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與理性的失調導致問題發生


感性與理性的失調導致問題發生


感性部分是嬰兒部分,當人是嬰兒的時候,是隨心而發的,他的喜怒哀樂都是發自真心。

但是隨著嬰兒長大,它開始發展理性的部分,理性部分的建立來自於父母和學校的教育。

如果理性完全不尊重感性,是完全不行的。就像過於嚴厲的父母總是用各種規條在約束孩子,但是沒有感性的參與,這是孩子會感到冷漠與孤獨。

但是人長大後又不能完全聽命於感性部分,世界不會圍繞他的心情而發生和發展。完全聽命於自身感性像是一種巨嬰狀態,需要別人圍著他轉,這在人際交往中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我,成熟的人會互相尊重對方,是一種平等的關係,而非主僕關係。

處於嬰兒狀態的人可能是由於父母過於嬌縱導致的,他們任由孩子的意志,卻從沒有打破他們的那種“為王的”自我感覺。

處於嬰兒狀態的人也可能是因為兒時面臨了巨大的挫折,所以他們內心脆弱到不能接納外在挫折,父母也沒有盡到職責教會孩子去面對挫折,也沒有安撫孩子的感性部分。孩子退回到一種很虛弱和封閉的內心狀態。

完全跟隨自己內心感覺走的人,他們是非常注重他們的感性部分的,他們非常注重他們的自我,他們以自我為中心,自我很大。但是往往會忽略身邊人的感覺,其實也是一種很糟糕的狀態,人際關係會有一些障礙,譬如喬布斯。

感性與理性的失調導致問題發生


而一個過於理性的人,理性強大到把感性給壓制,是非常容易抑鬱的,因為他們總是用各種規則和條條框框、道德來評判自己的對錯,而忽略了他們自身的喜怒哀樂。頭腦過於強大的人會處於憂慮狀態,他們在為人處事時,過於死板,沒有人情味,過於苛刻,忽略人的內心感受,沒有共情能力,同樣沒有好的人際關係,譬如某些冷漠和苛刻的人。

人的理性和感性像是人的兩極,他們是互相影響的。每個人都應該尊重自身的這兩個部分。如果過於注重一方,往往不能協調和適應現實生活。

有時候人的理性是可以影響到感性的,認知療法就是做的這方面的工作,通過調整對人事物的認識,來改變人的內在情緒。

但是理性影響和調整人的情緒也是有限度的,總有一些時刻,人需要以感受為準,包括身體和心理感受,人是需要尊重自身的情緒和感受的。

你明明理性上知道怎樣是好的,但是你的感性部分卻在那些場合非常痛時,你需要尊重感性部分,不然你就會得病。

有些人恐高,非要挑戰自己,強迫自己處於高處,對他的自身是不好的。

有些人很宅,卻強迫自己去社交,他們內心的緊張和焦慮是不可忽略的。

雖然一些訓練可以使人的感受承受力提升,但是都是有限度的。

你不可能讓一個非常內向的人變成一個非常外向的人,這樣是不符合人的感性規律的,這個被改變的人會非常難受。

所以人喜歡做什麼,他的興趣愛好在哪裡是受他的感性支配的,人在擇業時,在選擇配偶時要尊重感性的部分。

感性與理性的失調導致問題發生


而理性的部分又在告誡你,這個世界有它運行的規律,你有時候是需要尊重這些規律的。

過於感性的人會缺乏一種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們做事憑感覺,不動用邏輯思維。會很容易被所謂的大師、迷信、邪魔外道帶偏和被騙,導致人生的選擇錯誤,需要承擔相應的後果。

而過於理性的人往往會缺少人的感受和溫情的部分,人會變成一個冷漠和死板的機器,缺少生機和活力,變得不近人情。

理性過於強大和過於感性都類似於一種人格失調,父母的養育是會影響人的理性和感性部分發展的。

如果兩者不平衡,就會處於失調狀態。不過大多數人都在那麼活著,也無大礙,如果感覺很痛苦,就需要做一些調整,來平衡這兩個部分。

人的感性和理性都是可以通過後天的自我意識提升來成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