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醉,七分飽,八分對人剛剛好

三分醉

  • 古人云:花看半開,酒飲微醺。喝酒的時候,三分微醉的感覺最好,肌肉放鬆,眼中的一切都是可愛的,都有了朦朧的美感,飄飄欲仙超脫世俗。 酒襲我一臉嫣紅,醉贈我一身嬌媚。微醺的樣子,最美。 適當的喝點小酒,讓自己從煩悶和無趣的生活裡解脫出來,追求一點精神上的愉悅,也是一種不錯的解壓方式。 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浪漫;杜甫“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灑脫,李清照“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的雅趣無不是通過喝酒來表達此刻的心境。 人在酒面前,暴露出的是內心的需求和慾望。悲傷的時候借酒澆愁,結果借酒澆愁愁更愁。人生不能用酒精來麻痺,三分醉,七分醒為最好。就像濟公,是正是邪,是真是假,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我行我素,逍遙自在。 喝酒以微醺為宜,帶著一種輕飄的感覺,還原自己的本性,打破平日裡的規規矩矩,翱翔在自己思想的世界,心中湧現起千種情緒、萬種感慨,憂鬱的、遺憾的、落寞的一掃而盡,清淡的、自如的完美呈現,這當是喝酒的藝術。

七分飽

  • 吃飯的時候,七分飽的滿足感覺是最舒服的。口留餘香,再來點飯後甜點水果,既保持身材,又保持健康。孔子的“食勿求飽”“節食安胃”。《養生避忌》:“善養生者,先飢而食,食勿令飽;先渴而飲,飲勿令過。食慾數而少,不欲頓而多。”民間有句育兒諺語:“若要小兒身常康,腹中常有三分飢,身上常有三分寒。” 給孩子過分的溫飽對健康是不利的。成人也是一樣。人體在飢餓狀態,腦垂體會減少死亡激素的分泌,並促進機體脂肪分解,轉化成糖原、能量,以維持大腦等重要器官生理活動的需要,而且保持適度飢餓對腸胃也有好處。

    相反,吃得過飽,消化系統負擔加重,大腦供血減少,人的身體不僅容易肥胖,還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狀況。人體對飲食的消化、吸收、輸送,主要靠脾胃來完成。進食定量,飢飽適中,恰到好處,則脾胃足以承受。消化、吸收功能運轉正常,人便可及時得到營養供應,以保證各種生理功能活動。反之,過飢或過飽,都對人體健康不利。

    所以進食宜飢飽適中,“七分飽”是最合適的。

    八分好

  • 有些人交朋友,總喜歡完全融入對方的生活中,他自己毫無保留,也要求別人毫無保留。這樣的友情只會讓人感到壓抑窒息。

    “距離產生美”,當兩個人親密到沒有絲毫距離的時候,也是友情破裂的開始。給彼此留下適當的空間和距離,“對人八分好”是友情最舒服的狀態。

    同樣的道理,愛一個人也不要愛到十分,八分就已經足夠了;剩下的兩分,用來愛自己。不要愛一個人愛得渾然忘卻自我,沒有了自己的思想,沒有了自己的喜怒哀樂,處處以他為中心,跟他在一起時,他就是整個世界;不跟他在一起時,世界就是他。愛人之間也應該“親密有間”,親密卻彼此尊重,給對方留下私人空間,愛到八分最相宜。人生追求也是一樣。

    有的人總在馬不停蹄地追逐成功,以為憑藉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登上人生頂峰。為了這個目的,殫精竭慮,甚至不擇手段。殊不知,人生根本沒有頂峰,世界最高峰喜馬拉雅山的上面還有無垠的天空。人只要向上走,站在什麼樣的高度不重要。

    追逐要適可而止,不要總讓自己處在追逐的亢奮狀態,適當停下腳步,走走停停,是一種人生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