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製造業“主力軍”持續壯大

“洛陽製造”喜事不斷——載體培育有成效:洛陽大數據產業園近日正式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全市新增19家“小巨人”培育企業;企業達產建新功:中鋁洛銅今年3月銅加工材產量、合同訂貨量、產品銷售量均突破8000噸,單月產量創下公司近50個月以來新高;項目推進快步走:總投資約45億元的洛陽石化煉油結構調整項目全面推進,預計今年9月建成投產。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支撐。近年,市委、市政府持續把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製造業“主力軍”持續壯大。有數據為證:2019年,我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比2018年提高0.5個百分點,高於全省0.8個百分點。其中,製造業同比增長10.2%,比2018年提高2.2個百分點,高於全部工業1.6個百分點。

圍繞構建“565”現代產業體系,我市近年不斷加快環保產業、數字經濟、智能製造等產業培育發展,通過建好園區平臺,推動延鏈補鏈,用好產業基金,堅持在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上奮勇爭先,為加快推進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持續提供動力源泉。

結構調整穩步推進——

製造業規模質量不斷提升。

數據看亮點

● 2019年,全市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2%,其中六大高成長性製造業同比增長13.2%。

● 2019年,在全市39個工業行業中,27個實現同比增長,其中電子信息、機器人及智能裝備、新能源等產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2.5%、20%、20%。

● 2019年,全市“三大改造”規模以上企業覆蓋率超過八成,2500餘家企業實現上雲,12家企業被評為省級智能工廠(車間)。

2019年,全市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2%,其中,六大高成長性製造業同比增長13.2%,高於工業增速4.6個百分點,製造業的“主力軍”作用不斷髮揮。

新興產業發展迅猛。在全市39個工業行業中,27個實現同比增長,21個行業增速超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電子信息、機器人及智能裝備、新能源等產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2.5%、20%、20%。

工業生產與生態建設齊頭並進。去年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同比下降12%,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8.98%。

新舊動能加速轉換——

2019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5%,佔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44.9%。全市“三大改造”規模以上企業覆蓋率超過八成,2500餘家企業實現上雲,12家企業被評為省級智能工廠(車間),推廣應用機器人及數控機床等智能裝備1574臺。我市建成全省首個、全國第20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中心城區實現移動5G網絡全覆蓋。

在載體建設方面,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成為全國批覆建設的第12家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也是我省首家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中信重工、普萊柯等20家企業入選國家級、省級技術創新示範企業;一拖集團、蘭迪玻璃等11家企業被工信部確定為工業企業知識產權運用試點企業。“工業設計之都”建設高位起步,洛陽拖拉機研究所有限公司入選國家工業設計企業。

企業梯隊逐漸建立——

我市大力實施重點企業提質倍增試點行動和“小巨人”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程等,推動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的企業成長梯隊。2019年,50戶重點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工業產值同比增長4%,剔除洛陽石化檢修影響,重點工業企業累計產值增速為9.3%。

全市新增“小巨人”(培育)企業19家,新認定市級“隱形冠軍”(培育)企業20家,51家中小企業入選河南省“專精特新”優質中小企業庫。全市民營經濟組織數量達46.4萬戶,佔全市市場主體的95.4%。

隨著2020年全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三大改造”全覆蓋,宏興60萬噸/年工業三苯等194個已竣工項目進一步投產達產,洛陽石化煉油結構調整等214個項目建成投產,我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將迎來新的增長點。

下一步,我市將繼續堅持把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緊緊扭住創新驅動和轉型升級兩個關鍵,突出洛陽產業特色,實施製造業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融合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五大攻堅行動”,推動傳統產業提質效、新興產業上規模、產品服務創品牌,構築全國先進製造業基地,加速推進副中心城市建設。

(洛報融媒 記者 陳曦 通訊員 郝爽 劉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