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食物竟是漂洋過海的“歪果仁”!3——水果篇


之前咱們把食材界糧食、蔬菜中的“歪果仁”簡單介紹了一下,今天咱們看看說過中有哪些同樣是來自海外的“移民”。

菇娘

這些食物竟是漂洋過海的“歪果仁”!3——水果篇

假如有一天,您路過買說過的攤子,聽見老闆熱情地招呼:“酸甜的菇娘!帶點嚐嚐唄?”您的第一反應是什麼?“遇上人販子啦!趕緊報警!”淡定,淡定,人家賣的真是水果,還是味道不錯的小漿果。只是大家多是見過,卻叫不出名字罷了。

菇娘也叫“燈籠果”、毛酸漿”或“哥倫比亞龍珠果”。原產於南美洲,大約元明之際傳入中國。 初來乍到那會兒, 先民也第一次見到這貨,乾脆,根據音譯直接就稱它為 “姑娘”。後來李時珍在《本草綱目》 中還特意解釋說,人家不叫姑娘,人家叫 “瓜囊”。 由於方言的緣故,傳著傳著就成了“姑娘”。但是說實話,我更願意接受“姑娘”這個名字,“瓜囊”是個什麼鬼?聽著就不好吃!


蘋果


這些食物竟是漂洋過海的“歪果仁”!3——水果篇

要說蘋果是外來戶,跟大蔥一樣也是屬於讓人“大跌眼鏡系列”的存在,但蘋果的情況又不太一樣。今天我們最常見到的蘋果在19世紀中期從歐洲漂洋過海而來,體型碩大,品種繁多。

本來中國有土生土長的原產蘋果品種,古時候叫作“林檎”。今天,在日語中,蘋果的寫法依然是“林檎”。林檎每當成熟時,總會引來小鳥駐足。枝葉間鮮紅的果子,啼鳴的小鳥,相映成趣,所以也有管“林檎”叫做“來禽”的。但從名字而論,“林檎”對比“蘋果”顯得萌意十足,腦海中滿滿都是山間的畫面。林檎在中國有著極其悠久的歷史,如果在超市、在水果店裡,發現那種萌萌的、體型偏小的蘋果時,勇敢喊出的它的名字,它就是“林檎”。


西瓜

這些食物竟是漂洋過海的“歪果仁”!3——水果篇

在今天的水果陣營中,外來食材陣容強大。除了剛才說的菇娘、蘋果外,葡萄、菠蘿、香蕉、西瓜這些品種,都成長能夠獨當一面的王者。

西瓜原產於非洲,也是經過漫漫長路跋涉,在宋時才傳到中土。宋代之前但凡說到瓜,多指冬瓜、甜瓜,而不是西瓜。著名的不正經小說《金瓶梅》中寫道:

西門慶在涼亭擺酒聽曲,偎紅倚翠,“冰盆內沉李浮瓜”,丫鬟在旁打扇,坐著瓷墩。

雖然大官人家裡好一副盛夏居家消暑圖,逍遙自在。可這“浮瓜”也就是甜瓜、香瓜之類,西瓜是無緣得見了,誰讓他生在北宋呢。


南宋初,禮部尚書洪皓出差去金國。哪能想到金國“熱情好客”,洪尚書到了金廷,就被扣留了,一留就是十五年。扣留期間,他不卑不亢,寧死不屈,金廷也不得不豎起拇指讚歎:行啊!洪爺!是條漢子!後來隨著韓世忠、岳飛、劉琦等抗金名將橫空出世,宋扛金的戰爭形勢一片大好,洪皓才得以被釋放回國。想想當時洪尚書返鄉的情景,哼著小曲,啃著西瓜,高高興興地踏上南下的旅程。從此,西瓜得以在大宋土地上種植。


如今,飲食文化交流,以及食材流動的速度比之從前,不可同日而語,越來越多的新食材持續傳入,中餐也在不斷兼收幷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不辜負食材,不辜負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