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丨華夏幸福:贏了規模、失了口碑、留下雷區、一地雞毛


華夏幸福,贏了規模、失了口碑、留下雷區、一地雞毛。


應收款第一名河北固安縣欠了82個億,但它一年的財政收入只有96個億。


給三四線老百姓蓋房子,需要講質量嗎?我們看一個企業華麗外表時,要問一句它的初心嗎?


文|飛魚資本市場團隊


華夏幸福2019年報披露完畢。


飛魚財經關注到兩組數據,一個是公司營收規模首次破千億,一個是公司應收賬款裡處處雷區——應收款排名第一的河北固安縣,欠了華夏幸福約82個億,但是 2019年固安縣全年財政收入才96個億。



華夏幸福2019年報顯示,當期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52.10億元,同比增長25.55%;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46.12億元,較2018年增長 24.40%。


注意,這是公司營收規模首次破千億。


華夏幸福為何營收規模一路向上狂奔,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它走的建設“產業新城”的路子。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從開始“產業新城”後,公司的規模是一直在漲,但是現金流卻也跟著一直為負。


財報丨華夏幸福:贏了規模、失了口碑、留下雷區、一地雞毛


事實上,華夏幸福“產業新城”本質上還是買住宅樓,只是換了個包裝。


當期,華夏幸福實現銷售面積1184.19萬平方米,銷售額1431.72億元。其中,產業新城業務園區結算收入額 368.37億元,園區配套住宅業務簽約銷售額1029.35億元,其他業務(物業、酒店)銷售額34.00億元。


財報丨華夏幸福:贏了規模、失了口碑、留下雷區、一地雞毛


需要提及的是,在這種快速推進“產業新城”的模式下,華夏幸福的住宅產品質量可謂一地雞毛。以其在安徽滁州的項目為例,在社交平臺上翻翻,用戶給的幾乎都是負面評價。



客觀說,單就營收和淨利潤數據,華夏幸福是不錯的;但是把整個財務翻出來看,會發現很多會計項目一地雞毛。


首先是融資成本上,2019年華夏幸福的融資成本比2018年提高了1個多點,達到了年化7.86%。此前,我們分析過,融資成本的高低是直接反應了機構對企業的態度,從而間接反應公司的質量。


財報丨華夏幸福:贏了規模、失了口碑、留下雷區、一地雞毛
財報丨華夏幸福:贏了規模、失了口碑、留下雷區、一地雞毛


其次,委託貸款有約16.87億發生逾期未收回。


財報丨華夏幸福:贏了規模、失了口碑、留下雷區、一地雞毛


財報丨華夏幸福:贏了規模、失了口碑、留下雷區、一地雞毛


其拆借給南京東方大唐置業有限公司的7億元(大唐置業法律訴訟官司極多),大唐置業已成為失信被執行人,但該項委託貸款竟然還沒有計提減值準備。(該項委託貸款在2017年交易所已經發函質問過)


2019年報中,華夏幸福是這麼解釋為什麼不提壞賬的:


財報丨華夏幸福:贏了規模、失了口碑、留下雷區、一地雞毛


但是工商登記信息顯示該抵押權登記時間已到期。


第三,發行多期債券,但部分償債指標不太理想。


財報丨華夏幸福:贏了規模、失了口碑、留下雷區、一地雞毛


第四,在應收款名單中,我們注意到第一大應收款客戶河北固安縣某區財政分局,欠了華夏幸福約82個億,要知道2019固安縣一年的財政收入才96個億。


固安縣的情況可以說是華夏幸福“產業新城“模式的一個縮影,直接反應了這一模式在華夏幸福未來收款時是否存在風險?


財報丨華夏幸福:贏了規模、失了口碑、留下雷區、一地雞毛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