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侶,為什麼伴在前,侶在後?

說到伴侶,我們腦子裡總會浮想出萬千旖旎的景象;或縱他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或用一朵蓮花商量我們的來世,用一生的時間奔向對方;或待你江湖厭倦,我陪你歸隱南山……這不一而足的總總佳句,都讓世間無數的痴男怨女頂禮膜拜,深信不疑。

伴侶,為什麼伴在前,侶在後?

可是,伴侶,真的就只是這樣悽美,這樣摒棄於 當下呢?

要知道, 伴侶,真的不僅僅是愛情。伴,永遠重於侶。

先舉一個文藝作品中的例子,電影《流浪貓鮑勃》。該片改編自詹姆斯·鮑文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位落魄的倫敦街頭賣唱藝人在嘗試戒毒、生活窘迫之際,偶遇並收養了一隻薑黃色流浪貓,頹廢吸毒的詹姆斯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變,因為很快,這一人一貓的組合便吸引了過路人的注意, 詹姆斯的經濟狀況因此得到了巨大的改善。與此同時,詹姆斯結識了住在隔壁的女子貝蒂(魯塔·蓋德敏塔斯飾),在貝蒂的身上,詹姆斯重新燃起了對愛的渴望。街頭藝人詹姆斯和流浪貓鮑勃,一人一貓就這樣改變了對方命運。其實我想說,如果真的要說對詹姆斯影響力最大的,個人認為不是美麗的女鄰居貝蒂,而是黃貓鮑勃。正是有了鮑勃的陪伴,讓詹姆斯感覺我應該做點什麼,起碼得餵飽鮑勃,這種責任心讓詹姆斯戰勝了毒癮,成功地獲得了新生。難怪影片名字是《流浪貓鮑勃》,而不是《女鄰居貝蒂》,由此可見,人們對“伴”的需求遠遠大於“侶”。陪伴,長時間的在一起,哪怕是來自於寵物的陪伴,有時也比情侶帶來的陪伴,更入木三分,深入骨髓。

伴侶,為什麼伴在前,侶在後?

或許有人要說,這只是文藝作品,況且這只是寵物,生活中,其實不是這樣的。真的是這樣嗎?

我再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吧;

著名女演員馬伊琍,他和丈夫文章的愛情曾經是世人喻為典範,但2014年,文章在長期的工作接觸中,估計是因為長期與搭戲的女演員姚笛在一起,這種長時間的陪伴,促成了這段婚外戀的發生。個人認為,姚笛不是文章想要的類型;同樣,估計文章也不是姚笛的菜。具體情況我們無從得知。只知道這長期陪伴造成的日久生情,終於讓睿智的馬伊琍在2014年3月31日,回覆文章出軌事件!全文如下:戀愛雖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馬伊琍的原諒,挽回了文章,也讓姚笛成為一個笑話。但我們仔細分析此事——文章不愛馬伊琍嗎?顯然不是!那為什麼會出軌呢?估計只是長久的陪伴中日久生情而已。你想啊,拍戲,白天都在一起,估計也沒啥週末的概念。再加之演員跟很多服務型行業一樣,應酬比較多,甚至有可能晚上的飯局也在一起。你幫我擋酒,我送你回酒店;或者或者不是喝酒,只是我與配偶鬧了彆扭,苦悶之下,我跟你傾訴傾訴。一來二去,日久生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伴侶,為什麼伴在前,侶在後?

那麼最可悲的是誰?姚笛!僅僅因為長時間在一起工作,就介入別人的婚姻,搞得自己狼狽不堪。還好,姚笛沒有結婚,更沒有孩子。否則,不僅姚笛自己丟臉,她的丈夫和孩子也會跟著萬劫不復!

馬伊琍原諒文章了,她的心裡就舒服了嗎?肯定不會,打落牙齒和血吞而已,但睿智的馬伊琍做了利益最大化的選擇。如此聰慧、如此美貌、如此多才的馬伊琍正麼就這麼輸給不如她的姚笛了?無他!——唯長時間相伴而已。難怪,古人要說“伴侶、伴侶”。一定要把“伴”所在“侶”的前面。因為“伴”,真的比“侶”管用!

祝願天下所有“伴侶”都是“伴”,而不僅僅是“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