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與義務》:第二章——12.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家族的命運史,家國的變遷史。

一位古稀老人,記載書寫的家園夢。

一個普通之家,承載記錄的故國情。

從湖北到平涼,他們是支援大西北的建設者。

《戀愛與義務》:第二章——12.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第二章 夢從這裡開始

1、我的實習老師們

2、憶童年讀過的課文

3、社火

4、觀橋

5、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6、篆刻

7、撫琴

8、學醫

9、苗圃

10、望臺對弈

11、隴翠村

12、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13、特殊慶典

14、大姐軼事

15、記述我的四位弟弟

16、懷念人民的好書記劉文政

《戀愛與義務》:第二章——12.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抗日戰爭初期,在我們國家修築道路交通建設中,要建造貫通西北地區西安至蘭州的公路建設,是抗戰之極需。爸爸從湖北武昌建設廳奉調參加這一艱鉅的建設工程。他千里迢迢來到西北,先後曾在西安、咸陽、長武、涇川、平涼、靜寧等地工作,主要任務是築路,建橋。

日本入侵華北、華東、華中時,爸爸曾經歷過並目睹了一些日軍侵華的現場,對日本鬼子的野蠻殘忍行為有所瞭解。到西北後,戰事還暫時沒有延及這裡,所以人們把西北地區還暫時稱為大後方。爸爸愛憎分明,是一位有血性的男子漢。他見到北方朋友就向他們說起日本軍國主義的種種罪行,日本鬼子所到之處,實行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即搶光、燒光、殺光,用這種滅絕人性的野獸行為,對待我們中國人民,我們中華民族再也無法忍受了。

這裡講一段抗戰時期的真實故事,那是在一九四三年初冬的一天,吹著西北風,爸爸回家剛要進公路段大門時,有位四十來歲的老頭留八字短胡,頭上戴著氈帽,衣衫襤褸破舊,腿上穿著一條單褲凍的混身打哆嗦。手裡提著一小籠雞蛋,從地上站了起來,望著爸爸說:“先生買些雞蛋吧。”爸爸聽出老漢言語腔調是河南人士,便知道是逃難到平涼的難民了。隨之上前尋向了老漢的一些情況:“你貴姓?為何背景離鄉來到此地?現在住在哪裡?老漢站立端正,把他家的悲慘遭遇一五一十的告訴了爸爸。三八年日本鬼子侵略了我們的村莊,有三個日本兵闖進了我家院子,用槍拖打碎了水缸,水流滿地,嚇的雞飛狗跳牆,驚醒了睡在炕上三歲的兒子,孩子大聲哭喊著媽媽,媽媽!一個鬼子兵進屋就用刺刀將孩子挑在刀尖上活活刺死了,另一個鬼子兵又將撲著咬他的小狗,也用刺刀挑起殺死,拋在地上,院內頓時血流成河。三個鬼子兵臨走時,還把我家的六看只老母雞全都搶走了。我倆口子見此情景都嚇傻了,暈倒在地,傍晚時刻才甦醒過來,眼見我倆人都倒在血泊中,不能哭,也不敢哭,只能忍氣吞聲,淚往肚子裡流。“無奈我們老倆口只得挑上擔子,一頭是舊被子,一頭是鍋碗勺盆筷子,跟隨著難民潮一起湧到了此地。我們在西城角下挖了一個窯洞安身住下。老婆每天上街乞討要飯吃,剩下的飯就餵雞,養雞下蛋賣錢度日”。李老漢含淚講完了他們家的悲慘經歷故事。

爸爸聽完李老漢講的故事後,頓感義憤填膺,又非常同情。爸爸便從荷包裡拿出當時還很值錢的金元券拾圓錢給李老漢,叫他拿著去謀個生計過日子。李老漢說啥都不肯要。爸爸沉思了片刻後說:“老李,你看這樣行嗎?這十元錢就算我借給你的好嗎?日後,你經濟情況轉好了,再還我。”老漢說:“中!這我得請人給你寫個借據,蓋上我的指印,先生你先拿上。”爸爸說:“不用哪樣複雜,我相信你一定會還給我的。”從此,李老漢倆口子就在西城角下,窯洞前的小院子裡,養雞、孵小雞、賣雞蛋、賣雞。他們曾經養有三十多隻母雞、公雞,還有一對白鵝。老倆口在院內養了三隻小獅子狗,看守門戶。在這個李老漢的院子裡,人們能看到人與雞、狗、鵝,和諧的自然情景。哪時西城角周邊的住戶們都知道,李老漢倆口子養的雞多,孵小雞、賣雞、賣雞蛋、也賣小雞。大家就都習慣地稱呼他們為“雞老漢”,“雞老婆”。時年,老倆口辛勤勞動不怕苦,不怕累孵小雞、養雞、賣雞、賣雞蛋、賣小雞賺錢,維持著生活。

