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時代——后羿射「日」 太康失國

在古崇國與嬴姓部落群、有扈氏部落群相爭的時候,岱北地區的有窮氏避開了紛爭,逐漸強大了起來。 岱是泰山的別稱,岱北自然就是泰山以北的地區,今天的山地北部,濟南、聊城、德州一帶。在4000多年前,這裡是黃河北黃泛區的東南邊緣,在黃河的泥沙逐漸將南黃泛區沼澤群淤塞之後,被黃泛區也開始了淤塞的漫長過程。 因為地磚偏向力的原因,北半球運動的物體會向右偏離,向東北方向漫流的北黃河,將泥沙堆積在右岸,也就是東南岸的岱北地區。生活在這裡的有窮氏趕上了這個契機,他們佔據較高的沙洲,建立村莊,挖掘水井,開墾農田,部落規模很快擴大,人口也增加的很快。 有窮氏是嬴姓部落群中比較邊緣的一個小部落,屬於旁支甚至附庸,在嬴國和古崇國的戰爭中,有窮氏基本上是吃瓜群眾的角色。但正因為避開了戰爭,趕上了北黃泛區的淤塞時期,有窮氏的部落實力得以保存並壯大。 在啟死後,有窮氏逐漸強大,並且重新合攏了嬴姓部落聯盟,甚至還有其他非嬴姓的東夷部落加入進來,在酋長羿的率領下,有窮氏發起了針對夏聯盟的戰爭。這場戰爭持續了三代人將近大半個世紀,大約在4000年前到3900年前之間。而這場戰爭的導火索,可能起源於一場上古的兄弟相爭。

上古時代——后羿射“日” 太康失國

傳說記載,啟死後,太康繼位。太康喜好狩獵,這在上古時代屬於再正常不過的愛好了。那個時代,人煙稀少,到處都是草場和森林,野生動物非常多,人們在耕作和飼養之餘,都會從事狩獵和捕魚。漁獵在人們的生活中佔有非常大的比例,是人們補充肉類蛋白質的重要來源。 不僅僅如此,狩獵還是鍛鍊部落成員應付戰爭能力的重要方式。人們在狩獵過程中聯繫各種射殺、搏殺以及戰術的配合,現實中的戰爭,不過是將獵物換成敵軍而已。 除此以外,禹各個氏族部落聯合進行大型的秋冬狩獵,還是維繫各部落之間感情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因為,狩獵期間,可以每晚都進行聚會,大口吃肉,大碗喝湯,最後往往還會有一場盛大的宴會。所以在後世,仍處於部落階段,或者保留部落時代遺風的,比如蒙古人和滿清皇室,就喜好狩獵活動。 太康的這一愛好無可厚非,後世記載中說太康是因為喜好狩獵,不關心方國內的農耕生產,才導致後面的禍亂的,這就是周時期成熟農耕時代對上古的錯誤想象了。 太康之所以遭遇後面的戰亂,源於部落時代王族內部權力的分散。相對更早時代的部落酋長來說,方國的君主權威要大的多了,但是各個氏族的族長,王族內部的叔伯兄弟,都擁有自己的部眾,在方國內部來說,國君依然只是各支山頭聯盟共主的角色。 啟死後,能和太康吹鬍子瞪眼的,大約就是各個氏族的族長,禹的兄弟(太康的叔祖們)、啟的兄弟(太康的叔父們)以及太康的兄弟們。由於禹和啟的時代,四處擴張,太康的叔祖、叔父們大多各自率領一部分族人,到新徵服的地方建立新的部落、方國,比如有扈氏、褒氏,所以在古崇國本部,除了國君太康外,最大的山頭就是他的弟弟仲康了。

上古時代——后羿射“日” 太康失國

兄弟反目,爭奪王位,無論是在哪個時代,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在政局穩定的情況下,二號勢力爭奪王位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尤其是山頭林立,各個氏族部落還支持現狀的情況下。除非,有外力來干涉。 仲康就恰恰趕上了外力的干涉,這支外力,就是有窮氏。 據傳說,有窮氏的軍隊在太康外出狩獵時發動政變,截斷太康的歸路,使得太康流落黃河以北,而政變之後,仲康成了夏聯盟的首領。 傳說不一定就是真實,真實更有可能的是另一種情況。仲康與太康兄弟不和,為爭奪君主之位而較勁,古崇國陷入內亂。在這種局面下,有窮氏率領東夷聯軍,沿著黃河南岸西進,直接攻打古崇國的都城——斟鄩氏部落所在地,洛陽盆地某處。

上古時代——后羿射“日” 太康失國

由於古崇國在內亂中消耗了不少實力,加上東夷聯軍實力強大,所以古崇國最終戰敗,君主太康被流放到黃河以北。 和200多年前的古虞國攻打古崇國,流放崇伯鯀,古虞國只針對古崇國的王族大宗一樣,有窮氏也只針對太康一系,扶植仲康成為古崇國的新君主。之所以這麼做,目的都是一樣的,儘可能的減少軍隊的損失,減少統治的成本,以最小的代價和最快的時間,統戰古崇國其他貴族,讓古崇國臣服於自己。 所以最終,仲康自然是臣服於有窮氏,有窮氏替代古崇國成為夏聯盟的霸主,酋長羿自然也就成了夏聯盟的首領了,所以在後世的傳說記載中,羿的名字前往往會加一個最尊貴的稱號,後,也就是后羿。 這段傳說,就被稱作太康失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