,曾置書樓“潭蔭閣”,建構六百餘平方米,藏書四萬餘種,並碑刻千餘本、硯石數百方,名冠湖南。《清史稿》載“大淳性仁柔”,他一生酷愛圖書,但聞得何處有孤本、善本、珍本,無不是山高水遠地去覓來,哪怕藏家奇貨可居、漫天要價,亦不惜重金相購。

這樣文武全才且死於忠烈的先祖,自然會受到族人的崇敬,而宗族文化,也就是建立在基於血脈和精英崇拜的基礎之上。

长沙唯一保存较好的旧宗祠 纪念着一位爱读书的湘军将领

中軸線建築由花崗岩石柱頭支撐,氣勢恢宏

常氏祠堂位於長沙縣北山鎮新橋段屋裡組,過常新橋沿河上溯500多米即見。

长沙唯一保存较好的旧宗祠 纪念着一位爱读书的湘军将领

整棟建築坐東朝西,加上教室、廁所、廚房、庭院等其他建築,總長59.8米,寬48米,現有建築面積2800平方米,大門兩旁有“舉先是孝、至愛惟親”對聯。

祠堂面對白沙河,後依低山,面闊七間,進升三棟,各棟順地勢逐漸抬高。祠堂沿中軸線依次為大門、前廳、天井、中廳、戲臺、上廳,全由花崗岩石柱頭支撐,氣勢恢宏。

兩側有廂房、天井,寬敞古樸;大門門梁及廳內屋柱均為花崗岩石,廳內上部均為木樑和木板;青磚封火牆,牆體基礎為花崗岩石壘砌,屋脊上有雕飾和圖案。

长沙唯一保存较好的旧宗祠 纪念着一位爱读书的湘军将领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王銘俊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