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佈的甘肅1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隴南大地的悲壯與曙光

甘肅是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軍成功會師的省份,紅軍長征在這裡勝利結束走向抗日戰場;甘肅也是紅軍長征活動時間較長、行經地域較廣的省份之一,一代領袖毛澤東的《七律·長征》就是在甘肅寫成並第一次公開發表;甘肅也是紅西路軍浴血奮戰的地方,寫下了21800名將士幾乎全軍覆沒的悲壯史詩。無數革命先輩在這片土地上艱苦卓絕,百折不撓,付出了巨大犧牲,給隴原大地留下了眾多寶貴的革命遺址遺蹟。目前,甘肅共確定革命遺址700餘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157處、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8個、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35個,紅色資源賦予了這片土地濃厚的革命情懷。多年來,甘肅以全國公佈的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為牽引,不斷加大紅色資源維護建設力度,注重挖掘培育紅色旅遊線路產品,推進紅色旅遊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並與脫貧攻堅相結合,不斷提升當地民眾生活水平,闖出了一條紅色旅遊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受到遊客青睞和各界讚譽。

NO1.甘肅紅軍長征紅色旅遊系列景區

1. 白銀市會寧縣紅軍長征會師舊址

國家公佈的甘肅1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隴南大地的悲壯與曙光

地址: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會師南路

概述:會師舊址包括始建於明洪武六年的紅軍會師樓及古城牆,紅軍會師聯歡會會址文廟大成殿以及三軍會師紀念塔,會寧紅軍會師革命文物陳列館,紅軍長征將帥碑林等建築。1936年10月8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於會寧城,標誌著萬里長征勝利結束,中國革命開始走向勝利。當時,中央領導曾在西津門樓上開過會,故於1958年將西津樓改建為紅軍“會師樓”。“會師樓”始建於明代,是三軍會寧會師的物證,也是會寧古城的象徵。

2. 甘南州迭部縣臘子口戰役遺址

國家公佈的甘肅1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隴南大地的悲壯與曙光

地址: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臘子口鄉

概述:臘子口是川西北進入甘肅的唯一通道,是甘川古道之“咽喉”。整個隘口長約30米,寬僅8米,兩邊是百丈懸崖陡壁,臘子河由北向南穿越隘口,地勢十分險要,易守難攻,自古就有“天險門戶”之稱。1935年9月15日,紅一方面軍一、三軍團和軍委縱隊離開俄界(今迭部縣高吉村),沿白龍江東岸向臘子口前進。紅一軍團第二師四團為先遣團,與國民黨新編十四師魯大昌部進行殊死戰鬥,於17日凌晨3時左右,勝利攻破了重兵據險扼守的天險臘子口,打開了中央紅軍北上進入陝甘的通道。

3. 隴南市宕昌縣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

國家公佈的甘肅1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隴南大地的悲壯與曙光

地址: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哈達鋪鎮

概述:紀念館由毛澤東、張聞天住過的“義和昌”藥鋪,紅一方面軍司令部及周恩來住過的小院“同善社”,二方面軍團以上幹部會議會址“關帝廟”,紅二方面軍總指揮部及賀龍、任弼時住過的“張家大院”,原哈達鋪“郵政代辦所”,哈達鋪蘇維埃政府,蘇維埃哈達鋪游擊隊司令部等革命遺址構成。1935年9月18日,黨中央率領紅一方面軍突破天險臘子口,佔領哈達鋪。哈達鋪之前,紅軍提出了北上抗日的目標,但主要任務是突出重圍、不被蔣介石消滅,但北上哪裡,一直沒有明確目的地。毛澤東和中央其他領導同志根據在哈達鋪郵政代辦所發現的敵偽報紙提供的陝北紅軍劉志丹、徐海東的消息,做出了把紅軍長征落腳點放在陝北的重大決策,這是紅軍在長征路上的又一偉大轉折。1936年8月9日,紅四方面軍第30軍通過臘子口後佔領哈達鋪;25日紅二方面軍進駐哈達鋪。哈達鋪是決定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命運的重要決策地,為中國革命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4. 定西市岷縣岷州會議紀念館

