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時針頭誤入氣道,南大一附院醫生妙手取出


日前,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溫桂蘭與副主任淦鑫通力合作從一位患者的右主氣道里取出一個長約4cm的針頭。

洗牙時針頭誤入氣道,南大一附院醫生妙手取出


洗牙時針頭誤入氣道,南大一附院醫生妙手取出

4月27日上午,劉女士在私人診所清洗牙齒,在沖洗牙齒的過程中,一枚針頭誤入了劉女士的氣道。劉女士當時便出現了明顯的胸悶、咳嗽等的症狀,但因為當地不具備條件,幾經轉輾,最終於28日到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就診。

溫桂蘭、淦鑫對劉女士進行詳細的檢查並結合胸部CT確定了針頭的位置,制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隨即行支氣管鏡異物鉗取術,經過多次嘗試,反覆調整異物鉗夾取角度,終於把卡在劉女士氣道的針頭完整地取了出來。

異物取出後,劉女士的症狀明顯改善,經過一段時間的醫學觀察後,劉女士於29日康復出院,家屬特意送上一面錦旗以表感謝。

洗牙時針頭誤入氣道,南大一附院醫生妙手取出


據淦鑫介紹,氣道異物臨床表現差異大,有的患者無臨床症狀,有的表現為咳嗽、咳痰、咯血,嚴重者出現胸痛、氣促,甚至窒息、死亡。如果患者有可疑嗆咳異物史,反覆咳嗽、咳痰,或伴呼吸困難,經久不愈,應當警惕氣道異物。若出現反覆發生的同一部位阻塞性肺炎、肺不張等症狀,患者也應及時前往醫院行支氣管鏡檢查排除氣道異物可能。

“大部分老百姓被異物嗆住之後,都不太重視。患者從發病到就診的時間都比較長,最短的一般也要一兩週,長的話甚至有些是數年,往往延誤了最佳治療時間。”溫桂蘭提醒廣大市民,吃飯時要注意細嚼慢嚥,避免“囫圇吞棗”,避免進食時談笑。當進食魚刺、雞骨時出現嗆咳後,千萬不要吞飯糰,也不要喝醋,正確的做法就是儘快到正規醫院就診。尤其是出現劇烈咳嗽、呼吸困難、咯血等症狀時,更應該高度重視,立即就診。(朱怡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