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何稱新婚之夜為“洞房”,它的由來和陝北窯洞有什麼關係

中國人向來把新郎新娘結婚後第一晚的同居叫入洞房,並且將人生最幸福的事兒也概括為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而這裡提到的洞房,最早指就是窯洞的洞。要說起洞房就什麼意思?就是從窯洞這個洞來開始的,因為窯本身就是洞,這個在洞和什麼有關係,和道家成仙得道有關係,因為道家成仙他要長生不老怎麼辦?神仙在山洞裡邊成仙得道,所以把他們叫做成為洞仙。為什麼要叫洞房?就從洞這個意思來說的話,你可以的興旺發達,長命百歲。可以成為洞仙就這個意思。這是延安民俗博物館裡的一孔窯洞,牆上的這張1955年的結婚證書,大紅的喜字,帶花的枕頭以及胖娃娃的年畫,都表明這是一孔新婚夫婦居住的窯洞。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產物,陝北農民的象徵,過去一個農民辛勤勞作一生,最基本的願望就是修建幾孔窯洞。有了窯,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業。男人在黃土地上刨挖,女人則在土窯洞裡操持家務,生兒育女,小小的窯洞濃縮了黃土地的別樣風景。沒有建築師的建築,這是世界建築界對中國窯洞的讚譽。

中國人為何稱新婚之夜為“洞房”,它的由來和陝北窯洞有什麼關係

在黃土高原上開鑿窯洞幾乎不用什麼材料,只要幾把老钁頭,幾個肯出力氣的漢子,還有一輛運土的小推車。當然首先要找一個依山向陽的地方,然後幾個漢子揮汗大幹上幾個月,幾孔散發著黃土氣息的窯洞就落成了。但是它的建造真的就是挖幾個洞那麼簡單?土窯它是用減法營造的,就是把多餘的東西挖出來一個空間。那麼石窯怎麼辦呢?隨著經濟能力生產力發展,慢慢的就變成一種加法營造窯洞。所謂加法營造窯洞就是什麼意思了?就是根據窯洞這種模式,咱們人造窯洞。這樣子下來以後就有了石拱窯,磚拱窯,土基拱窯,泥基拱窯和柳芭庵這些形式。陝北獨特的溝壑地貌和文化歷史背景孕育了窯洞,其中集窯洞建造大成的典型之一就是姜氏莊園。姜氏莊園位於榆林市米脂縣城東15公里的劉家峁村,是本村大地主姜耀祖請北京專家設計,招聚縣內能工巧匠歷經13年興健而成。與山西平遙的喬家大院,河南鞏義康百萬莊園等被稱為中國最美的十大民居建築之一。

中國人為何稱新婚之夜為“洞房”,它的由來和陝北窯洞有什麼關係

整個莊園由下院,中院,上院和寨牆等部分組成。依山而建,設計巧妙,施工精細。融四合院和窯洞建築特色,三院落暗道相通,院外防禦,佈局合理是中國最大的城堡式窯洞莊園。最標準式窯洞的四合院,姜氏莊園這是最標準的、那麼這講究明五暗四六廂窯。姜氏莊園的上院是陝北典型的明五暗四六廂窯式窯洞院落,明五是指正面臺階上的這五孔石窯是主人居住的,它的含義是五子登科,主人夫婦居中,側配分居兩旁各室。暗四是指上窯兩旁的套院組成,俗稱暗四間,它的涵義是四喜盈門是主人的廚院和庫房。六廂窯是指兩側的六孔窯洞,它的涵義是六六大順是晚輩居住的。這明五暗四六廂窯和數為15,從建築理念上來講,無論是分是合均取單數,這個有個什麼講究了?單數,奇數在中國起碼就在黃土高原地區這個人的印象裡邊,雙數當然好,雙數可以說把它圓滿的數字,可是圓滿數字就到頂了。

中國人為何稱新婚之夜為“洞房”,它的由來和陝北窯洞有什麼關係

奇數是個單數的時候,它是個增長的數字,所以說講究奇數。陝北人喜愛單數,那是因為他們認為單數是增,雙數為元。單數是希冀人口增加,財產增值,隱含人財兩旺的寓意。陝北人在建窯蓋房時,自古遵循的規則,除了喜愛單數外,在石路上金錢鋪路也是其中之一。金錢鋪路,在路當中的石頭磨盤遠遠看去,就像是有銅錢鋪在路上一般,而這磨盤又必須是舊的,則寓意所有的磨難都已經過去。遠在4000多年前,生活在黃土高原上的人們就有挖穴而居的習俗,因其具有冬暖夏涼,不破壞生態,不佔用良田,經濟省錢等優點,窯洞一直被當地人民群眾廣泛採用。直到今天,窯洞式房屋還廣泛分佈在黃土高原,居住人口達到4000多萬。雖然面對樓房磚瓦房的巨大沖擊,但是就陝北地區而言,特別是廣大的農村地區,目前窯洞仍是居民最主要的居所。比如說冬暖夏涼,另外它和現在的一些城市也好,或者說建築未來發展趨勢的理念也好,有些方面它是非常吻合的。比如說低碳環保,綠色節能,它是最能體現這些現代理唸的。

中國人為何稱新婚之夜為“洞房”,它的由來和陝北窯洞有什麼關係

當然了它有些缺陷,缺陷比如說通風條件,採光條件。另外比如說可能在生活當中,有的坑院上下可能在生活方面便捷上有些問題。另外,比如說和現在的交通工具適合不適合這種居住方式,比如說排水,包括現在排水洗衣做飯,這些東西。當然它現在的跟我們的這些公寓樓和我們現在住宅樓,它的舒適度度可能沒有這些新的居住方式方便舒適。但是,這些東西換句話說,它又可以採用一些現在技術來彌補和解決和完善和改造的。中華民族的祖先就是在窯洞中生存繁衍和壯大起來的。人類的文明不會使窯洞消失,只會使窯洞改良。窯洞文化更不會消失,只會傳承和發展。經過幾千年的風雨洗禮,窯洞像一位母親親歷這朝代的變遷,看著它的土地成長,窯洞不會離陝北人的生活越來越遠,因為陝北人的窯洞情結已經深深地應了他們的基因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