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地動儀遭質疑,被移出歷史教科書,真的不能預測地震嗎?


張衡地動儀遭質疑,被移出歷史教科書,真的不能預測地震嗎?

汶川地震時,舉國悲痛。人們無一不希望能有臺儀器準確預測地震發生,以保障人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可惜現在的科技水平還達不到,電視臺上所謂的地震預警是在地震發生過之後才預警的,但僅僅提前幾秒幾十秒已是大功一件,能挽回多少損失。

或許有人會想起教科書上讓人以之為傲的張衡地動儀,它不能預測地震嗎?為何汶川地震時不見其起功效呢?很遺憾,事實證明教科書上那個地動儀確實不能,甚至有中科院院士道: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那個強。有關張衡地動儀的內容也被移除歷史教科書了。

張衡地動儀遭質疑,被移出歷史教科書,真的不能預測地震嗎?

張衡地動儀or王氏地動儀

張衡是我國東漢時期著名的發明家、天文學家、地理學家……他在很多領域都有著出色的表現和傑出的貢獻,更被稱作“南陽五聖之一”。不過,他最為人稱道的是他發明的張衡地動儀。

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很頻繁,甚至三十多年間便發生二十六次大地震。房倒屋塌,山崩地摧,人民流離失所。當時天災被視為不吉,動輒禍及一方官員,還有人趁機宣揚迷信,以迷惑受苦受難的大眾。張衡對這個現象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對記錄下來的地震現象進行了細心的考察和試驗,而後發明了地動儀。

張衡地動儀材料為青銅,乍一看神似酒罈,四周鑄八龍,龍張口含銅球。若哪裡發生地震,龍口中的銅球就會掉落,落到下方蹲坐的蛤蟆口中。它可以準確地表明發生地震的方位。古代通訊基本靠快馬加鞭,若哪裡發生地震,朝廷還得過幾天才能知道,這無疑是對救援和賑災的延誤。

張衡地動儀發明後,準確地報告了金城、隴西一帶的大地震,使得地動儀一時間被傳為神異。

張衡地動儀遭質疑,被移出歷史教科書,真的不能預測地震嗎?

可惜其發明距今已有1800多年,此後漢代不存,張衡地動儀也因戰亂消失了。有關於地動儀,只有史書中寥寥幾言留存於世,也並沒有什麼結構圖紙。中國幅員遼闊,地震向來沒有脫離過人們的生活,因著張衡地動儀的神異,後世一直沒放棄過對它的研究。

1934年,燕京大學歷史專業的研究生王振鐸產生了復原張衡地動儀的念頭,經研究史書記載,兩年後他畫出了一套復原模型圖稿。直到1951年,他才復原出一個地動儀模型。後來,王氏地動儀被擺入博物館,成了世人熟知的歷史教科書插圖。

王氏地動儀掉不出來的銅球

2010年,有網友發帖稱,博物館裡的地動儀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才造出來的模型,珠子也掉不出來。此言引起網友們熱議。此後科普作家方舟子在媒體發言,表示各國復原的地動儀均不能真正監測地震,是藝術品。他還懷疑失傳的張衡地動儀是否有監測地震的作用,質疑史書中張衡地動儀預測隴西地震這件事的真實性。

張衡地動儀遭質疑,被移出歷史教科書,真的不能預測地震嗎?

中國地震學奠基人、中科院院士傅承義也在某次講座中提及王氏地動儀時毫不客氣地發言稱: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那個強!

在王氏地動儀發明出來後,中國發生過許多次地震,它確實沒什麼反應,裡面的銅球也沒有掉出來。這點事實不能否認。不過專家們回應道,方舟子對地震這個領域並不瞭解,而專業的歷史地震學專家已經審核過史料,雖然年代久遠,但是當年的隴西地震確有其事

只是此事一出,對失傳的張衡地動儀是否具有監測地震作用的懷疑還是發酵了。其實從上世紀開始,美、日等國地震界權威都開始質疑中國的張衡地動儀。奧地利人雷立伯甚至發文稱:中國人對張衡是種崇拜和信仰,並不科學。古人智慧不會太領先,也創造不出能檢測地震的地動儀。

後來又有一件事引起國內輿論——張衡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移除了初中歷史教科書。

張衡地動儀就這麼因王氏地動儀被殃及了。

張衡地動儀遭質疑,被移出歷史教科書,真的不能預測地震嗎?

張衡地動儀之我看

首先,張衡地動儀代表的是古代的科學研究精神,且對古代的應急賑災有著重要意義,對而今人們與地震這種天災的抗爭也有著很大的啟發性和激勵作用,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張衡地動儀並無結構原理圖留存,王氏地動儀只是現代人根據史書上寥寥幾言而復原出來的,是一種基於約束下的再創造。它沒有監測地震的作用,其圖像確實應該從歷史教科書上移除。但是張衡地動儀與之不是一碼事,歷史教科書不配圖不行嗎?

不過教育界曾回應過,這只是一種在教材編排上的調整,張衡地動儀會出現在小學五年級課本上,還專門設置了課文介紹古代為科技做出過巨大貢獻的人們。這對人們姑且也算一種安撫吧。

其次,由於歷史變遷,中國古代有很多科技並未留存下來,後人只能從史書中考證其存在過,對其產生嚮往。張衡地動儀雖然遺憾地不復存在,可史書記錄卻是板上釘釘的。

張衡地動儀遭質疑,被移出歷史教科書,真的不能預測地震嗎?

若說僅有史書不可作證,那作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巴比倫空中花園是否存在呢?世人未曾見過其真實面目,卻對它深信不疑,很大程度上不也是源於史書嗎?外國人可以嘴皮一碰便否認張衡地動儀,但是中國人最好不要輕易如此。正如沒人見過龍行九天,卻不願輕易否認我們是龍的傳人一般。

最後,古人的智慧現代人不一定全都懂,所謂古人智慧不會太領先的話,先弄明白金字塔的一系列謎團才有資格發言。現代人復原出的模型監測不了地震,不代表古代的張衡地動儀便監測不了。

質疑模型確實應該,但若質疑張衡地動儀,請苦心孤詣地研究其漏洞,拿出更多的科學結論再發言。最好直接創造一個能預測地震發生的儀器,相信張衡急人民之所急,九泉之下,也會老懷欣慰。

張衡地動儀遭質疑,被移出歷史教科書,真的不能預測地震嗎?

總之,張衡地動儀意義重大,其功績不可磨滅,也必將被人們永遠銘記。哪怕它被移除歷史教科書,也不會從中華文明的傳承中消失。而院士的發言是針對表現不佳的模型的,作為中國地震學權威,他一直苦心孤詣地研究地震,也有資格說出這樣的話,即使稍顯過激。

而作為龍的傳人的我們,從前不曾對地震妥協過,今後也不會,真心期待可預測地震的儀器問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