國家公佈的甘肅1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隴南大地的悲壯與曙光

地址:甘肅省定西市岷縣十里鎮三十里鋪村

概述:紀念館分為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會議舊址、甘肅省蘇維埃政府舊址、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會議紀念館陳展中心三個部分,佔地面積6070平方米,建築面積1698.8平方米。1936年7月1日紅二、四方面軍在甘孜會師,成立了由張國燾為書記、任弼時為副書記,朱德、陳昌浩、關嚮應、賀龍、徐向前、王震等為委員的中共中央西北局。8月8日,二、四方面軍抵達岷縣,中共中央西北局於1936年9月16日至18日在此召開了“岷州會議”。會議就黨中央《靜會戰役計劃》出現了兩種意見,張國燾等少數人認為與胡宗南在靜會地區作戰是不利的,主張紅四方面軍由臨潭西進青海,佔領甘西;以朱德為代表的多數同志認為黨中央的方針是正確的,集中一、四方面軍主力,在靜會地區擊敗胡宗南部是完全可能的,時機緊迫,紅四方面軍應立即北上。朱德的主張得到了陳昌浩等同志的支持,會議最後說服了張國燾,直至10月4日拂曉前紅軍全部撤離岷縣,迅速北上。會議的召開及制定的正確作戰方針,不僅對四方面軍北上,粉碎敵人“圍剿”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實現三大主力紅軍會師有著重要的意義。

5. 通渭縣榜羅鎮革命遺址

國家公佈的甘肅1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隴南大地的悲壯與曙光

地址: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榜羅鎮

概述:遺址包括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的榜羅小學,毛澤東、張聞天、博古、周恩來等分佈於全鎮十餘處的領導同志住宿舊址,均為清末民國時期的土木結構四合院民居建築,單坡硬山頂式。還包括紅軍連以上幹部千人大會會議舊址、黨家堡戰役遺址、朱家堡戰鬥遺址、紅軍駐宿一條街和紅軍飲馬池遺址等。1935年9月26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或稱“北上抗日先遣隊”)在中共中央及紅軍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張聞天、彭德懷、林彪、葉劍英等同志領導下長征到達榜羅鎮,在此召開“榜羅會議”,決定了將紅軍長征大本營落在延安,並提出了進入陝北蘇區的注意事項。毛澤東著名的七律《長征》也發表在這裡。1936年10月12日,由賀龍、肖克、任弼時、關嚮應等率領的紅二方面軍指揮部及第二軍、第三十二軍經武山縣榆盤鎮進駐榜羅鎮,並在該地留宿兩天一夜。1936年9月3日,紅軍四方面軍先遣部隊進入榜羅鎮,10月份主力部隊過境榜羅鎮並留宿兩天一夜。

6.武威市古浪縣紅軍西路軍古浪戰役遺址

地址: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

國家公佈的甘肅1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隴南大地的悲壯與曙光

概述:遺址主要包括西路軍紀念館、西路軍烈士紀念碑、烈士公墓、緬懷廣場等建築,佔地面積8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4300平方米。1936年10月,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在會寧、將臺堡勝利會師後,紅四方面軍第五軍、九軍、三十軍及總部直屬部隊共21800多名將士西渡黃河,組成西路軍。在紅軍西路軍西征過程中,紅九軍6000多人取道古浪南部山區西進,經乾柴窪、橫樑山、古浪三場艱苦鏖戰,2400多名將士壯烈犧牲,軍參謀長陳伯稚、25師師長王海清、27師政委李德明、原教導師政委易漢文等20多名軍師團級幹部在內的2400多名將士常眠於此。

7.俄界會議舊址和茨日那毛主席舊居

國家公佈的甘肅1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隴南大地的悲壯與曙光

地址:甘肅省迭部縣達拉鄉高吉村/迭部縣旺藏鄉茨日那村

概述:俄界(“俄界”是當時翻譯對“高吉”的誤譯)會議舊址位於達拉鄉高吉村,是典型的藏族山寨土圍牆木樓建築,總面積238平方米,建築面積102平方米,其中紅軍司令部面積69平方來,毛澤東居室面積15平方米。於9月12日中共中央在此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在會上作《關於與四方面軍領導者的爭論及今後戰略方針》的報告,並通過《關於張國燾錯誤的決定》,俄界會議是紅軍長征途中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它對於勝利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徵,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國家公佈的甘肅1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隴南大地的悲壯與曙光

茨日那毛澤東舊居位於旺藏鄉茨日那村,1935年9月13日—15日,紅軍長征途經此地時,毛澤東曾居住在該村一幢木樓上,並在這裡向紅四團下達了以三天的行程奪取臘子口的命令。

NO2.蘭州市城關區八路軍蘭州辦事處舊址

國家公佈的甘肅1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隴南大地的悲壯與曙光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酒泉路314號/甘南路700號

