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音樂不如模擬?日本唱片收藏家點評20張數字時代必聽CD(完)

必聽盤15

入手難度 A

數字音樂不如模擬?日本唱片收藏家點評20張數字時代必聽CD(完)

威爾第:安魂彌撒

尼古拉斯·哈農庫特(指揮)、

維也納愛樂樂團

(RCA 2CD 82876 61244 2)SACD/CD Hybrid

※錄音:2004年12月、維也納、金色大廳

與往年RCA名錄音
相同的真實音質。
廣大的動態範圍
能夠更加充分體會的SACD

與在室內樂中發揮DSD錄音威力的Hyperion盤形成對照的、更能欣賞到廣大動態範圍可能性的唱片,是尼古拉斯·哈農庫特2004年12月在金色大廳錄音的威爾第《安魂曲》(RCA 2CD 82876 61244 2.DISC15)。

在這場演奏中哈農庫特相比歌劇化的壯麗,更加追求比較抑制的表現,這一點在曲目開頭沉鬱的絃樂中明確體現了出來。但為了讓這種抑制真正起作用,就必須等到

數字音樂不如模擬?日本唱片收藏家點評20張數字時代必聽CD(完)

在舒緩的拍子下地動山搖般的低音鼓以及在遠方咆哮的銅管群所演奏的《末日經》了。同樣由維也納愛樂樂團在索菲大廳與弗裡茨·萊納錄音的DECCA盤(421 608-2.絕版),原本也是以RCA廠標問世的,其扭曲而崩潰的《末日經》,與半個世紀後Teldec出身的邁克爾·布拉曼錄音的這張哈農庫特盤相比,真有隔世之感。不過,當你感受到萊納&芝加哥交響樂團的《萊納之聲》和《天方夜譚》這樣的RCA最佳錄音,和哈農庫特盤在逼真的音質上有著相似的性質,這時,你也一定會為歷史的深邃感到輕微的目眩吧。


必聽盤16

入手難度 A

西貝柳斯:Luonnotar Orchestral Songs

索伊勒·伊索科斯基(女高音)

裡夫·塞格斯坦(指揮)、

赫爾辛基愛樂樂團

(Ondine ODE1080-5)SACD/CD hybrid

※錄音:2005年10月、赫爾辛基、芬蘭大廳

令人不由得屏息的美。
一個一個聲音
令人感到水銀般的密度

不過,哈農庫特盤最大弱點就是獨唱歌手,說起來這也是公開的秘密了。這裡我想介紹一下管弦樂團伴奏歌曲中隱秘的寶石,也算是換換口味。索伊勒·伊索科斯基是在維也納及倫敦的歌劇場中扮演元帥夫人的名花。2005年10月,她在祖國錄製的裡夫·塞格斯坦指揮、以赫爾辛基愛樂樂團為伴奏的《西貝柳斯歌曲集》(Ondine ODE1080-5.DISC16),是知名度並不太高的曲目,但根本就不是難以接近的音樂。

首先來聽聽中文標題《自然女神》的《Luonnotar》。在有厚度的管弦樂團前方,伊索科斯基化身3D音像浮現出來,僅僅這一點就足以令人信服這的確是非常了不起的SACD。但管弦樂團的質感讓這種驚奇更進一步。精妙重疊的聲音,如同很多樹葉層層疊疊一般,那清淡而鮮明的描寫,尤其是籠罩在煙靄中的管弦樂團的(而且一直非常明晰)美,簡直令人不由得屏息。而且不知怎麼回事,這聲音每一個都讓人感到水銀般的密度,仔細一看封套上的說明文字,結果在錄混音師一欄找到了Enno Maemets的大名。不愧是Maemets,果然非同一般。

必聽盤17

入手難度 A

數字音樂不如模擬?日本唱片收藏家點評20張數字時代必聽CD(完)

格什溫:F大調鋼琴協奏曲、

藍色狂想曲、etc

中松強恩(鋼琴)

傑夫·泰吉克(指揮)、

羅切斯特愛樂樂團

(Harmonia Mundi USA HMU807441)SACD/CD Hybrid

※錄音:2006年7月、羅切斯特、伊斯曼劇院


豐富的低音、厚重的音色、

左右大幅擴展的聲場
Harmonia Mundi USA似乎不再像從前那樣熱衷於SACD的發佈了,這一點非常令人遺憾,不過鋼琴家中松強恩2006年7月在傳奇性的羅切斯特伊斯曼劇院錄音的格什溫作為SACD(Harmonia Mundi USAHMU807441.DISC17)留了下來,而且還比較容易入手,可以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收錄的3曲都很不錯,其中《F大調鋼琴協奏曲》尤為重要。從曲子開頭就能聽到定音鼓和低音鼓的大對決,DSD錄音若無其事地接受這種巨大的動態,在明瞭保持音場最深部清晰度的情況下將其搬運到聽者跟前。而且,極其寬的聲場,也是這份錄音的特徵之一。更加值得特別提到的是,音色絲毫也不過分明亮。

