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醒:趕緊到社保局或社區去查查吧......

(高建強 報道)近日,記者接到一市民電話。該市民自稱,2017年,他大學畢業後,在廣東參加了一大型國有企業的工作。該企業為其購買了社會保險,近期卻被通知,要求其將其出生地的社會保險取消,否則,在廣東是無法繼續繳費的。

接到此信息後,該市民感到非常驚訝:我參加工作以來,只在一個單位工作過,也只在這個單位參加過社會保險。家裡什麼時候為我辦理過社保卡?我怎麼從沒見過這個卡啊?隨即,他立刻聯繫家裡,家長迅速展開調查,發現2013年他還在讀高中時,社會保險機構就為其在工商銀行辦理了社保卡。市民問這樣的事情怎麼處理?

重要提醒:趕緊到社保局或社區去查查吧......

接到電話後,記者立即聯繫銀行及社保機構,答覆:只有將原來的社保卡註銷,方可。而註銷原來的社保卡,銀行機構需本人攜帶身份證前往辦理。當然,銀行的網點遍佈全國,服務也還周到,可以在其工作地就近辦理;而社保機構則需本人攜帶身份證、銀行銷戶記錄等前往社保購買地(原辦理地)社保服務大廳辦理社保信息銷戶。近千餘里的距離,何其麻煩?!

無獨有偶,在諮詢此事時,銀行一年輕的工作人員也有與此相似的經歷。她也是與上述市民前後時間差不多的時候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辦理了郵政銀行社保卡,參加工作後也遇到同樣的難以續繳費用情況。只不過略微不同的是,該員工是在同一個省內讀書、工作的,處理此事的路程不是很遠(省會讀書,相鄰的兩個縣工作),但時間卻花費了不少。

據瞭解,社會保險(Social Insurance)是一種為喪失勞動能力、暫時失去勞動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損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補償的一種社會和經濟制度。社會保險計劃由政府舉辦,強制某一群體將其收入的一部分作為社會保險稅(費)形成社會保險基金,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被保險人可從基金獲得固定的收入或損失的補償。它是一種再分配製度。它的目標是保證物質及勞動力的再生產和社會的穩定。

在我國,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社會保障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勞動者只有履行了法定的繳費義務,並在符合法定條件的情況下,才能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險待遇。

重要提醒:趕緊到社保局或社區去查查吧......

曾幾何時,國家提出了一個“全民參保計劃”,即以社會保險全覆蓋為目標,通過信息比對、入戶調查、數據集中管理和動態更新等措施,對各類群體參加社會保險情況進行記錄、核查和規範管理,從而推進城鄉居民全面、持續參加社會保險的專項行動。問“度娘”,才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會引導全民自覺參加社會保險,有利於加快社會保險全覆蓋,實現“人人享有社會保障”;促進人力資源合理流動和社會保險的有效銜接;避免漏保、少保、重保,擴大社會保險的受益面,推進社會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真的嗎?

“全民參保”本是一件好事,但不知從何時起,這個保險卻變了味道。據某地人社部門解釋,“全民參保”就是從剛出生的新生兒開始,都要參加社會保險。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和個人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也就是說用人單位一旦僱傭員工,就需依法為其繳納社會保險(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屬於強制保險。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社會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即具有自願性。可見,上述人社部門的“全民參保”解釋顯然與“法”有出入。當然,這是一個值得調研的問題,我們不去深究它。

記者要說的是,從新生兒開始的“社保”辦了也就辦了,市民都很理解,也很支持社保部門的工作,但社保部門或居委會等機構,你要告訴人家,或通知人家領取社保卡啊!不要將辦好的社保卡置之高閣,不理不睬,影響市民後續保險交費啊!

重要提醒:趕緊到社保局或社區去查查吧......

鑑於此,記者提醒所有市民,隨著大數據的更加普及,社保卡如同身份證一樣的唯一性將越來越有所顯現。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也許社保工作人員已經好心幫你辦好了社保卡,你卻不知。這是好事,但也可能會為你帶來一定的麻煩。還是趕緊到社保局去查一查吧,看看是否有“驚喜”!記者也提醒社保機構和社區的辦事人員,為人民服務不是說說而已,還是請將服務工作做深、做細、做徹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