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象:中乙生存現狀思考:送票都沒人看 足協要求有點多!

2019年的中國足球乙級聯賽是非常令中國足球丟臉的。全年你根本就記不清清楚有多少球隊舉過條幅討薪。據不完全統計,公開舉過條幅的有大連千兆、寧夏火鳳凰、南京沙葉、福建天信、吉林百嘉、保定容大、湖南湘濤。因為球隊不開工資,球員認為自己走投無路,不得不向外界暴露自己的“傷疤”!

其實有超過五家中乙俱樂部提前預支了自己的150萬聯賽保證金。而更人難堪的是,2019賽季的中乙俱樂部中,除了衝甲的球隊外,只有崑山FC、拉薩城投、四川優必選、武漢三鎮、湖北楚風合力、江西聯盛不存在聯賽期間大面積欠薪的情況,其他的俱樂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欠薪,而那些直接消失的俱樂部就工資也就成了“壞賬”。

亂象:中乙生存現狀思考:送票都沒人看 足協要求有點多!

中乙俱樂部靠什麼生存?

其實與中超、中甲一樣,中乙俱樂部是靠老闆生存的。老闆沒錢了,俱樂部就只能散了。中超和中甲俱樂部在商業經營方面,雖然也做不到收支平衡,但他們畢竟是有收入。例如,2019年的中超參賽俱樂部,現在可以在中超分紅6400萬人民幣,中甲也能找到一些類似冠名的收入,當然門票收入也可以是一部分。中乙俱樂部的商業收入就非常少了。

亂象:中乙生存現狀思考:送票都沒人看 足協要求有點多!

“我們的比賽別說賣票就是免費看,來的人也非常少,如果收票那人就更少了!”一位已經破產俱樂部的總經理介紹。以2019賽季的中乙俱樂部為例,收取門票費用的南方有崑山FC,北方有延邊北國。崑山的情況特殊,延邊北國儘管名義上需要購票,但實際上最後也因為沒有球迷買,最後基本上白送了。當新冠疫情到來時,歐洲俱樂部普遍因為無法比賽無法生存,這樣的壓力對於中國俱樂部,尤其是中乙俱樂部來說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歐洲俱樂部還有一個收入是電視轉播費,中乙聯賽只有推廣公司——“同道偉業”的單機直播,甚至都沒有視頻回放功能,這樣的轉播除了鐵桿外,真的沒有人看。門票收入沒有、電視轉播沒有,那麼商業贊助呢?

在沒有人關注的聯賽中,商業贊助自然也很難。有的俱樂部胸前是有廣告有,但這些贊助不是自己的,就是和老闆相關的公司來友情贊助的。一位俱樂部負責人坦言:“能真正玩足球的老闆,誰還沒有幾個朋友。”

中乙俱樂部的投資,除崑山FC和拉薩城投兩家國有企業控制的俱樂部外,其餘的俱樂部實際上都是老闆一個人說了算。當他沒有錢了之後,俱樂部到底能不能生存這是一個問題。

亂象:中乙生存現狀思考:送票都沒人看 足協要求有點多!

中乙俱樂部真的有關注度?

“中乙基本上就沒有關注度。”FM遊戲資料統計員於書彬說。他介紹,因為需要更新遊戲數據,他們如果和俱樂部的內部人士不熟悉,很多時候你都不知道他們轉會的情況,中乙俱樂部很多的官方微博微信聊勝於無。“正規媒體根本就沒有報道,就是有一些國內大的足球APP也經常性地刊登錯比賽信息。甚至是博彩網站上,你都找不到比賽的比分,誰進球這樣的信息更是難以找到。”媒體不關注,球迷自然也沒有什麼關注度。他感慨:“歐洲聯賽的小俱樂部深入當地人骨髓,有多年曆史,可是我們的中乙俱樂部除中能以外,別說超過十年,五年的都少。”

投資一個沒有關注度的聯賽,老闆是不是有點傻?這是一個問題。PP體育採訪了一個破產俱樂部的投資人。他介紹,自己投資足球,主要就是個人愛好。“小時候就有一個夢想,想當一名足球運動員,但沒有機會,現在有機會運營一傢俱樂部,這就是在圓夢。”至於中乙俱樂部能不能賺錢,他則表示:“賺錢是一定不能的,中超中甲沒有俱樂部能賺錢,中乙更是不能賺錢,投資足球主要是熱愛。”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中國的俱樂部紛紛倒閉呢?他很無奈:“我主要是公司業績不好,經濟下行壓力巨大,我不能滿足我個人的虛榮心,不顧自己的企業安危,我首先要考慮到自己企業能夠活下去。”足球和現實面前,老闆不得不選擇了實際。“我認識一些中乙俱樂部的投資人,大家的情況都是一樣的,喜歡足球,然後希望成就點夢想。不過,足球就是一個純粹投入了項目,它不可能帶來什麼收益。其實,自己的夢想被終結的時候,這個滋味不好受。”

亂象:中乙生存現狀思考:送票都沒人看 足協要求有點多!