概述:舊址酒泉路部分系當時進步愛國人士王宗堯的宅院,坐西向東,由L形二層角樓、四合院和跨院組成,建築面積1776平方米。舊址甘南路部分坐北向南,一進三院,由倒座、廂房、過廳和紀念亭等建築組成,建築面積710平方米。1937年5月,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籌建時,借用原甘肅鎮守使馬麟公館西院作為辦公地點。1938年2月,辦事處遷至孝友街(現酒泉路)。1937~1943年,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彭嘉倫、謝覺哉、伍修權等人在此領導“八辦”,為營救紅西路軍將士、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延安輸送進步青年、確保共產國際交通線暢通、指導甘肅地方黨組織建設等作出了卓越貢獻。

NO3.慶陽市華池縣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舊址

國家公佈的甘肅1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隴南大地的悲壯與曙光

地址: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林鎮鄉四合臺村寨子灣/華池縣南梁鄉荔園堡

概述:寨子灣舊址西距荔園堡15公里,共分三組:一組位於東崾峴,為軍事委員會所在地,有窯洞6孔,西邊3孔分別為辦公室和劉志丹及妻子住室;二組與東崾峴隔一小溝,為蘇維埃政府所在地,有窯洞4孔,分別為辦公室、習仲勳住室、警衛班住室和伙房,三組在上崾峴,為政治保衛處住處,窯洞9孔。荔園堡舊址包括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成立舊址及城門樓、牌坊、革命烈士紀念碑、浮雕、清音樓、陳列館等。1933年11月,陝甘邊區黨政軍在合水包家寨召開聯席會議,決定創建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區革命根據地。1934年2月,在四合臺召開群眾大會,成立陝甘邊區革命委員會。1934年11月7日,陝甘邊區第一次代表大會在荔園堡召開,選舉產生陝甘邊蘇維埃政府和軍委,習仲勳任政府主席,劉志丹任軍委主席。1935年4月,陝甘邊區革命政府撤出南梁地區。

NO4.張掖市高臺縣高臺烈士陵園

國家公佈的甘肅1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隴南大地的悲壯與曙光

地址: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城東

概述:高臺烈士陵園由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紀念亭、烈士公墓、紀念碑等紀念建築物組成。始建於1952年,現佔地面積200畝,陵園掩埋著紅西路血戰高臺而壯烈犧牲的革命烈士。1937年元旦拂曉,西路軍紅五軍一舉攻佔高臺,建立了高臺人民政府。1月12日,敵馬步芳、馬步青集中2萬人圍攻高臺。在6倍於己的敵人面前,紅五軍浴血奮戰,英勇抗擊。戰鬥至1月20日,全城部隊彈盡糧絕,除個別人員突圍外,軍長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楊克明、十三師師長葉崇本以下3800餘人全部壯烈犧牲。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後,紅四方面軍總部率五軍、九軍、三十軍21800餘人奉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之命西渡黃河準備執行寧夏戰役計劃。但是由於時局變化,寧夏戰役計劃被迫中止,渡河部隊奉命組成西路軍,轉戰河西走廊。為完成在河西建立根據地、打通國際通道的重大使命,兩萬餘名西路軍將士在河西走廊浴血奮戰半年之久,殲敵25000餘人,但終因寡不敵眾等因素兵殤河西走廊,紅西路軍征戰史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頁。

NO5.慶陽市環縣山城堡戰役遺址

國家公佈的甘肅1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隴南大地的悲壯與曙光

地址:甘肅省慶陽市環縣山城鄉

概述:遺址位於環縣山城鄉以北及大西溝西南、斷馬崾峴以南地帶。主要包括入口牌樓、旗幟廣場、山城堡戰役紀念碑、陳列館等建築。1936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省會寧和靜寧縣將臺堡會師後,北移至海原、靖遠打拉池地區。這時,蔣介石不顧中國共產黨一再提出的“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繼續堅持反共的內戰政策,調集國民黨軍和東北軍於下旬從會寧至隆德一線由南向北,分4路向紅軍進攻,企圖消滅紅軍于靖遠、海原地區。1936年11月15日,中革軍委命令紅軍主力,向山城堡迅速靠近,打擊國民黨軍進攻。20日,國民黨軍右路第78師進佔小臺子、風臺堡,其第232旅及另1個團進至山城堡地區,紅軍前敵總指揮部當即決定對山城堡之敵發起攻擊。21日下午,紅15軍團和紅1軍團第2師向山城堡西北之哨馬營攻擊,斷其退路。紅1軍團主力由南向北,第31軍由北向南,第4軍由東南而西北向山城堡進逼。當日黃昏,紅1軍團第1、第4師和紅31軍一部,乘敵向山城堡以北山地撤退之機,從南、東、北三面攻入山城堡,並乘勝追擊,將其大部壓縮于山城堡西北山谷中,戰至22日9時,將敵第232旅又1個團大部殲滅,從而徹底粉碎了長征以來國民黨反動派對中央紅軍的圍追堵截。這次戰役是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最後一戰,也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的最後一戰,在中國革命史上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

