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孩子,要“舉全村之力”

黑龍江建三江創業農場的一名4歲女童,疑被其親生父親和繼母虐待,身上受傷嚴重被送醫。警方通報,因孩子多動、淘氣,“繼母”曾多次用拳頭毆打、用開水燙她,父親也曾用數據線、掃帚毆打過她。4月29日,孩子的父親和“繼母”因涉嫌故意傷害罪被警方刑拘。目前,孩子仍在醫院治療。(4月29日《新京報》)

這是一樁駭人聽聞的事件。相信,傷害孩子的人,一定會受到法律嚴厲制裁。不過,這件事也有必要進一步反思。

未成年人遭遇家庭暴力,並不鮮見,可就因為這種暴力發生在“家”裡,很多人包括一些組織,往往只是把它作為“家務事”看待。即使發現家庭暴力行為已嚴重傷害當事人,甚至已經構成人身侵害事件,鄰里依然充耳不聞、熟視無睹。尤其是,相當多的一部分人還認為,對孩子家暴是一種教育方式,屬於“管教嚴厲”而已,根本就不算問題。甚至,有拿鄰居孩子被家暴當作“教訓”來警告自家孩子的,很多孩子也深受這種“教育”的影響而喪失自我保護意識。可以說,這種漠視、默許是對家庭暴力的縱容。

這讓我想起多年前看過的一部電影《刮痧》,一箇中國老人在美國為生病的孫子刮痧,被人發現而懷疑孩子受虐,因此報警,引出一系列的麻煩,直至老人的兒子被剝奪了孩子的監護權,甚至對孩子的探視權也受到嚴格限制。電影本來是反映中美文化碰撞的,但電影中美國人對兒童的保護意識很值得我們反思。

後來,我又讀了一本關於兒童教育和養育的書《舉全村之力》,書中闡述如何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造和諧的社會環境。“舉全村之力”這句話,源自非洲某一部落。這個部落的人認為,一個孩子出生,不是一個家庭的事,而是關係到整個村子的未來,所以養育孩子就是全村的事,一個孩子就是全村的孩子。

同理,一個孩子遭遇家暴,背後,可能還有無數個孩子遭遇家暴。一個孩子的不幸,背後可能隱藏著其他不幸的孩子,甚至於,包括我們自己的孩子。因此,當看到鄰家孩子遭到家暴時,每個人如果都去保護孩子,有了這樣的共識,無疑將極大地推動社會的進步。

面對家暴,“見義勇為”的多了,那些以“家”作擋箭牌,拿“教育”當護身符,以為誰也拿他沒辦法的家庭暴力實施者,就不敢任意妄為了。這種“見義勇為”,就是在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造和諧的社會環境,功莫大焉。

當然,學校在普法活動中,也有必要培育增強未成年人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孩子們也勇敢地高舉法律,對各種家暴說“不”。法律是每個孩子的堅強後盾,“舉全村之力”式的社會共識,則是孩子們的堅實靠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