當年中國足球紅火的時候,投資足球的企業有些根本就不是喜歡或者中意足球,而是希望自己能獲得什麼優惠政策。例如,當年的地產企業進入足球,地方政府在拿地上給予優惠。可是這樣的優惠越來越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中乙俱樂部想獲得地方的政策優惠更是不可能。地方政府可能會對於青少年足球訓練有投入,而這樣的金額不超過200萬。“地方支持只能是走青訓一條路!”一位俱樂部中乙俱樂部工作人員介紹。

中乙是不是可以鍛鍊球員?

現在已被確定了一件事,那就是2020年的中乙將會有中超預備隊,以及中國青年隊參加。國青隊將以河北奧利精英隊的名義參賽。上一屆中國足協的班子就有讓中乙聯賽變為U23聯賽的想法。不過,這個提議當時的阻力比較大,最終沒有成為現實。這主要是因為一點,那就是中乙聯賽擁有眾多年齡大的運動員,他們堅持踢球是延續自己的足球生命也是在養家餬口。那麼,中乙聯賽是不是可以鍛鍊隊員呢?相比較預備隊聯賽有什麼不同。

亂象:中乙生存現狀思考:送票都沒人看 足協要求有點多!

中乙聯賽按照2019年的規模,全年有32場比賽,如果再加上足協盃,最多一年可以完成40場比賽,這樣的比賽數量證明了其有鍛鍊價值。與中超預備隊聯賽不同,中乙聯賽有成績上的指標,同時還算是正規聯賽,並且還有視頻信號轉播。賽前和賽後,是要求開新聞發佈會的。同時聯賽中,有一些老將,他們對於年輕隊員是由傳幫帶作用的。目前現在的國腳楊帆他就是中乙鹽城大豐的球員,如今三年連上兩個臺階,在泰達打主力,然後進入國安打亞冠,還是國家隊的常備球員。

一位中乙教練表示:“我們的組隊思路是前中後有一名年齡大的隊員,其他位置上都是老隊員,他們可以在場上喊一喊這對於年輕隊員的提高很大。”36歲的王珂在2019年在吉林百嘉短暫復出過,他儘管比賽不多,但是在場上他對於年輕隊員的指點,讓百嘉的年輕隊員就受益匪淺。

中乙聯賽的問題是技戰術能力執行比較差,不過比賽是非常激烈的。目前看純在的問題就是俱樂部有大量的欠薪,然後隊員的能動性受到的影響。不過,在2019賽季,大連千兆等隊表現了良好的個人素質。在一個賽季不開工資的情況下,最後靠著15個人完成了聯賽。中國球員總是被詬病,但他們也是需要在某種程度上需要認可的。

亂象:中乙生存現狀思考:送票都沒人看 足協要求有點多!

中乙被要求的有點多?

中乙俱樂部雖然不賺錢,但是足協對於他們的要求還是不少的。例如,需要有四級預備隊,同時還有訓練基地指標。其實,這是對於一家職業俱樂部的本質要求,但就目前來說,這是存在一定超前性的。可是目前來看,這一步邁得有點大。足協的要求不錯,可是當俱樂部一線隊都欠薪的時候,梯隊和基地是怎麼實現的呢?“造假”應付了事。

其實足協也心裡清楚,但是為了表面繁榮,只能如此。梯隊沒有怎麼辦?去找當地足協借隊。例如,2020年消失的延邊北國,當時他們的梯隊就是在延邊州足協借的,他們一個球隊給若干資金。當然,這要比自己組建省事許多。延邊北國的梯隊其實屬於破產的延邊富德其戰鬥力絕對是沒有問題的。可是有一些俱樂部就不行了,沒有隊員怎麼辦,直接就去學校找人,這是純粹的學生兵,他們踢學校比賽沒問題,可是和真正的俱樂部梯隊還是有區別的。尤其是小孩踢球願意踢情緒球,他們參加的青超聯賽中,10球以上比分的情況經常出現,同時還有更聳人聽聞的30比0,以及35比0。中乙俱樂部有基地的更是鳳毛麟角,為了應付檢查就只能和其他基地簽署一些表面看起來很正規的協議。

中國足協對中乙聯賽球隊數量一味鋪大,多數俱樂部就達不到標準。以至於退出頻繁,中乙俱樂部即時球隊降級了也不要緊,因為球隊屢屢退出,他們也不用擔心會失去中乙資格。

對於中國足協來說,中乙是要數量,還是要質量?俱樂部多了,並沒有顯著增加足球人口,同時帶來的問題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