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鄉村的往事,小孩被嚇哭卻依然樂此不疲的去看,你還記得嗎

鄉村戲事

週末,打開電視,戲曲欄目的戲曲比賽正如火如荼的舉行,那熱鬧的氣氛令我想起了兒時看戲的情景。

那些鄉村的往事,小孩被嚇哭卻依然樂此不疲的去看,你還記得嗎


三十多年前,我們魯西南的鄉村裡,除去看電影,最熱鬧的就數看戲了。那時,在我們鎮子西頭有一座露天的劇院,俗稱戲園子。入冬以後,戲園子裡開始熱鬧起來,有時是縣裡的正規劇團來演,有時是民間藝人組成的“小窩班”來演。有戲演的當天,街上的大喇叭就響了,“今門黑下(今天晚上),戲園子裡有戲,大隊包場......”每當這時,我們小孩就奔走相告,盼望著夜晚早點到來。有些性急的,不等天黑,就搬上凳子去了戲園子裡佔空,之後,再回家吃飯。

天一擦黑,人們就攜婦將雛地陸續向戲園子湧來。戲園子門口,早就掛起了幾盞煤油提燈,黃黃的火光下映出幾張雞皮鶴髮的面孔,那是賣零食的老頭老太太,小孩花上兩毛錢,可以買十根江米棍或一大捧鹹瓜子,作為看戲時的消遣。開戲之前,戲場的氣氛往往是喧鬧而熱烈的,戲臺下眾多聲響匯成一個總的嗡嗡聲,黑壓壓的人群裡,戴帽的、圍圍巾的、披襖的、穿大衣的、坐著的、站著的、抱小孩的,比肩接踵,組成一個藍黑色調的大人窩。其間,來晚的人扛著凳子來回擠著找地方,相熟的人擠在一起議論著什麼,有幾處地方煙霧嫋嫋,那是吸菸的人趁開戲前的空當過著煙癮,人場外,有人高聲叫著誰的名字,還有小孩瘋跑著打鬧。臺上的燈光映出一個個白的、黑的、老的、少的、男的、女的期待的面孔。往往這時,臺上的邊鼓和開場鑼就響了,臺下的人聲如退潮似的安靜下來,隨著樂聲響起,穿著花花綠綠行頭的各色人物就上場了。我們小孩最愛看的是打戲,一個背插彩旗的武將手持大刀之類的武器把小兵之類的人打的東倒西歪。但這樣的場面不多,大多情況下是一些青年或老年婦女在那裡咿咿呀呀地唱,有時候擠出去解個小手回來,臺上人的一句話也還沒有唱完。小孩就厭煩起來,往往就邀上幾個同伴出了人群,藉著臺上的燈光玩起了遊戲。但是,臺上也有讓小孩子愉快的意外發生。一次,一個附近莊上的“小窩班”來演出,有些道具大概是自制的,當一個武將耍紅纓槍時,木槍頭竟然甩到了臺下的人群裡,嚇哭了一個小孩,這樣的“互動”引來了鬨堂大笑,成為我們許多天以後還津津樂道的話題,那感覺好比是下地割草時無意中抓了一隻野兔,很有些意外收穫的意味。看的膩煩的時候,我們也會跑到後臺偷看演員上妝卸妝。其實,他們在後臺的生活也很不容易,大冷的天,上臺不能穿厚衣服,否則影響身法的靈活性和舞臺形象;演出之前也不能吃飯,怕打嗝影響唱腔,等散場吃飯時,差不多就半夜了。還有,他們睡的是大隊的辦公室,地上鋪一層麥秸就當地鋪了,還不能點爐子或烤火,怕燒著麥秸失火。當然,這有些都是以後聽大人們說的。

那些鄉村的往事,小孩被嚇哭卻依然樂此不疲的去看,你還記得嗎


不管怎樣,在小孩子眼裡,他們是熱鬧的製造者,他們走後,無論留下的是喜劇或悲劇的故事,都使鄉人有了飯後茶餘的談資,正是他們,給那些缺乏娛樂的冬日塗抹了一道溫暖的亮色,成為我們日後回憶童年生活時不可缺少的一道絢麗彩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