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永豐杯”關中風情全國散文大賽頒獎典禮在西安舉辦

一場以“關中風情”為主題散文的盛宴,一次團結了全國各地優秀作者、作家的盛大聚會,一次老中青“三代同堂”的散文賽事。昨日下午三時,由西安報業傳媒集團西安日報、西安日報體育專副刊部、陝西永豐酒店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首屆“永豐杯”關中風情全國散文大賽頒獎典禮永豐酒店永豐歧山面隆重舉行,頒獎典禮簡樸而盛大。來自全國各地的作者及陝西文學藝術界200餘人共同見證了特別獎及金銀銅獎的揭曉。來自陝西年過80歲高齡的老作家徐嶽《一生做好一碗麵》及90後女作家馬婷的散文《岐山火補》摘獲特別獎及金獎,評委會一致認為,兩件大獎作品題材獨特、語言樸實、生動,富有哲思和禪味,特別是細節處理非常細膩、獨到。借用已故著名作家陳忠實老先生的話:文學依然神聖,《一生做好一碗麵》《岐山火補》獲獎可謂眾望所歸。


首屆“永豐杯”關中風情全國散文大賽頒獎典禮在西安舉辦


首屆“永豐杯”關中風情全國散文大賽頒獎典禮在西安舉辦


三輪評選產生特別獎和金獎。首屆“永豐杯”關中風情全國散文大賽是由西安報業傳媒集團西安日報、陝西永豐酒店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一項全國性散文賽事,以弘揚正能量、描繪關中風情的方方面面,旨在培養和激勵全國各地的散文創作,號召更多人熱愛生活,抒寫時代,投身散文創作中。自從今年5月23日散文大賽啟動以來,先後收到近五千餘封投稿郵件。其中參賽作者中有專業作家,也有來自各行各業的文學愛好者,還有客居他鄉的留學生和訪問學者。可謂囊括了老中青“三代同堂”,有久負盛名年過80歲高齡的老作家,也有嶄露頭角90後的文壇新秀。主辦方擇優在《西安日報》西嶽副刊上刊發了40篇優秀作品。這些作品散發著濃郁的關中風情、人文的、歷史的民風民俗、民事民情,還有關中的傳統文化、以及濃郁的關中陝味的民間小吃、各種建築、作坊、皮影、剪紙、秦腔、民居、民俗、美食及關中人使用過的各類農用工具、物件配飾,可以說,此次主題徵文是關中風土人情、吃、喝、玩、樂、衣、住、行的整體呈現和縮影。


首屆“永豐杯”關中風情全國散文大賽頒獎典禮在西安舉辦


首屆“永豐杯”關中風情全國散文大賽頒獎典禮在西安舉辦


首屆“永豐杯”關中風情全國散文大賽頒獎典禮在西安舉辦


據主辦方介紹,在從全國各地自由來稿中選發見報了40篇作品經過反覆初評、複評和終審,優中選優,體現公開公正透明的原則。評委會由陝西作協副主席,《延河》雜誌執行主編、魯迅文學獎獲得者閻安,陝西作協副主席、西安作家協會主席吳克敬、西安報社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社長張哲,西安報社傳媒集團副總編、西安日報執行總編尤凌波,以及資深媒體人和專家組成。評委們認真閱讀每篇無記名投票方式給稿件打分,最終按照分數高低,共評出、特別獎1名、金獎1名、銀獎3名、銅獎5名,優秀獎24名。在昨日的頒獎禮上,西安報業傳媒集團副總編、西安日報執行總編尤凌波宣讀了獲獎名單,西安日報體育專副刊部主任楊利英介紹了本次徵文及大三評獎情況。其中徐嶽的《一生做好一碗麵》摘獲特別獎,馬婷的《岐山火補》金獎;作家趙豐的《百草堂藥坊》、張宗濤《關中人的吃相》、王軼《遠去的麥客》分別獲得銀獎,賀緒林的《炕》、單振國的 《關中刀客》、李貴龍的《錮漏匠》、秦延安的《老腔:唱在黃河邊的縴夫號子》、李俊輝的《關中口婆》分別獲得銅獎。楊廣虎的《跟會》、第五建平《舌尖上的關中文化》、丁晨《古風古韻話關中》等24篇獲得優秀獎。


