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雖敗猶榮到向死而生,武漢足球該何去何從?

文章轉自網絡供稿 作者: arthur027


昨天和依然樂觀的朋友爭論了很久,朋友就是兩句話——贏該贏的比賽,順逆永相隨。

第一句,他說的是實力差距的問題,說得我輩似乎是妄想從山東主場帶分回。在昨天之前,我們輸了三個強隊,我雖然也提出對“雖敗猶榮”的反思,但不可否認,那三場的過程至少做到了榮。客場輸蘇寧,遺憾;客場輸上港,可惜;昨天,可恥。昨天的山東,應該是今年我們遭遇的狀態最差的一支強隊,昨天就是一場夢遊比賽,我打呼嚕他放屁。朋友說實力差距,我說昨天所謂的實力差距,就是他也睡了80分鐘,醒了10分鐘,解決戰鬥。第一個失球,為師變卦哥,大家回去翻一下大巴車,看為師押題準不準;從第一個失球到第二個失球,如果我是魯能球員,看著接近半個小時的橫傳,十一臉萌比,武漢什麼戰術?催眠?催吐?催奶?奶奶個腿的,再不捅你一刀,真的要跟王大雷送床被子了。

第二句,順逆永相隨。我吊一句老球迷有點土的老口號——勝也愛你,敗也愛你,不跑不愛你。昨天如果中途打開電梯(喬生梗),如果字幕沒有顯示比分,誰看得出來落後?看得出誰落後?你說跟魯能有實力差距,可能燥起來跑也跑不過,不如避免傷病,保存實力,可以,我認。但有一個關於愛情的老梗是這樣說的,如果你有一天不愛我了,一定要騙我。真拼不敢,死球的時候,裝作一副焦急萬分的樣子,急匆匆地找球擺球,揮一揮往上壓的手勢,彼此吼兩聲,演一演行不行?把球迷當做小公舉哄一鬨行不行?到了孔子門前,要代表湖北武當派論一下無為嗎?郭田雨有迴避出場條款,沒有退避三舍條款吧?再說到順逆,昨天場外分算逆嗎?請大家也不要雙標,大家期盼已久的傾向我們的“可判可不判”終於來了,某10的問題先不談,昨天有球迷說,隊友對他沒信心,如果在主罰之前,隊友真的有這種判斷,正常的表現難道不應該是更加專注、準備補射?而不是一群喪臉向球迷傳遞情緒吧。

贏該贏的比賽。我們最終能不能主場贏建業、天海,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如果是昨晚那個態度,去掉姆比亞的話,連三鎮都贏不了。

我們最終能不能主場贏建業、天海,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如果主場拿不下這兩支隊,甚至輸球,後面的數學題不用算了。我說過,降級,我們是有經驗的。會不會降級,從來不用等到失去最後的數學希望。但今年的結局如果是這樣,很多知局勢的朋友都有預感,這次可能有不一樣的地方,還有多少續集,還有多少變數。這個敏感的論點,可能會招致活在新聞聯播、財經頭條裡的朋友狂噴。但真正看得懂《新聞聯播》的人,從來不會把巴塘引進疑雲、李鐵炮轟基建、更換球衣廣告、佳兆業公開發函,甚至是昨晚的態度問題,當做是“無傷大局的偶然”。天佑漢軍,如果能拿下建業、天海,窗戶紙沒破,多少還能糊下去,賴活也是活;反之,到年底,到明年,但願是我想多了。

不說烏鴉嘴,且允許我最後闡述一個向死而生的道理。為什麼我對昨晚態度的評價,和標題差異很大,我是想安利兩部美國電影。一部是丹澤爾華盛頓C位出道的老電影《光榮戰役》,劇情是南北戰爭期間,一個北軍的黑人團,頂著北方依然存在的種族歧視,成長成軍,打一場必敗之戰,最後全體陣亡(而且還白死了,那戰北軍還是沒贏)。像不像我漢,小媽生的末流隊伍,四處招人白眼,最後還是個死。另一部是因為前段時間涼山大火犧牲的烈士,得知美國也有相似的案例,並且拍成了電影《勇往直前》,劇情不用介紹,基本和涼山英雄的事蹟一樣。其中,美國消防隊長有句臺詞,在他們一次次成功撲滅山火以後,隊長說:“這世界上哪還有比消防員更棒的工作!”

我們都會死的,球員踢球,我們看球,追求的意義是什麼?我也玩過一個FM裡面過於YY的套路,把英格蘭業餘隊帶到歐洲巔峰。但真實的情況呢?英格蘭有成百上千支業餘隊,其中大量的球隊跟曼聯、熱刺、車路士一樣,有上百年的歷史。一個球隊在一百年的時間,就在一個類似塔子湖的場地裡踢業餘聯賽,周圍圍繞著社區老幼的薯條味。卓爾的結局不會比黑人團更差,忘記輸球和降級,哪怕是下場球踢完就死,至少讓這世界知道武漢人不怕死。消防隊長那句臺詞,翻譯過來就是,幹一行愛一行。山東這麼多年的豪門,昨天的上座率目測只有五環一半,還不統橙。武漢球迷給予的精神加持不夠嗎?在橙色海洋裡戰鬥的榮譽感和成就感很難捕捉嗎?這世界上還有比為武漢踢球更棒的工作嗎?

五月天,Mayday,在航空航海通訊裡是最高危險級別的呼救口令。一個“搶分月”的興奮感還沒有焐熱,瞬間成了存亡月。《兄弟連》里老兵說“上戰場的秘訣就是,當自己已經死了”。

不怕死,只要死而無憾。

如何從雖敗猶榮到向死而生,武漢足球該何去何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