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小學開學,學生帶“一米帽”上學,效果如何?

近日,杭州小學一到三年級開學,某小學的學生們統一戴著自制的“一米帽”上學,引起熱議,該小學校長介紹:“這確實是我們的創意,用我們的提倡的話來說就是:頭戴一米帽、保持一米距。”

一米帽引發注目,許多人也認為這種形式既可愛又起到了宣傳作用,同時還防止了學生扎堆,學校確實是用心了。

我卻有些不同意見。

誰用心了

一米帽的造型各式各樣,有鹿角狀、有飛機狀、有螺旋槳狀、有官帽狀,頗為五花八門。

熱鬧之餘,要意識到,在這個創意上,學校用的是心,動手的卻是家長。

其實就和從幼兒園到小學各種各樣的手工一樣,學校一紙通知,動手的都是家長,一米帽也就是其中之一。對於這種任務,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要讓他們自己動手完成這樣的手工,基本是不現實的,最後都是家長的任務而已,以家長的手藝活來博取學校的眼球,學校用的只是心,動手的還是家長。

試問,如果學校專門安排一節手工課,來讓孩子完成自己的一米帽,是否更有實踐意義一些。

杭州小學開學,學生帶“一米帽”上學,效果如何?


安全風險

提安全風險似乎有些雞肋,卻也不得不說兩句。看形狀,這些一米帽的材質不乏堅硬材料,伸出的耳朵又接近與孩子視線齊平,一到三年級孩子本來就好動,調皮的孩子更是無法約束自己的行動,萬一異物入眼,後果可就有些麻煩,潛在的安全風險還是有的。

實際意義

即使再為一米帽點贊,也不得不承認,它的實際意義約等於零。一米帽有什麼實際意義,這裡實在是分析不出來,說戴了一米帽能防止孩子扎堆的,那是沒帶過孩子說的話。

如果它還有什麼其他實際意義,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杭州小學開學,學生帶“一米帽”上學,效果如何?

宣傳意義


不容否認,一米帽的宣傳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但是,對學生來說,能真正起到多大的宣傳意義,我實在持保留態度。

一到三年級的孩子,7-9歲的年齡,有幾個能真正控制住自己不扎堆不靠近,一年級的學生互換口罩戴的也不在少數。真正要做到這些,在學校必須依靠老師的監督和提醒。

戴個一米帽,這個年齡的孩子就真能自覺遠離一米了?新奇過後,帽子恐怕就成了玩具

當然,不否認一個班級的孩子裡,總有一些是比較穩重聽話的,但這些孩子,本身也並不需要一米帽來隔開距離,一米帽能起到的作用,除了拍照發朋友圈,真真是有限。

嗯,回過頭來說,宣傳意義還是很大的,只是對於學校層面來說。

杭州小學開學,學生帶“一米帽”上學,效果如何?

其他意義

當然,還會有人說,一米帽對孩子來說覺得好玩,覺得有趣,就是對活動最大的認可。這樣的說法不無道理,但反過來想想,不管是什麼材質的帽子,戴久了多少會有些累不說,上課時戴著這樣的帽子,會不會對孩子視線有影響,會不會對聽課效率有影響,就如同互換口罩,互換帽子的孩子我想也不會沒有,又有多少人站在孩子角度考慮過這些問題呢?

戴這個一米帽,請問怎麼上課?最簡單的影響至少有兩點。

一是擋住後面同學看黑板,二是學生可能分心玩帽子。

小學生本來自制力就比較差,戴上這東西,學生覺得好玩搖頭晃腦時肯定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且孩子也有模仿心理,都這樣做課堂不是亂套了嗎?

如果你是老師,你肯定不希望孩子注意力被非課堂內容吸引,想想課堂上這種亂狀況就覺得可笑。

杭州小學開學,學生帶“一米帽”上學,效果如何?


一米帽本身是小事,戴戴也無傷大雅,不過透過這件小事,卻能看到學校方的態度。宣傳引導防疫本身不是錯,但搞得這樣花枝招展,如果我要說是形式主義,恐怕會引來支持者的議論;如果說不是形式主義,那麼看看形式主義的定義:形式主義(formalism)典型特徵是脫離現實生活,強調審美活動的獨立性和藝術形式的絕對化,認為是形式決定內容,而不是內容決定形式。

頭戴一米帽,就能讓孩子從行動上不扎堆,從思想上認識到不要聚集,這些只是美好的願望罷了。

杭州小學開學,學生帶“一米帽”上學,效果如何?

對孩子和家長來說,唯一的意義可能在於若干年後翻看照片,曉得有過這樣一回事,意義大致等於做過一個有趣的手工。

當然,對校方來說,或許意義可就大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