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戰必亡,殘暴無情的拿破崙,終因“暗黑”性格走向“滑鐵盧”

好戰必亡,殘暴無情的拿破崙,終因“暗黑”性格走向“滑鐵盧”

拿破崙

歷史上無數有著非凡才能的人都失敗與自身的性格,有驕奢淫逸的昏庸君王、也有貪圖享樂的底層市民;同樣的,歷史上橫掃歐洲的法蘭西帝國的皇帝——拿破崙,在滑鐵盧大戰當中,他的失敗多多少少與過度自信相關,後來更是被流放至大西洋小島之上,結束了英雄的一生。而拿破崙失敗的根本原因又豈止是因滑鐵盧一戰,從他統治開始,自身性格上的缺陷已經在為他深挖墳墓。

輝煌的戰爭經歷

1、鋒芒初露,指揮贏得土倫戰役的勝利

生於法國科嘉西島的“矮子”拿破崙雖然由於身體的原因從小被人們嘲笑,然而他從小就有遠大的志向。在法國大革命當中充當了重要角色——土倫戰役,這場戰役是拿破崙登上歷史舞臺的標誌之一。

革命軍經過多次進攻依舊沒有收復土倫,在這樣的險惡環境下,

年輕炮兵軍官拿破崙顯示出不俗的才能。根據《拿破崙》一書當中記載拿破崙在土倫戰役當中的表現稱:“我發現,他總是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即使需要休息,也是裹著大氅,睡在地上。他從未離開過炮群。”

恰恰是拿破崙的這種態度使得革命軍成功收復土倫,極大的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勝利果實。

好戰必亡,殘暴無情的拿破崙,終因“暗黑”性格走向“滑鐵盧”

土倫戰役

2、橫掃歐洲,拿破崙成為歐洲霸主

拿破崙一生的巔峰在於他四次打敗反法聯盟的進攻,奠定了歐洲霸主的地位。在拿破崙加冕稱帝之後,實行了一系列的對外戰爭。越過阿爾卑斯山征討意大利,使得意大利成為法蘭西帝國的附屬,與英國進行多次海洋戰爭,使得英國皇家海軍指揮官陣亡,英國無力東進威脅法國。

據《劍橋近代史》當中記載稱:“特拉法爾加海戰在1799年到1813年的拿破崙戰爭中,是一場有著決定性意義的會戰。”之後他又打敗俄國、土耳其等國家的聯軍,如此便傲視群雄成為了歐洲大地的霸主。

3、惜敗滑鐵盧,拿破崙被流放大西洋遠島

雖然拿破崙身經百戰而且以敗少勝多聞名於世,然而在滑鐵盧戰役當中的失敗,讓他一生的榮耀化為烏有。在滑鐵盧一戰當中拿破崙顯然低估了英國統帥惠靈頓公爵的才能,

分散兵力,任意出擊。加之法國軍隊的援軍遲遲未到預定位置,使得法軍在經過了一番苦戰之後打敗而逃。

拿破崙至此之後再無東山再起的可能。雨果在《悲慘世界》當中評論道:“拿破崙是戰爭中的米開朗琪羅,這一次,天才被老謀深算擊潰了。”無論如何,最終在這一場戰爭中他是失敗的。

對法蘭西帝國的皇帝、歐洲霸主拿破崙的評價如何

1、身經百戰、偉大的軍事家

首先,後人對於拿破崙的評價更多的是拿破崙傳奇的軍事經歷,不管是從土倫之戰當中,亦或是在打敗多次反法同盟的戰爭當中,充分展現出拿破崙的軍事才能。拿破崙多次以少勝多的戰爭經歷更是被後人高度評價他為“軍事天才”。據《拿破崙傳》當中記載司湯達對於拿破崙的高度評價稱:“拿破崙是在向世界證明:經過多少個世紀之後,凱撒和亞歷山大終於後繼有人”

。反映出的就是拿破崙在家軍事上的高度成就。

好戰必亡,殘暴無情的拿破崙,終因“暗黑”性格走向“滑鐵盧”

戰場前線

2、推動歐洲向近代化方向發展的巨人

後人對於拿破崙的評價不僅僅在於軍事方面的成就,他的鐵騎在打擊歐洲腐朽的封建勢力方面發揮的極其重要的作用,將近代的曙光更加廣泛的傳播開來。

據恩格斯的《德國狀況》書當中明確記載對於拿破崙法典的評價稱:“他將他的法典帶到被征服的國家裡,這個法典比歷來的法典都要優越得多,它在原則上承認平等。”

公平、自由等恰恰就是近代化的曙光的表現。除此之外,拿破崙在歐洲建立自己的統治的同時,還將《拿破崙法典》等一系列有著深遠意義的舉措在整個法蘭西帝國統治地區下推廣開來。極大的推動了歐洲近代化的發展進程。

