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金融類上市公司年報,亦能管窺中國金融業的變遷史。
近20年來,中國金融部門發生了巨大變化,金融組織體系、金融調控體系、金融市場體系和金融制度日漸成熟完善,其中,作為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機構也在持續壯大。
按照Wind行業分類,目前A股金融類上市公司共110家,其中,包括36只銀行股、44只券商股、7只保險股,其餘劃分為多元金融股。
如果從營業收入的角度來考量這些金融類上市公司,可以發現,在20年間,不同金融業態在整個體系中的話語權不斷更迭。
券商“成就”的話語權
在早期,由於相當一部分金融類上市公司的數據並不清晰,所以導致其沒有被納入統計。但在這段時期,營業收入的排名也有著鮮明的特色。
Wind數據顯示,2000年,建設銀行以534.94億元的營收排在榜首,其次是長江證券和招商銀行,營收均在50億元左右。在當年營收榜單前10名中,除了6家銀行以外,還有2家券商,分別為長江證券和中信證券。
2001年,交通銀行進入統計,當年營收282.32億元,位於建設銀行之後,但兩者差距甚遠,彼時的建設銀行營收已超過600億元。
這一年,長江證券和國泰君安成功進入前五,中信證券則下滑到第11的位置,即便如此,這也顯示出在早些年,券商股在金融類上市公司中擁有較強的競爭力。
2002年,中信銀行進入統計,當年營收超過招商銀行,位列排行榜第4,此時的榜單中,券商股僅剩長江證券,其餘均為銀行股。
這也是20年來,券商最後一次出現在榜單中。
國壽老大哥時代
2003年,營收榜單出現了重要變化。一方面,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進入統計,兩家銀行分別位列第2、第3位,另外,2家保險股步入眼簾,中國人壽位於榜首,中國平安位居第5。此時的榜單前10中,銀行股有8家,保險股2家。
2004年,中國人壽再度蟬聯“營收王”,這樣的格局一直持續到2010年,在營收上,工商銀行一直被中國人壽壓制著。
與此同時,中國太保進入統計,營收僅次於中國平安,兩者分別位列第6、第7的位置,前10名榜單中,保險擠入3個席位。
直到2010年,營收榜單前10位整體變化不大。但有兩點值得注意:其一是,2015年之前,股份行時常會出現在營收前10的榜單中,如平安銀行、民生銀行、中信銀行、華夏銀行等,2015年之後,隨著國有行進入統計,股份行開始從榜單中消失。
其二是,保險公司日漸崛起,並在金融體系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2006年,中國人保和新華保險進入統計,並由此在營收榜單中又擠入了2只保險股,至此,保險股與銀行股已各佔半壁江山,分庭抗禮。
此外,2010年,郵儲銀行開始在營收榜單前10中尋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宇宙行開啟劃時代
2011年,中國人壽營收同比下滑0.9%,工商銀行再度從中國人壽手中奪回權杖,並在接下來的4年裡蟬聯營收榜首。
當年,受中國資本市場持續低迷導致的投資收益下降和資產減值損失增加的影響,中國人壽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下降45.5%。
2012年,工商銀行營收突破5000億元大關,中國人壽的排名卻一再下滑。在國壽老大哥眼中原來的“小弟”——中國平安卻在暗自發力,排名持續上升,2014年升至第4位,2015年又躥升到榜眼,當年營收同比增長33.94%。被擠到探花位置的建行,其營收較中國平安少了148億元。
而此時,落在第5位的中國人壽,營收與中國平安之間形成了千億的距離。
進入平安萬億時代
2016年,中國平安以超7000億元的營收首度“稱王”,並一直穩坐營收“一哥”的位置,而且,與第2位的工商銀行之間差距越來越大。
2017年~2018年,中國平安的營收分別為8908.82億元、9768.32億元,而同期工商銀行的營收一直在7000億元的區間。
2019年,中國平安營收超萬億,達到11688.67億元,也是目前所有金融類上市公司中,唯一一家營收超萬億的公司。
那麼,營收萬億是個什麼概念?其相當於排名第2的工商銀行與排名第10的招商銀行的營收之和。
截至2019年,在營收前10的榜單中,有4家保險股,分別為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人保和中國太保,6家銀行股,分別為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和招商銀行。
而招商銀行也是近5年來,唯一一家有資格站在營收榜前10的股份行。
閱讀更多 第一財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