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北派專車從貴州接回106名技術員種西瓜

4月7日,在張北縣公會鎮西瓜大棚種植產業園區內,瓜農在技術員的指導下,翻地、立杆、換膜、打田埂……“今年受疫情影響,還真怕種不了大棚了,現在可以開棚耕種了。”看著從貴州千里迢迢返回來的技術員,公會鎮大特拉村村民謝美琴高興地說。

  2018年,西瓜大棚種植產業園區落戶大特拉村,在園區中建起800個大棚。為了搞好西瓜種植,園區特別從貴州省聘請了百餘名技術員來指導種植和傳授技術。2019年,該園區共有600個大棚投入使用,繁育西瓜種苗24萬株,生產西瓜1500噸,惠及全鎮1960戶貧困戶,吸納180名貧困勞動力打工就業,人均年增收1.2萬元,成為農民增收新渠道。

  今年,眼看著進入育種期,因疫情影響,技術員們卻不能到崗。3月22日,張北縣派出服務專車,從貴州省接回了106名西瓜種植技術員。“技術員正帶領大家進行準備工作,過幾天就開始育苗啦。”公會鎮特色西瓜產業項目負責人齊小勇說。

  “這個產業園區屬於‘兩區同建’項目,由東西部協作扶貧資金出資830萬元援建。”齊小勇介紹,該園區以張北縣扶農公司為平臺,盤活土地流轉和大棚租賃資金,實行土地流轉資金入股做股金、建檔立卡戶務工掙取薪金、利用大棚租賃資金和股金產生效益的10%建立扶貧基金,以“一平臺三資金”的模式運行,通過設立孝善基金、建立愛心超市、設置公益崗位等,助力精準扶貧。

  自西瓜大棚落戶以來,大特拉村村民謝美琴和丈夫劉佃明便在大棚打工。2019年,謝美琴夫妻夏天在棚裡打工,冬天看棚,一年收入近6萬元。

  “種西瓜是技術活兒,我們讓村民參與進來,既提供就業崗位,又可學習種植技術,將來實現由村民自己承包種植。”大特拉村黨支部書記謝志軍說,前兩年到大棚務工的本地村民多數是抱著打工的想法,看到去年收益不錯,今年報名參與種植的村民超過50人。

  “特色西瓜產業是園區重點推進項目,為了減少疫情的影響,我們按照縣政府的統一要求,從貴州省專車接回產業技術員,實現了產業工人按時、安全返崗,確保了產業園區能夠按時開工。”公會鎮鎮長王偉介紹。(來源: 張家口新聞網 )

原文地址:http://zjk.hebei.com.cn/system/2020/04/10/100271712.s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