首屆“永豐杯”關中風情全國散文大賽頒獎典禮在西安舉辦


首屆“永豐杯”關中風情全國散文大賽頒獎典禮在西安舉辦


首屆“永豐杯”關中風情全國散文大賽頒獎典禮在西安舉辦


頒獎典禮上,西安報社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社長張哲,西安報社傳媒集團副總編、陝西作協副主席,《延河》雜誌執行主編、魯迅文學獎獲得者閻安,陝西作協副主席、西安作家協會主席吳克敬、西安報業傳媒集團副總編、西安日報執行總編尤凌波、陝西永豐酒店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鬍永豐等分別致辭併為獲獎作者頒獎,向作者表示真誠的祝賀。開幕典禮由陝西廣播電視臺張雨舒主持。


首屆“永豐杯”關中風情全國散文大賽頒獎典禮在西安舉辦


首屆“永豐杯”關中風情全國散文大賽頒獎典禮在西安舉辦


從陝北特意趕來參加頒獎禮的作家李貴龍感慨良多,特別是對於《西安日報》保留著副刊的優秀傳統稱讚不已,他說:“多年年來我經常在報紙副刊上刊發文章,我看報紙有個習慣,新聞略看,副刊詳看。我一直認為,副刊讓老百姓的生活有了文藝範兒。”西安日報副刊辦的很有品位,他幾乎每期都剪輯收藏。


首屆“永豐杯”關中風情全國散文大賽頒獎典禮在西安舉辦


陝西作協副主席,《延河》雜誌執行主編、魯迅文學獎獲得者閻安在致辭中說關中這片熱土是本大書更是本奇書,有著寫不完道不盡的風土人情、人文歷史和民風民俗。想想,關中南倚秦嶺山脈,渭河從中穿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四面都有天然的地形屏障,易守難攻,從戰國時起就有“四塞之國”的說法,所以漢代張良用“金城千里”來概括關中的優勢勸說劉邦定都關中。戰國時期,張儀向秦惠王陳說“連橫”之計,就稱頌關中“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貿,沃野千里,蓄積多饒”,並說,“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這比成都平原獲得“天府之國”的稱謂早了半個多世紀。這是因為關中從戰國鄭國渠修好以後,就成了物產豐富、帝王建都的風水寶地,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四個朝代周、秦、漢、唐都曾定都於關中。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一半的歷史就發生在關中這片神奇的土地上。

《西安日報》報副刊部聯合陝西永豐酒店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共同舉辦“永豐杯”關中風情全國散文大賽,他希望能每年一屆,做出影響,做出品牌。無論是展示關中的民風民俗、民事民情,還是關中的傳統文化、人文歷史,以及濃郁的關中陝味的民間小吃、各種建築、作坊、皮影、剪紙、秦腔、民居、民俗、美食及關中人使用過的各類農用工具、物件配飾,可以說,凡是展示關中風土人情、吃、喝、玩、樂、衣、住、行每一項都有寫不完的故事和風味來。

作家吳克敬說:“《西安日報》堅守副刊陣地,是陝西作家的搖籃,締造了無數文壇佳話。陝西永豐酒店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和西安日報能強強合作,無論是首屆關中風情散文大賽,還是明年的第二屆後年的第三屆,都是西安的文化名片,我們堅信,這些優秀的散文作家,未來將會在文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陝西永豐酒店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鬍永豐在最後答謝中坦言,他們公司從2005年成立以來,經過艱辛和不懈的努力,從80年代初一個小麵館發展到如今在西安市擁有十家永豐岐山麵館,其它地市擁有多家加盟店的發展型公司,目前公司已經發展成為集餐飲、住宿為一體的現代化酒店及餐飲集團。

這位從關中西府岐山走出漢子胡永豐多年來熱心公益事業,善於助貧幫困,其義舉和善行有多少?他自己也說不清了,他不用記住這些瑣細的事情。他說:“改革開放改變了我的命運,成就了我的事業,我願意用微薄的力量回報社會和人民,這是我的責任和義務,也是我的夙願和榮耀!”我們祝福胡永豐永年昌豐,事業越做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