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有多牛?孫武用十六個字說盡大明朝三百年興衰


《孫子兵法》有多牛?孫武用十六個字說盡大明朝三百年興衰


明清交替之際的歷史,曾經讓無數讀者為之嘆惋激動,進而試圖尋求其中深層次的變故。小編也不例外。某天,小編忽然意識到,明清兩朝之間的糾葛雖然複雜,但如果以《孫子兵法》中的四句話構建一條完整的線索,立刻就能讓這段複雜多變的歷史清晰很多。

這四句話在《孫子兵法》中是連貫在一起的: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最下攻城。

古人一向講究文約義豐。別看四句話加起來也不過十六個字,但卻完美地概括了明朝和女真三百年曆史。下面小編會為大家一一分析。全文不超過兩千字,三分鐘即可讀完。

對明朝最有利的階段,叫做上兵伐謀。簡單地說,就是自身力量為基礎,憑藉對女真的巨大威懾力,在女真內部分而治之,一定程度上按照漢人的組織模式去控制女真的人民,使之無法統一。誰出頭就打誰。當然了,這個時候通常沒人敢隨便出頭。

第二階段,對明朝也還算有利,叫做其次伐交。

因為地緣政治的關係,明朝難以將漢人地區的集權統治模式真正延伸到女真本部地區。隨著時間推移,統治成本會增加,而且得不償失。這個時候,漢人政權,也就是明朝,對女真的控制力就會稍稍減弱。

這個過程當然是很漫長的。努爾哈赤的出現,就意味著這個過程的高潮。

這個過程中,因為明朝的干涉減弱,女真地區先是會出現幾個或者多個實力相對均衡的大佬,再往後發展,就會慢慢出現一個實力獨大的大佬。到了這一步,明朝雖然可以誰強大就打誰,但也必須依靠、扶植一個女真大佬,通過這個女真大佬來鎮壓住其他部族——因為不可能一直自己上,成本太高,上一次就是一次勞師遠征。他們扶植的這個大佬,一開始當然會非常溫順,非常聽話。只要敢有反抗明朝,對明朝不滿的,不用大明自己動手,這個大佬就會過去教訓他。

但明朝也需要給這個大佬適當的權威和自由。在這個過程中,這個大佬慢慢就學會了和明朝討價還價。不再三從四德了——因為給明朝當打手,對自己人毫不留情,也是沒好處的,漢奸對於良民,那也要恩威並施啊。

如果這個大佬不夠強大,那明朝就會及時止住他這種危險的做法。因為這是在挑戰大明的底線。死在努爾哈赤之前的幾個女真首領,包括連累努爾哈赤家人陪葬的那次戰爭,就是明朝對這種代理人式大佬的敲打。

發展到這一步,事實上已經是孫子兵法的第三個層面了。

第三階段就叫做,其次伐兵。

明朝選出的最後一位代理人,就是努爾哈赤。不要懷疑這一點,李成梁噼裡啪啦一陣亂打,把其他女真部族似乎全都打殘了,唯獨努爾哈赤例外。這並不是說李成梁被努爾哈赤迷惑了,而是說這本就是明朝在聯合努爾哈赤維持女真地區的秩序——明朝的史上當然是不會這麼說的,清朝歷史書也不會這樣說的,因為這實在不光彩。

這裡只需要說一句,那就是沒有努爾哈赤的配合,李成梁就絕不可能有那種可怕的戰績。“邊帥之功,二百年來未之有也”。但為什麼就是這麼大的功勳之後,僅僅在李成梁死後幾個月,努爾哈赤就宣佈女真統一建國了呢?李成梁的那些功勞哪裡去啦?


《孫子兵法》有多牛?孫武用十六個字說盡大明朝三百年興衰


用陰謀論來解釋,這當然是李成梁傻叉,努爾哈赤陰險。但還是前面說的,明朝在這個階段,只能依靠努爾哈赤這樣的強人來維持女真的秩序。不扶持努爾哈赤,也得扶持別人。你說努爾哈赤失控了怎麼辦?涼拌。這世上本就沒有種族可以永遠控制另一個種族。歷史已經走到了這個階段,誰也逆轉不了。如果熟悉明朝的節奏,我們也知道,這個時候明朝已經到了腐爛期了。

現在的問題是,明朝在和一個新興的強力政權爭奪一塊過渡區域。那麼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明朝願意為這個戰爭目的付出多大代價——從薩爾滸之戰明朝的表現看,只能說明朝對完成這個戰爭目的,是有心無力的。楊鎬的失敗,不但是因為明朝的軍隊已經腐朽了,更是因為楊鎬手握十萬大軍,但手裡的後勤資源,卻只有個把月——但這已經是明朝對遼東能動用的最大資源了,再多沒有了。

如我們所知,薩爾滸努爾哈赤打贏了。此後明朝再也沒能向遼東投入薩爾滸之戰時那種級別的兵力。此後真正的戰爭,都在遼西進行了。明朝從此再也不敢試圖控制遼東,孫承宗、袁崇煥都不敢。

到了這個階段,就成了最下攻城。孫子兵法那段話的第四句。

不過這裡要改動一下,叫做最下守城。這四個字,是明朝對女真的第四個階段。原因很簡單,第一,野戰能力不行。第二,在第一的前提下,又想保持對遼東的一定控制。那麼辦?守城唄,這就是被吹得神乎其技的憑堅城用大炮。

這種辦法好在哪裡?好在不會那麼容易就被人團滅了。壞在哪裡,壞在城外全都成了女真人的天下。偶爾打一架,也只敢背靠著城牆才敢打。

這意味著,明朝不止對東北,就連對蒙古也失去了控制。一看明朝從遼東縮回去了,女真就開始征服蒙古,最終在皇太極時代,和蒙古實現了聯合,還征服了朝鮮。此後,清朝軍隊想進入關內,就不用硬啃遼西走廊了,寧錦防線的價值也隨之大大下降。一旦清朝軍隊繞開寧錦防線進入關內,基本上就像進了棉花地一樣無人可擋。

這就是明朝滅亡前戰爭的節奏。就這樣,先於朱元璋兩千年出生的孫武子,只用了短短十六個字,便說盡了大明朝的前世今生。


《孫子兵法》有多牛?孫武用十六個字說盡大明朝三百年興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