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宗廟制度和宗廟“屍祭”你瞭解多少?

什麼是宗廟?我們看看“宗”這個字就知道了。“宀”好像是房子,“示”的意思是祭祀,所以“宗”字的本義就是祭祀祖先的房子。古人迷信,認為人的肉體雖然死亡了,但靈魂是不死的,所以要用宗廟來供奉祖先的靈魂。一個家族的人要由宗子(即嫡長子)率領,歲時祭祀祖先,以此灌輸親族相愛的觀念,使族人更好地團結起來,這叫做尊祖敬宗。所以宗廟是整個家族祭祀祖先的場所,是祖先靈魂所在,也是一個宗族存在的象徵,它是宗法式家族團聚族人的精神紐帶。

真正的宗廟制度和宗廟“屍祭”你瞭解多少?

在古代,祭祀祖先是宗族的頭等大事。一個家族在建造新住宅時,必須先建宗廟,才能再蓋住宅。宗廟要建在住宅的南面,廟門也開在南端,因為古人是以南為貴的。宗廟是供奉祖先靈魂的地方,但靈魂是虛的,得用一個實物來作為象徵,所以吉人用一塊矩形的墩子,正面刻上相先的名諱,背面刻上祖先的諡號,這就是祖先的脾位。後來有人把石頭牌位改成了木頭的。

宗廟祭祀的時候,要找一個活人裝扮成死去的祖先的模樣,坐在宗廟上堂正中,接受祭祀。這個死者的替身叫做“屍”,所以一些特定的祭祀又稱為“屍祭”。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當“屍”的,當“屍”的人必須是已故先祖的孫子或孫輩的人,而不能是兒子,這就是所謂的“孫可以為王父(祖父)屍”、“子不可以為父屍”的規定。如果孫子年幼,就派人抱著他坐在堂上受祭,這叫做“抱孫不抱子”。這些情況在《禮記》中都有記載。

依照宗子身份地位的不同,宗廟分成了很多等級,並且從各個方面反映出來。

真正的宗廟制度和宗廟“屍祭”你瞭解多少?

比如,古代宗法制度規定,天子可以有7座宗廟,諸侯可以有5座,大夫可以有3座,士只能有1座,可平民家族根本不能擁有宗廟,只能在自己的居室裡祭祀祖先。所以,人們從宗廟的數目上一眼就能看出這個家族是帝王還是諸侯,是士還是普通百姓。就連宗廟的廟門,數目也不一樣。天子的宗廟,從外到內有5個門,分別叫做皋、庫、雉、應、路;諸侯的宗廟有3個門,叫做庫、雉、路;大夫的宗廟有兩個門,稱為大、中。

此外,牌位的尺寸也不一樣,尺寸的大小,也是由祖先生前的身份來決定的。天子牌位長一尺二寸,諸侯的只有一尺長。

宗廟裡的牌位、幾座宗廟的排列及其朝向,都有著嚴格的規定及次序。始祖廟或始祖牌位居最北正中,朝南。從始祖以下,第二代宗子廟及牌位居左,朝西,稱為昭;第三代居右,朝東,稱為穆,對稱排列。第四代又居左,也稱昭,第五代又居右,也稱穆,也對稱排列,以下類推。宗族祭祀時,活著的族人也要按昭、穆的次序站立、跪拜,左為昭,右為穆,不能混雜。1984年在陝西省鳳翔縣馬家莊發掘出土了秦朝的宗廟遺址,就是按照這樣的次序排列的。因此,宗廟的數目、構造等的不同,都是反映一個家族等級和貧富的重要標誌。

現存最早的宗廟要數西周宗廟遺址了,在陝西省歧山縣鳳雛村。總面積2600平方米,坐北朝南,以門道、大殿為中軸線,東西對稱,佈局嚴整,井然有序。

古人認為,家族的一切事務都應由祖先的神靈主宰。因此,家族事無鉅細,都必須到宗廟舉行儀式,慎重地報告祖先,這種儀式叫做“告廟”。哪些事情需要告廟呢?比如,新一代宗子即位就得告廟。即使是陰謀篡權取得宗子地位的人,也要用告廟的儀式取得族人正式的承認。又如,宗子出行得告廟,回來也要召集族人在宗廟會飲接風。家族出征打仗,獲勝要告廟,歌頌祖宗功德;失敗也要告廟,以此告別宗廟,然後舉族逃亡。族人犯罪,宗子決定處死他,必須先告廟;孩子長大成人,族人娶妻或死亡等事,也都要舉行告廟儀式。可見,死去的祖先對活著的子孫的一舉一動,都是要過問的。

真正的宗廟制度和宗廟“屍祭”你瞭解多少?

全族人在宗廟裡舉行隆重盛大的儀式來祭祀祖先叫做“廟祭”。廟祭的種類很多,每種祭祀都有專門的名稱和儀式,祭器、祭品也都各不相同,規定既嚴格又瑣屑。廟祭是全家族最隆重的祭典,也是最重要的活動。比如,春夏秋冬有“四時之祭”,每5年有一次“禘(di)祭”,每3年有一次“祫(xia)祭”。其中裕祭是規格最高、儀式最隆重的一種大祭。

古代帝王把天下據為一家所有,世代相傳,所以他們也把宗廟看成是王室、國家的象徵。據史書記載,最早進行祭祀活動的帝王是傳說中的舞和禹,他們祭祀的先祖是軒轅皇帝。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規定只准帝王擁有宗廟,其他百官不得擅自建造,目的是為了加強宗族統治。每個朝代更替時,帝王都建廟祭祖,於是後人稱帝王祭祀祖先的專用宗廟為太廟。歷代太廟都建在京城。

真正的宗廟制度和宗廟“屍祭”你瞭解多少?

北京的太廟,也就是現在的勞動人民文化宮,建於明代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是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祖先們的地方,面積達139000平方米。如今,它已成為人們文化娛樂、遊覽休息的好地方。同時,它也將作為古代宗廟的珍貴文化遺蹟留存於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