事實上,剛才指出的豐富低音、左右大幅擴展的聲場、厚重的音色這3個要素,在美國、英國、德國等地,正是天生受歡迎聲音的性質。換句話說,這張SACD不但但錄音非常優秀,同時也是某種典型的聲音樣式通俗易懂的具現。但在日本,人們也許會因為它過於沉悶、低音過剩等理由而感到排斥,未必會受歡迎。當然,我也希望這只是杞人憂天。


必聽盤18

入手難度 A

數字音樂不如模擬?日本唱片收藏家點評20張數字時代必聽CD(完)

奏鳴曲的藝術

佩特里.伊沃寧(小提琴) &

凱文·菲茨傑拉德(鋼琴)

(Yarlung Records 76721)

※錄音:2008年6月、洛杉磯、阿爾弗雷德·紐曼大廳


用解剖學式的格調
將細節一絲不漏全部收錄。
嫵媚的小提琴聲音
向四面八方飛散

芬蘭的小提琴手佩特里·伊沃寧在美國逗留期間,Yarlung Records為他錄音和製作了兩張專輯。其中一張專輯收錄了巴赫的第一號無伴奏、弗蘭克&勃拉姆斯第三號,還有一首現代曲,就是《奏鳴曲的藝術》(Yarlung 76721.DISC18)。

錄混音師鮑勃·阿提亞在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紐曼音樂廳只用了1個真空管式立體聲話筒AKG C24錄下了小提琴和鋼琴。伊沃寧對音色及清晰度進行著極其細膩的控制,而C24話筒以解剖學式的格調將其細節無論鉅細一絲不漏全部收錄了下來。而且由於動態的峰值也被直接收錄下來,平均的電平相當低,也有中等程度的透視,對播放也有一定的解析度要求,如果是高端器材,可以聽到嫵媚的小提琴聲音從空間中的一點出發向四面八方飛散。這份錄音出自持業餘的態度、對商業主義不屑一顧的製作者之手。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是耿直的聲音。

必聽盤19

入手難度 B

數字音樂不如模擬?日本唱片收藏家點評20張數字時代必聽CD(完)

肖邦鋼琴專輯/大森晶子(鋼琴)

(Arumo AR11-011)

※錄音:2010年11月、長野縣、東御市文化會館

◇僅限於Arumo錄音工房直銷。

購買請聯繫Fax:03-3941-0324

或e-mail:[email protected]


豐富到令人屏息的
鋼琴的和絃。
處處皆有可所之處

在這種耿直上,大森晶子2010年11月的現場錄音盤《肖邦鋼琴專輯》(Arumo AR11-011.DISC19)也毫不遜色。大森是桐朋學園出身的鋼琴家,師從江戶弘子和蕾吉娜·斯曼捷延卡,現居長野縣。

這張CD的耿直,不僅僅來自其不經過一般零售渠道、接近私作盤的性質。錄混音師大村孝男對鋼琴這種樂器的錄音,有著毫不動搖的自信。因此第1曲的響板反射的亂舞、第2曲深沉的弱音、第3曲活靈活現的動態再現、第4曲毅然決然的持續低音……可以說處處皆有可所之處。同時,大廳聲學上的脆弱也決不掩飾。大村的耿直同時也使他不肯選擇均衡器處理等修正。這樣的話倒是應該選擇別的會場。CD的最後收入了將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的管弦樂團編曲為絃樂四重奏的室內樂版。絃樂器的立體性呈現也很精彩,與鋼琴之間的和絃以一種令人屏息的豐富度定格於碟中。入手方法僅限郵購,但今天的日本人進行的錄音竟然能好到這個地步,對於想要了解這一點的人來說,這點工夫還是值得付出的。


必聽盤20

入手難度 A

數字音樂不如模擬?日本唱片收藏家點評20張數字時代必聽CD(完)

埃爾加:謎語變奏曲、etc


邁克爾·斯特恩(指揮)、

堪薩斯市立交響樂團

(Reference Recordings RR129SACD)SACD/CD Hybrid
※錄音:2011年5月、密蘇里、Community of Christ Auditorium


將優秀數字錄音的
現代特徵集於一身的
壯麗SACD

第20張是基思·O·約翰遜的近作。作為現代的代表性錄音混音師,他的碟竟然只能選擇一張,總覺得有點說不過去,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邁克爾·斯特恩(艾薩克·斯特恩之子)與堪薩斯市立交響樂團於2011年5月錄音的Elgar《謎語變奏曲》(Reference Recordings RR129SACD.DISC20),其特徵首先就是大到無法形容的動態範圍。而且在較低的基本電平上,到了高潮,大音量的銅管、打擊樂及管風琴疊在一起,播放對功率有很高的要求。如果不能滿足這個要求,由於大廳的聲學特性極其活躍,而且就約翰遜的錄音來說會顯得透視稍遠,結果只能導致殘響過多、半生不熟的結果。但若是具備充分功率和分析力的高端器材,如同封套上的照片所示,從以指揮台為中心呈放射狀擴散的管弦樂團出發,充滿色彩的音響挾地動山搖之勢而來。管弦樂團那龐大的整體與細節的平衡也堪稱絕妙,每當獨奏樂器浮現時,其表情之豐富令人不由得露出微笑。這正是將此前所述的所有數字錄音的現代特徵集於一身的波瀾壯闊的SACD,非常適合作為必聽20張CD的壓軸大戲。