NO6.平涼市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界石鋪紀念園

國家公佈的甘肅1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隴南大地的悲壯與曙光

地址: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界石鋪鎮繼紅村

概述:紀念園佔地35畝,主要建築有紀念館、南大門、紅色記憶長廊、毛澤東舊居、紅軍樓等。界石鋪地處當年三軍會師戰場通(渭)、莊(浪)、靜(寧)、會(寧)的中心位置,是紅軍會師部隊的聯絡樞紐和主要通道,在紅軍三大主力會師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正是按照中央以界石鋪為“中心基點”的策略,紅軍三大主力才能搶在胡宗南大部隊向界石鋪調集前完成勝利大會師,又一次粉碎了蔣介石對長征紅軍的大“圍剿”,從此中國革命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NO7.隴南市兩當縣兩當兵變舊址

國家公佈的甘肅1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隴南大地的悲壯與曙光

地址:甘肅省隴南市兩當縣城關鎮老南街20號

概述:兩當兵變舊址建築主體為典型民國地域特色,單簷硬山兩坡水結構,坐西朝東,三進院格局,佔地面積850平方米。1932年4月,由劉林圃、習仲勳、許天潔等領導的兩當武裝起義在此爆發,起義後該部二百餘人被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第五支隊。“兩當兵變”如同驚天霹靂,喚醒了白色恐怖下的甘肅人民,鼓舞了革命鬥志,拉開了甘肅革命鬥爭的帷幕,為隴南乃至甘肅地下黨的誕生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社會基礎。

NO8.酒泉市玉門油田

國家公佈的甘肅1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隴南大地的悲壯與曙光

地址:甘肅省酒泉市玉門市老市區南端

概述:景區主要包括老君廟和老一井、西河壩窯洞、上世紀五十年代蘇聯專家樓、石油工人文化宮、孫健初紀念碑、石油工人故居、石油工業遺址遺蹟、石油老前輩鄒明墓、靳錫庚墓和鐵人王進喜紀念館等。1957年10月,我國向全世界莊嚴宣佈:“中國第一個石油工業基地在玉門建成。”玉門油田歷經艱辛的曲折發展,創造了中國石油工業的57個第一,在中國近現代石油工業發展史上的奠基地位和獨特歷史文化價值,得到社會各界廣泛認同。經過70多年的開採,玉門油田石油儲藏已趨枯竭,但鐵人精神卻代代相傳。

NO9.張掖市山丹艾黎紀念館

國家公佈的甘肅1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隴南大地的悲壯與曙光

地址: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文化街

概述:紀念館主體為民族風格的兩層樓建築,硬山單簷,第二層置前後外廊,主樓兩側展廳對稱,平面佈局呈四合院式,佔地面積4600平方米,建築面積1434平方米。路易·艾黎(Rewi Alley)(1897-1987),出生於新西蘭,1927年來到中國,在華生活和工作了60年,他將畢生獻給了中華民族獨立解放和國家建設事業。艾黎曾先後六次訪問山丹,在山丹生活近10年,視山丹為第二故鄉。毅然決定將自己收藏的近4000件文物全部捐贈給山丹人民,甘肅省政府於1982年建成艾黎捐贈文物陳列館。1984年,艾黎提出在山丹新建一座山丹培黎農林牧學校,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習仲勳接受艾黎委託,任第一任名譽校長。北京市政府授予他“榮譽市民”稱號,甘肅省政府授予他“榮譽公民”稱號。

NO10.甘南州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地質災害紀念公園

國家公佈的甘肅1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隴南大地的悲壯與曙光

地址:甘南州舟曲縣城東北

概述:紀念公園是在被石流沖毀的月圓村等原址上建設,包括追思園、同舟園、紀念廣場、紀念碑、紀念雕塑等設施,新建面積6000平方米。2010年8月7日22時左右,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城東北部山區突降特大暴雨,持續40多分鐘,引發三眼峪、羅家峪等四條溝系特大山洪地質災害,泥石流長約5千米,平均寬度300米,平均厚度5米,總體積750萬立方米,流經區域被夷為平地。造成1500人死亡、近300人失蹤的重大災難。被認為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為嚴重的山洪泥石流災害。國家投入50億元支持舟曲災後恢復重建,使災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恢復並超過災前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