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一個原則,每天工作會很快樂

掌握一個原則,每天工作會很快樂

今天是元宵節,祝願所有小夥伴身體健康,開心工作,早日擁有自己的事業。

說到如何快樂的工作,市面上有無數的書籍,《不抱怨的世界》、《工匠精神》、《樂觀心態》、《斷舍離與工作》、《活在當下》等等,基本都是讓你調整心態,改變對待工作的態度。就算遇到控制慾極強的老闆,不合理的獎金制度,負能量爆棚的下屬,你也要不抱怨,不悲觀,懂得感恩,全力享受工作。

這不是瞎扯麼?全國有9億勞動力,我敢說至少有8億人不喜歡現在的工作。要不是生活所迫,誰都喜歡詩與遠方!就算你問那些升職加薪的職場達人,大部分人危機感十足,責任大、擔子重、幸福感不強。除去少數財富自由的人,誰的工作不是戰戰兢兢,就連體制內的工作也越來越難混了。

“錢多事少離家近”並不是你的最愛

既然大多數工作並不快樂,如何才能改變這個事實呢?這就要問你,什麼會讓人快樂?有人說“錢多事少離家近,別人幹活我加薪”最讓人快樂。如果你認為這就是快樂,請看下面兩種工作,你更喜歡哪個?

(1) 第一個工作:每天7小時(午飯1小時),早9點至晚5點,從不加班,雙休。地點就在家對面,過條馬路就行。每天的工作內容很清楚:

a. 打印20份文件,寄到不同的地址;

b. 核查並整理10個客戶資料,歸檔;

c. 打5個電話與客戶溝通一些合同細節並做記錄;

d. 發3個郵件確認。

這個工作,不少單位的銷售助理就在做,如果效率高3個小時內一定完成。效率低的人最多5個小時也做完了,壓力不大。剩下的時間不是刷淘寶,就是聊天。月薪7000-10000元。

(2) 第二個工作:每天8小時,彈性上下班,雙休,開車30分鐘到。每天的工作內容並不一定,但以結果為導向:

a. 自主設計一款客戶喜歡的產品,市場調研費,公司報銷;

b. 按需指派技術人員開發,對他們的結果有考評打分權;

c. 指導下屬完成執行工作,你是他們唯一的彙報對象,有人事任免權;

d. 市場驗證成功,公司與你利潤對半分;若市場驗證失敗,你無需承擔經濟責任。

這個工作,看起來比上一個工作難多了,挑戰也大多了。為了得到更好的結果,加班和熬夜都屬正常。收入和業績掛鉤,無責任底薪6000,獎金上不封頂。

我問過很多朋友,更喜歡哪一個工作?80%的人都會選擇第二種。“錢多事少離家近”只是快樂的一種假象,大多數人需要的是相對自由、上級信任、有權力和影響力、有責任但也有希望。尤其是最後一個,希望是所有人活著的動力。

工作快樂的本質:看得見的希望

希望是活著的動力,也是工作的意義。每天忙碌奔波,大多數人為的就是有朝一日實現自己的希望。或是財富的希望,或是名譽的希望。你之所以不快樂,問題一定出在工作本身。請好好想想,是不是你對工作失去了希望。年輕人討厭一眼望到頭的工作,沒有發展的希望,也沒有晉升的希望。那麼多人跑到北上廣深,追逐的也是對好機會的希望。我做培訓,認識不少40多歲的求職者,211畢業,之前已經是中層。因為企業裁員或者項目調整被踢出核心業務,他們再次求職時會異常的焦慮。因為所有人都發現企業對40歲的員工連面試的機會都不給,要知道大多數人很難做到完全的不可替代。一份工作就算再努力,能力和精力也會在40歲前進入平臺期,成長基本停滯。即使之前你在一家福利好、收入高的大企業,一旦離職,市場上很難再有類似的崗位符合你的希望。你會看不到和年輕人競爭獲勝的希望,看不到企業再次重用你的希望,更加看不到退休前應該何去何從的希望。

無論年輕人還是中年人,快樂的工作都要建立在希望的基礎上。那希望到底如何建立呢?

做自己的事業是唯一能夠保持希望的事

原因很簡單,你選擇事情一定是這件事帶給你希望,可工作並不被你控制。隨著時間的流逝,業務調整了,團隊換了,老闆變了,你起初的希望看起來越來越渺茫。如果換一個心態,把每一次打工都當作自己的事業來做,你會怎麼想?

你可以想想企業裡誰是堅持到最後的人?一定是老闆。只有老闆把企業當作自己的命,把工作當事業。如果他都沒有希望,他靠什麼堅持呢?如果你認可希望就是快樂的重要條件,請把工作當作自己的事業。我見過的人裡,只有一種人能在企業一直快樂的幹下去,就是把企業當作自己事業的人。這可不是勵志,更不是雞湯。我只想說,只有做自己的事業才能讓人每天都有希望,創過業的人都清楚,大腦的進化機制會每天自動找尋希望和堅持下去的理由。只有你把打工當作事業,你才會絞盡腦汁解決問題,用盡辦法提高能力。你不但能學會如何創業,如何開啟自己的事業。你還能用老闆的錢留住你的希望,這麼大的便宜不佔可真是傻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