他們還在院內種了點蔬菜、玉米、向日葵,老倆口的小日子過的還順意。“雞老漢”,“雞老婆”都是有心之人,一直忘不了他們在最困難時期,我爸爸對他們的救助。

當時,西北地帶雖然是抗戰時期的大後方,日本鬼子也沒有放過平涼,經常派日冠飛機,從我國山西運城出動,鬼子飛機多次轟炸平涼。在平涼的北后街、皇廟、南后街、沙港巷等處都扔下過炸彈,造成了房屋建築坍塌和人員傷亡。平涼人對日寇侵佔我國國土,殺害我國同胞的滔天罪行恨之入骨,也曾紛紛集會上街遊行示威、義演、募捐,以實際行動支援前方浴血奮戰的將士們。國難當頭,義不榮辭,廣大人民群眾自發組織起了“抗日救國統一戰線委員會”。其中有機關工作人員,中小學教師,工、農、兵、學、商聯合起來統一行動,使大後方支援抗戰工作搞得如火如荼。

時年,從外地來到平涼躲避戰亂的人很多。有政界、商界、文化界的知名人士,還有眾多難民,平涼頓時人口雲集,商貿市場顯得繁榮。來平涼巡演的各種劇社、劇團多達近十個。有秦腔、京戲、蒲劇、豫劇、木偶、提線、皮影等等文藝團體。文化界名人來平涼的也多。平涼的京劇是楊子恆將軍創辦建立的部隊編制的京劇團,團裡的一切給養國家全包,著裝也是軍服,只不佩帶領章帽微。團裡有一位導演是梅蘭芳的弟子老趙先生。我爸爸是位京劇愛好者,也是京劇票友,他和他們單位的好多同事都熱衷於京劇藝術,這些愛好者中,有鼓師,兼鬍子演員的俆叔通先生;琴師兼花臉黑頭的演員韓銀璋先生;有花臉黑頭演員的朱幼華老師,平涼美術教員,外兼描畫京劇臉諳,有青衣演員潘祖根工程師,涇川公路段段長;有青衣演員王佑之工程師,靜寧公路段段長,外號小梅蘭芳;有老旦演員的胡仲文工程師,平涼公路總段段長。有小生演員尕蒲,甘肅省交通廳工程員。另外還有平涼京劇團的倆位女旦角演員,辛蘭芳女士武旦;黃玲芝女士花旦等等。打擊樂演秦者:有劉華棠先生,是平涼商會會長專敲打大鑼的;王哲候先生是落魄秀才專敲小鈸等。京劇演藝圈的人才濟濟,陣容龐大盛極一時。還有一位京劇團導演老趙先生(名字我記不得了),他原是梅蘭芳的弟子,後來因他抽菸,喝酒倒噪以後,梅蘭芳大師一氣之下將他逐出了師門,不認他這個學生了。抗戰時期老趙也逃難來到了平涼。這次平涼京劇票友劇團,就把趙先生也請了過來擔任導演,他組織京劇票友,排練演出了五出摺子戲,分別是:《打魚殺家》、《游龍戲風》、《坐宮》、《赤桑鎮》、《盤絲洞》。這些劇目在平涼京劇院義演,票房所有收入的錢全部捐助給抗日前方將士。京劇票友來自平涼各界人士,可以想見,沒有平涼眾多票友支持和參與,哪次義演規模也不會有這麼大。

在抗戰中。全國上下萬眾一心,有錢的出錢,有人的出人,無錢的出力。平涼的中小學生也不甘落後,他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也組織了義演宣傳抗日。在“平樂劇社”劇場中演出了表演唱《放下你的鞭子》,表演唱《鐵蹄下的歌女》。流亡三部曲歌劇《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獨唱《長城謠》,會唱《黃河大合唱》等劇目。小學生們演出的有歌劇《小小畫家》,舞蹈《蝴蝶姑娘》、《葡萄仙子》等。參加義演的學校有平涼一中,女師附小等。由於這些義演活動的開展,把全民抗戰的熱情推向了一個新高潮。

平涼在支前抗日宣傳活動中。舉行了三天義演,無論是“京劇院”,還是“平樂劇社”或其它戲苑,場內都座無虛席,場場爆滿,就連站票也被一搶而空,義演辦得成功精彩。

各小學老師們把五、六年級的同學,三個人一組,四個人一組地組織起來,在戲苑門口抬著募捐箱,向群眾散發抗日宣傳單,推銷戲票,動員群眾為抗日捐款。同學們連飯都顧不得吃。他們返校後給同學講述了在募捐款時的感人場景。戲苑門口做小生意的,擺紙菸攤的、賣瓜子糖果的人,都爭先恐後的來捐款箱前踴躍捐款。有些媽媽抱著孩子,孩子手捧著“樸滿”(樸滿即存錢罐)向捐款箱投放錢幣。令人萬分感動的是連住在南城牆窯洞中的難民乞丐也前來捐錢,現場十分熱鬧動人。還有戴瓜皮帽、光背穿夾襖、繫著白布腰帶的農民也趕到捐款箱前來捐錢。全中華民族的愛國熱情空前高漲。當同學們每推銷出三、五張戲票時,大家都高興地跳起來。參加義演和散發傳單,搞宣傳募捐的同學,他們雖然年經小,但也堅持要為抗日出力,為國家效勞。他們此刻都感到無比的光榮和自豪。愛國一家,不分男女老幼,不分高低貴賤,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有無限的力量。

三天義演結束了,義演活動的成果很大,舉辦得非常成功。募捐收入可觀。都集中起來全部送給前方浴血奮戰的將士們,這一次行動,每個人都充分表現出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精神和行動。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只要團結一心,同仇敵愾,偉大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2014年9月25日

《戀愛與義務》:第二章——12.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