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圍孜、寨、旗……說說中國村落命名的學問

說起中國的地名,除了省、市、區縣,再以下的命名就是百花齊放,各不相同了。

最常見的叫法是“村”,其次還有莊子、圍孜、寨、崗,少數民族則有“浩特”、“旗”等等。這其中有哪些學問呢,今天咱就來聊一聊。

“村”到底是啥?

“村”的本字是“邨”,從“邑”,“屯”聲。

這是一個形聲字,同時也是會意字。邑和屯,各有不同的意思。

邑是城鎮,也表示人口聚集的地方;而屯,則是駐紮之意。既然是駐紮,也就表示規模比較小,最開始可能只是臨時性的。這就是村子的由來。

村,就是指城池之外駐紮的小型聚居地。

東北人常常說“屯兒”,其實就是從“村”變來的,兩種叫法是一個意思。

總的來說,“村”是一個籠統的概念,指的是城鎮以外的聚居區。以後分得越來越細,才有了多種不同的叫法

村、莊、圍孜、寨、旗……說說中國村落命名的學問


“莊”是個啥?

莊"或 曰“墅”, 曰“別業”,曰“山居”。皆為貴族階級,遊樂養生之地。——黃現璠著:《唐代社會概略》

以上材料說得很清楚了,“莊”最開始指的是貴族佔有的私人土地,也就是莊園。一提起莊園,馬上就想起了莊園主、員外這些詞,還有小說中常見的“山莊”。

總之,說到“莊”,一定離不開貴族或者地主。今天以莊命名的地方,常常加上某個姓,如:王莊、李莊,最有名的,石家莊。可見,莊是一種私人性質的領地。只不過今天,已經沒有這個概念了。

“莊”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位置緊要。所謂“康莊大道”,“莊”有四通八達的意思。古代貴族要劃分莊園,當然要選擇位置好的地方。

因此現在叫“莊”的地方,大多都處在交通要道。這裡再提一下石家莊,這個地方就是因為交通便利,才成為了河北省會呀。

村、莊、圍孜、寨、旗……說說中國村落命名的學問


“圍孜”是啥?

這個詞非常冷門,很多人可能沒有聽過。但是在河南等地,“圍孜”這個地名,非常普遍。例如:李圍孜、曾圍孜等等。

那麼圍孜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沒有準確的答案。

“圍”很好理解,就是圍場、圈起來的一塊地方。而這個“孜”,則非常奇妙。

為什麼不寫作“圍子”?這樣不是更簡單好記嗎?其中有什麼門道?

筆者在這裡大膽猜想,“孜”可能跟少數民族有關。

“孜”是蒙古語等少數民族語言,譯成漢語時常用的一個語彙。比如咱們現在吃燒烤時,經常見到的孜然粉,就是一個音譯的結果。

“圍孜”大概也不例外。想想,中原地區,自古以來就常常被外族入侵。金、蒙古、清,這些少數民族來到中原,可能也會圈起一塊地方,作為自己的領地。

他們選擇的這些地方,常常比較平坦肥沃,水草充足,適合養馬。因此,今天的“圍孜”,大概都具有這樣的特點。

村、莊、圍孜、寨、旗……說說中國村落命名的學問


“寨”、“崗”、“溝”

“寨”,一聽就跟軍事有關

常看小說,就熟悉“壓寨夫人”、“山寨”等等詞彙。寨,其實就是一個軍事堡壘。通常是用作防守的。

因此,“寨”一般選在地勢險要處,多是在山區。今天的“寨”也多集中在山區,如大別山區的金寨、四川的九寨溝。

村、莊、圍孜、寨、旗……說說中國村落命名的學問


至於“崗”,跟“寨”的作用一樣,用於軍事防守。有個詞叫“站崗”,就是守衛的意思。

“崗”肯定也是建在山區,但它有個特點,就是地勢比較高,便於偵查。這與“寨”就不同了。可以這麼理解,寨是堡壘、大本營,而崗就是哨臺。

以此類推,“溝”也很好理解。它和“崗”相反,是在地勢低的地方。俗話說,深溝高壘,溝一定是在低窪處。最開始也是軍事的用途。

村、莊、圍孜、寨、旗……說說中國村落命名的學問


以上三種地名,基本都分佈在險要的地區。

險要之地,通常不適合聚居,之所以能發展成聚落,一定是跟軍事有關。最開始是駐軍,軍隊開發土地,人口也往這邊遷移,逐漸就形成了村落。

“旗”和“浩特”

這都是少數民族地名,多出現在自治區。

這裡簡單解釋一下它們的意思。

“旗”當然跟清代八旗制度有關。清代,以旗幟的顏色,劃分戶口和軍隊編制。分為黃、白、紅、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旗。八旗統治下的區域,也就以“旗”命名。

村、莊、圍孜、寨、旗……說說中國村落命名的學問


至於“浩特”,則跟蒙古族有關,是從蒙古語翻譯過來的。浩特的原意是:水草旁的“聚居地”、“定居點”。以前的浩特是不固定的,現在則指的是固定城鎮。

村、莊、圍孜、寨、旗……說說中國村落命名的學問


綜合起來看,這些地名,大多指的是城鎮以外的聚居地,這樣的地區大多不是自然形成,而是帶有某種目的性的。

因此,他們的起源可以分成兩類,一是源於軍事,一是源於貴族圈劃的領地。

寫到這裡,本文暫且告一段落。筆者以後再蒐集到其他地名,會及時與大家分享哦!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