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這一件事,她堅持做了12年

職場女性是一枚被拋出來的硬幣,一面是家庭,一面是工作。要如何抉擇的確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兒,但至少應該像麗芬那樣,努力讓明天的自己活成想象的樣子。

在博意設計院,綜合經營部內部有這麼一句“行話”:“一切與畫圖無關的工作,都與我們部門有關。”從設計任務下達,設計計劃鋪排,設計備案,到設計合同洽談,定價,執行,出圖交付等,都可以看到綜合經營部小夥伴們美麗的身影,麗芬便是其中之一。滿打滿算,這已是她在博意設計的第十二個年頭,她在博意的故事也讓我們相信:如果你足夠努力,你也會足夠幸運。”

“在博意,每一次機會的把握都賦予我們經驗閱歷,夯實我們專業沉澱。為設計工作遇到的各種非技術問題獻言建策,協調各方解決問題,為設計院合法合規工作,保駕護航。這是我們部門的‘野心’,也是每個綜合經營部小夥伴的‘野心’。”麗芬如是說也如是做。

“職”場”:這一件事,她堅持做了12年
“職”場”:這一件事,她堅持做了12年

合約管理看似一件簡單事,卻可以做出另一番景象

“渴望,拼盡全力,然後達成。”麗芬對此深信不疑。最有力的證據便是去年在部門領導的帶領幫扶下和團隊一起完成了那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年度結算目標。

2018年中綜合經營部接到公司一項重大工作,年底要完成一個比較高的結算額目標。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特別是大家普遍對房地產下半年持悲觀的預期下。團隊當時陷入無力和無望的情緒中。

與其任由消極情緒蔓延,不如挽起袖子就是幹。麗芬便全身心投入到這項看似難以完成的任務中。目標細化,每週覆盤,計劃-執行-檢查-反思,是麗芬和部門當時每週必須要做的工作。除此之外,下綜合分院協助分析他們各自經營情況,解決經營困難,提出改進建議等,時間在忙碌和充實的的節奏中按摩著麗芬緊張和不安的心。“12月中旬,當領導在會議上宣佈團隊完成目標的那一刻,心酸,感動,欣慰這些詞都顯得那麼蒼白。事在人為,相信只要抱著必贏的心態,時間便會給我們最好的答案。”

“職”場”:這一件事,她堅持做了12年
“職”場”:這一件事,她堅持做了12年

一件事,堅持做12年

每個職場女性都沒有“容易”二字,可能在旁人眼裡並不能理解“合約管理”真正的重要性,無非就是籤合同、審合同。

其實合約,它是一個持續執行的過程。但在工作的執行中,某些同事關注的可能是當下,而缺乏考慮後續執行的經驗。他們認為合同只需要馬上籤訂即可,不考慮合約涉及到的執行風險,這往往是合約管理與業務最容易產生矛盾。在確保設計院合法合規的情況下,爭取利益最大化,是麗芬他們的工作宗旨。“尊重合約精神,保證事項可追溯性”是麗芬日常工作的準則和要求。

“職”場”:這一件事,她堅持做了12年

印象最深的是2017年經營管理系統的籌建。當時麗芬和部門其他同事在何院等領導的帶領下,從摸索前進到初見雛形,再到慢慢走向正軌。期間的各類制度草擬,崗位培訓,實際業務的接洽與磨合,那番場景就像一群懷揣著同一個夢想的水手,拼盡一切找尋下一個新大陸。“那段時間真的很辛苦卻讓人甘之如飴,看到了部門各方面的成果輸出,我們整個團隊才煥發朝氣。”麗芬回憶當時情景,依舊難掩內心波瀾。

“一萬小時定律”幾乎是任何人從平凡到非常的必要條件。在博意的十二個年頭裡,麗芬一直圍著“合同”在轉。這份工作沒有什麼太多的技巧,這個普通的崗位很難做出不普通的成果,它最難的是需要耐住枯燥,需要不畏困難執著堅持。“辦法總比困難多”“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而是你能不能解決得了”,這是麗芬在博意的這4300多天裡,在遇到困境安慰對自己說過最多的話。每當問題得以解決後的那份喜悅,是麗芬作為一位博意人最坦然和放鬆的時刻。

“職”場”:這一件事,她堅持做了12年
“職”場”:這一件事,她堅持做了12年

保持初心,保持空杯

“保持初心,不著急。但你要不停地更新自己,每天都要精進。”麗芬說。

隨著公司業務不斷拓展,規模也不斷擴大,博意設計也成了各類行業精英的聚集地。麗芬深知必須要“保持學習力”,這是一個人不被時代拋棄的最根本動力。

麗芬並非設計專業出身,但想在這個專業性很強的公司裡站住腳必須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在學習上。她幾乎把能提升自己專業力的手段都用盡了:保持與各綜合院專業的經營同事甚至院領導的日常溝通與請教,硬著頭皮啃各類專業書籍的,雷打不動地每天準點學習線上視頻課程……

“職”場”:這一件事,她堅持做了12年
“職”場”:這一件事,她堅持做了12年

堅守自己職業理想

雖然對工作原則的堅持還是有點偏執的,但生活中的麗芬是個十足的樂天派。

“最近網上總流行一句:生活與工作是無所謂平衡的,只不過是有人代你負重前行。結婚,生育,二胎,一地雞毛,幸而有丈夫的體貼,父母公婆的幫助,才能讓我安心工作,拼博自己的職業理想。”

作為兩位寶寶的媽媽,曾經的麗芬也在“工作”與“全職太太”之間徘徊過,回家照顧孩子,她可以全身心為孩子付出,但可能面臨與社會脫節;迴歸職場,她不得不把陪孩子們的時間分攤給工作。最終麗芬和家庭達成了和解,她更加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為孩子們創造幸福,做他們的榜樣。

“職”場”:這一件事,她堅持做了12年

寫在最後:

人生有無數條軸線和無數種可能。無論穩定還是動盪,危險還是安全,走眾人的路還是走一個人的路,每一條軸線都會承擔風險,也會看到獨一無二的風景。只要是遵從內心的堅定選擇,都應該得到溫柔的理解。歸根到底,人最終只能成為自己,無法成為別人,終其一生不過是找到自己的那條路,一意孤行地走下去。就像麗芬的一條朋友圈所寫:“今天,明天的路都要堅定地走下去。”


今年,麗芬也將為自己目標重新出發。在她的故事裡,年齡、性別、專業都沒有限制她腳步,可以盡情奔走,讓更多人相信,未來是一個由自己一手創造的,而非別人設定的。“你永遠不知道未來會有什麼樣的驚喜,當下就想通過努力,可以讓家人過上幸福生活。讓五年後,十年後的自己感謝今天的努力與堅持。”麗芬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