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能做到這三個字,“敬”、“靜”、“淨”,便是不枉此生

完美,這個詞彙我們肯定都不陌生,因為它是我們很多人經常提及嘴邊的,我想找一個完美的伴侶,我想找一個完美的工作,就是這樣一個我們如此熟悉的詞,他卻像那水中明月一樣,似有似無,好像只存在於我們的想象中。

然而完美真的如我們想象的那麼“完美”嗎?

道德經:能做到這三個字,“敬”、“靜”、“淨”,便是不枉此生

道德經: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得道之人,不追求圓滿的狀態,這樣才能腳踏實地做好眼前事,有句話叫月盈則虧,水滿則溢,達到完美時,便是虧損的開始,所以,我們要儘量去修自己的心,讓自己始終保持前進的狀態,這才是不虛此生。

道德經:能做到這三個字,“敬”、“靜”、“淨”,便是不枉此生

“敬”以立世

我們都知道古時候結婚時,有這樣一句話,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

我們生來這世界上,有兩個父母,一是天地,二是親生父母,天地滋養萬物,我們吃的飯,喝的水,都離不開自然的貢獻,所以說,一要尊敬愛護這個大自然。

父母的養育之恩也不用多說了,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孝敬父母,父母對我們的生養之恩,是我們無以為報的,所以,二要敬我們的父母。

三便是要敬這世上所有人,論語說,三人行必有我師,何況這世上千百萬人,我們時刻要有謙卑之心,不可驕傲自大,要知道,所有人都有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的地方,孤芳自賞,最後只會落得個枯枝敗葉的下場。

敬天地,敬父母,敬世人,是人們的立世之道,是我們為人的基本法則。

道德經:能做到這三個字,“敬”、“靜”、“淨”,便是不枉此生

“靜”以立人

道德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世上的景色繽紛多彩,讓人眼花繚亂,紛亂嘈雜的聲音也讓人震耳欲聾,生活更是五味雜陳,放蕩不羈,容易讓人失去自我,而難得之物,可能會讓人失去本心。

世間的五顏六色,很容易讓人迷亂,要知道,人的感官如眼睛、耳朵,所見,所聽的,都有可能是表面的,是假的東西,所謂混淆視聽,就是利用了人感官的侷限性,但是上天給了我們一個更為強大的東西來保護自己,這便是自己的內心。

道德經:能做到這三個字,“敬”、“靜”、“淨”,便是不枉此生

靜能修心,有句話說“福從靜中來”,面對世上一切誘惑自己的,欺騙自己的,能夠做到心如止水,這便是能將內心的作用發揮到極致,便是得道之人。

這世上所有的修行,修到極致時,修的還是自己的內心,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無不體現了為人處世,修心才是最重要的。

道德經:能做到這三個字,“敬”、“靜”、“淨”,便是不枉此生

“淨”以修身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出自慧能大師的四句話,透出了無窮的奧妙,越讀越有意思,我們的心靈本就是一塵不染的,哪裡會沾惹灰塵呢?

道德經:能做到這三個字,“敬”、“靜”、“淨”,便是不枉此生

保持心淨,是最為難得的,我們都知道最純真的心靈,屬於孩子,我們最可悲的事情,便是活成了我們當初最討厭的樣子,世界的真實的確會改變人的思想,但是我們最起碼要保證心中有一片淨土,做人的底線和原則,這樣我們起碼還是有靈魂的, 還能夠稱之為有心之人。

敬世,靜人,淨己,能夠做到這三點,我們便是不枉此生了。




歡迎關注,一起分享國學文化,享受心悅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