到現在為止,我已經介紹完了所有的碟。如果給我的條件有所變化,CD的面孔恐怕也會為之一變,不過我覺得自己應該還是提出了具有最大公約數性質的20張吧。

並不是說CD的聲音不好。只是聲音不好的CD很多。為了寫這篇文章,我集中重聽了數十張CD,我注意到很多優秀的錄音自身反映了各自的時代,讓我的胸口再一次發熱。在20張中擁有5張就已經很了不起了。聽得越多,越是會情不自禁地產生某種與之前相比的變化。這20張我就是帶著這樣的自負來選出的。

數字時代的優秀錄音

不為人知的必聽盤20選

以入手難度等級劃分的唱片一覽

A 級

1 德彪西.拉威爾:四重奏/克利夫蘭四重奏(Telarc CD80111)

2 俄羅斯素描/大衛·歆曼、巴爾的摩交響樂團(Telarc CD80378)

3 拉赫瑪尼諾夫:交響舞曲/尤里·泰米卡洛夫、聖彼得堡愛樂樂團(RCA 09026-62710-2)

4 霍爾斯特:行星組曲/彼得·塞克斯(Raven OAR380)

5 普羅科菲耶夫:小提琴第1協奏曲、第2/特迪·帕帕費拉米、安東尼·威特指揮波蘭國立廣播交響樂團 (NAXOS8.553494)

6 威爾第:安魂彌撒/尼古拉斯·哈農庫特、維也納愛樂(RCA 2CD 82876 61244 2)

7 西貝柳斯:Luonnotar Orchestral Songs/索伊勒·伊索科斯基(Ondine ODE1080-5)

8 格什溫:F大調鋼琴協奏曲、藍色狂想曲/ 中松強恩(Harmonia Mundi USA HMU807441)

9 奏鳴曲的藝術/佩特里.伊沃寧、凱文·菲茨傑拉德(Yarlung Records 76721)

10 埃爾加:謎語變奏曲/邁克爾·斯特恩、堪薩斯市立交響樂團(Reference Recordings RR129SACD)

B 級

11 瓦格納 2/傑拉德·施瓦茨、西雅圖交響樂團(Delos D/CD3053)

12 柴可夫斯基:曼弗雷德交響曲/裡卡多·夏伊指揮阿姆斯特丹王家音樂廳管弦樂團(London/Polydor F32L20264)

13 穆索爾斯基:圖畫展覽會/詹姆斯·博伊克(Performance Recordings PR7CD)

14 德彪西、福萊、拉威爾:鋼琴三重奏/ 弗羅列斯坦三重奏(Hyperion SACDA67114)

15 肖邦鋼琴專輯/大森晶子(Arumo AR11-011)

C級

16 馬勒:第1交響曲《巨人》/克勞迪奧·阿巴多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Deutsche Grammophon/Polydor F35G50034)

17 普羅科菲耶夫:《羅密歐與朱麗葉》組曲第1號/組曲第2號選/裡卡多·穆蒂指揮費城交響樂團(EMI/東芝EMI CC38-3025)

18 格里格/拉赫瑪尼諾夫:交響舞曲/愛德華多·馬塔指揮達拉斯交響樂團(PROARTE/Victor VICC28)

19 J.S.巴赫:安娜·瑪德蓮娜·巴赫的鋼琴筆記/尼古拉斯·麥克吉根(Harmonia Mundi France HMU907042)

20 美酒, 婦人 & 歡歌/加拿大室內樂團(CBC RecordsSMCD5164)

※入手難度的類目區分如下。A級是比較容易入手的,在2014年8月上旬時,大型進口唱片店及網站有新品在庫或可處理訂單。B級沒有庫存但可接受訂購,或已成為絕版但仍有流通庫存,或在二手唱片店有較多流通。只能郵購的唱片也算作B級。C級是一般認為入手非常困難但筆者無論如何都想要介紹的,在店面也很少見到。不過,各級的類目區分說到底只是一種大致估計,A級也有庫存為0的可能性,B級中可能也有唱片還有庫存。歸根結底只是作為一種相對的評價標準歸入不同的頂級。此外,唱片上的表記及名稱即使與現在不同,在本稿中還是採用該唱片上的記載。(全文完)


本文發表於STEREO SOUND中文版第192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