從性格角度分析拿破崙失敗的原因

1、拿破崙性格當中有著異常殘暴的一面,激起敵人瘋狂反抗

治國之道,剛柔並濟,一味的強硬或者軟弱妥協都不能夠將國家帶向繁榮富強。從性格方面來分析而拿破崙失敗的原因之一,其內在性格殘暴的一面為其戰爭的失敗埋下伏筆。如拿破崙在1798年率領大軍遠征埃及的戰役當中,由於

勞師遠征,水土不服,加之感染上了瘟疫,軍隊戰鬥力急劇下滑。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不僅僅沒有將傷兵帶回,而且還義無反顧的下令用毒氣毒死這些士兵。

好戰必亡,殘暴無情的拿破崙,終因“暗黑”性格走向“滑鐵盧”

英勇指揮

不僅僅如此,拿破崙的殘忍不僅僅在對待戰俘上儘可能的奴役剝削甚至殺死他們,而且在拿破崙指揮的戰爭當中永遠有一支磨刀霍霍的督戰隊如鬣狗般盯著自己的軍隊。、

正是拿破崙用這樣冷血殘暴的手段,保持激發軍隊的戰鬥力。反映出的卻是拿破崙內心黑暗殘暴的一面。馬基亞維利的著作《論戰爭藝術》一書當中的“目的總是證明手段的正確”被拿破崙奉為真理,然而在表現出拿破崙冷酷無情的一面的同時還為然後拿破崙失敗埋下伏筆。

2、拿破崙有著狂妄自大、驕傲輕敵的一面

戰爭形式瞬息萬變的戰爭之上,謙虛謹慎往往才可以保持長久的不敗。而拿破崙之所以在戰場上失利的原因,與他內心的驕傲自大是分不開的。從些許事件當中就可以反映出拿破崙性格當中狂妄自大的一面,例如拿破崙加冕之時,本來應該由教皇親自加冕的,然而拿破崙卻搶奪教皇手中的王冠。為自己加冕。

據《拿破崙傳》當中記載拿破崙加冕時放出豪言壯語稱:“是我,在法國乃至整個帝國的範圍內拯救了宗教。”歷史上有過很多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而拿破崙,卻是獨一無二的。”這其中不僅僅反映出拿破崙自信的一面,而且還可以窺視出拿破崙日益自大狂妄的一面。

不僅僅如此,在決定拿破命運的滑鐵盧戰役當中,多年戰爭的勝利經驗讓他輕視敵軍,分散兵力,直接導致滑鐵盧戰役的失敗。因此拿破崙自大狂妄的性格可以說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拿破崙在戰爭的成敗。

好戰必亡,殘暴無情的拿破崙,終因“暗黑”性格走向“滑鐵盧”

滑鐵盧之戰

3、拿破崙好戰性格,野心勃勃引起整個歐洲的抵抗

著名的兵書《司馬法》當中寫到“國雖大,好戰必亡”,而這句話運用在拿破崙身上可謂是再恰當不過的存在。首先,拿破崙是一個極具雄心乃至是野心的人,他不僅僅將成為法蘭西帝國的皇帝成為最終目標,恰恰相反那隻不過是開始,拿破崙是目標是成為整個歐洲的征服者乃至是世界的霸主。

從拿破崙的一句名言“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當中就可以反映出拿破崙野心。而拿破崙實行其野心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不斷的征服。據史學家統計拿破崙一生當中發動過六十餘場戰役,而且絕大多數時間拿破崙都是在發動或者準備戰爭。

法軍元帥貝爾納多特曾經評價過拿破崙稱“但上帝之所以懲罰他是因為他只想念自己的才智,把他那部龐大的戰爭機器用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可以說這是對於拿破崙也是最好的概括與詮釋之一。

然而,拿破崙好戰的性格支撐起的僅僅是拿破崙一個人的榮耀,揹負沉重的戰爭不僅僅是拿破崙征服過的地區,還有來著法蘭西帝國分子民。因此拿破崙好戰的性格可以說也是拿破崙失敗的根本原因之一,因為好戰必亡的道理是被證明的“真理”

好戰必亡,殘暴無情的拿破崙,終因“暗黑”性格走向“滑鐵盧”

劉芳拿破崙

總結

拿破崙的一生可以說是榮耀與傳奇的一生,

拿破崙起於微末之間,卻可以讓整個歐洲在拿破崙的鐵騎之下瑟瑟發抖。不僅僅將舊的國家機器打的粉碎,而且還將戰火蔓延到歐洲大地。拿破崙的一生可以說功過各半。

然而從性格角度來分析拿破崙在戰爭中失利似乎是歷史必然的存在。雖然拿破崙的才能可以說是世界少有,但是正因如此他性格缺陷也被無限放大,最終成為拿破崙失敗的根源之一。拿破崙不僅僅有著好戰、狂妄的一面,而且還殘暴甚至被人稱之為暴君。值得引起後人的思考。

參考文獻:

1、《拿破崙傳》

2、《論戰爭的藝術》

3、《劍橋近代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